•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揭秘溥仪被逐出宫:冯玉祥限3小时搬离不然开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王朝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紫禁城,嗣后移居颐和园。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在北京紫禁城中仍留有清室小朝廷,废帝溥仪依然保持着帝王气派。

      当旅长时,冯玉祥就下决心驱逐溥仪出宫

      在紫禁城内,溥仪的小朝廷照样发布“上谕”。北洋政府历届总统接替时,还循例派遣“专使”,以外国君主之礼前往清宫送国书。

      冯玉祥是出名的爱国将领,从参加滦州起义时起,就一贯痛恨封建帝制。他认为,民国要与清朝决裂,不应该保留溥仪的小朝廷。1917年,张勋率辫子军入京,冯玉祥参加讨伐张勋复辟的战斗,收复北京后,他极力主张铲除祸根,驱逐溥仪出宫。但当时他只是一个旅长,人微言轻,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1922年12月,溥仪结婚时,民国的大批军警为其放哨布岗,恭敬护卫。有头脸的军阀,如黎元洪、张作霖、吴佩孚等都赠送了厚礼。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在去前线的途中突然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他取得北京政权后,就决心驱逐溥仪出宫。在征得摄政内阁的同意后,便于11月4日召集北京警卫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到他的总司令部。冯玉祥说:驱逐溥仪出宫的事,要马上办理,你们可同摄政内阁商量。

      张壁接到命令后,立即去找内阁总理黄郛,黄郛随即召开临时内阁会议,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又将优待清室的条款做了修改:一、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二、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五十万元,另拨两百万元设立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三、清室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可自由选择住居。四、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五、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紧急内阁会议将清室优待条款修改后,决定由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会同社会知名人士李煜瀛前往故宫执行。

      绍英和来人攀交情,碰了一鼻子灰

      11月5日,鹿钟麟、张壁奉命,率领20名精明强干的部属,乘汽车赴故宫。为了避免嫌疑起见,特请李煜瀛偕同入内。

      驻在清宫及景山内的守卫兵士总数有1200余人,隶属京师卫戍司令部。自民国元年即在该处驻扎。国民军总司令部特于4日上午10时派员将该兵士缴械,调驻北苑,听候改编。同日,国民军接替了紫禁城内城守卫队的营地,神武门换上了国民军的岗哨。

      鹿钟麟等人先将故宫外的军警布置妥当,并将电话线割断后,于上午9时即率军警各20名入神武门。鹿等三人直奔溥仪住处,经英华殿旁,绕春华门前,走向隆宗门。途中即遇到清室总管内务府大臣绍英等人前来接洽,鹿钟麟等随绍英等一同进室坐定,鹿首先宣布了来意。绍英要求查看公文,鹿当即出示公文一件,上面写的是:“大总统指令:派鹿钟麟、张壁交涉清室优待条款修正事宜。此令。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五日,国务院代行国务总理黄郛。”鹿向绍英宣布废除帝号,溥仪必须即日迁出故宫,首先请交出玉玺。同时将《修正清室优待条款》交给绍英。

      绍英故作镇静,指着李煜瀛说:“你不是故相李鸿藻的公子吗?何忍出此?”又指着鹿钟麟说:“你不是故相鹿传霖家的吗?干吗这样逼我们呢?”鹿说:“我们来此是执行国务院的命令,是为了民国,同时也是为了清室,如果不是我们,就不会这样客气了。最近摄政内阁成立,各方又纷纷提出惩办复辟的祸首,群情激愤,想直接采取不利于清室的行动。现在宫内外已布满军警,气势汹汹,就要动手了。如果不是我劝阻他们稍等片刻,现在就会出乱子了。”绍英听说这些,无话可说,接过文件急忙转向宫内。

      对方的强硬态度让溥仪慌了

      此时,溥仪正在储秀宫和皇后婉容吃着水果聊天,只见内务府的大臣们突然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为首的绍英手里拿着《修正清室优待条款》,气喘吁吁地说:“皇上,皇上,……冯玉祥派军队来了!还有李鸿藻的后人李石曾,说民国要废止原先的优待条款,拿来这个叫……叫签字……”溥仪一下跳了起来,刚咬了一口的苹果也滚到了地上。溥仪夺过绍英手上的《修正清室优待条款》,看了一遍,感到这些条款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可怕。但当他听绍英说“他们说限三小时内全部搬出去”时,他急了。连忙令绍英再出去和鹿、李等人交涉。

      溥仪随即在宫内召集了“御前会议”,讨论清室优待条款修改文件,会议认为,按照民国政府元年优待条款,清室本应移居颐和园,只因民国政府未令迁出,故迁延至今,因此表示同意迁出。但因时间仓促,来不及清点私产,遂由清室内务大臣绍英、朱益潘将这个意见再继续与鹿钟麟等交涉。双方磋商约三小时之久,最后决定将一切物品暂时保管起来,唯溥仪须即日离宫。

      当时端康太妃刚死去不久,宫里只剩下敬懿和荣惠两个太妃,她们俩表示宁死也不肯离宫。绍英拿这个做理由,去和鹿等商量。鹿见事不能决,就故意大声告诉其他随从人员说:“快去告诉外面,时间虽然到了,但事情还可商量,先不要开炮放火,再延长二十分钟。”绍英听后大惊,连忙跑回去对溥仪说:“说再限二十分钟,不然的话景山上就要开炮啦……”溥仪赶忙答应了鹿即日出宫的要求。

      溥仪随即传知各宫太监、宫女,要各人收拾细软物件,准备出宫。他又命人取出现洋,每个太监发洋10元,宫女发洋8元。当时宫内有太监470余人、宫女100余人,一片混乱。于是,溥仪又召开第二次“御前会议”,讨论移居地点问题,结果决定迁居德胜桥醇王府。溥仪在鹿、张、李等人的监视和保护下,离开了故宫。

      顶住压力,冯玉祥问心无愧

      车到北府门口,溥仪下车时,才和鹿钟麟见了面。鹿和溥仪握了手,问道:“溥先生,你今后是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溥仪答道:“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个平民。”鹿笑着说:“好!那么我就保护你。”

      溥仪出宫后,他原来保存的历代帝王传国玉玺,即由警卫司令部鹿钟麟送到国务院,经由黄郛与李书城等,在后乐堂点收,交由第一科保管。有关点验宫内公私物品的手续,即由国务院下令组成清室善后委员会,设委员长1人,由李煜瀛担任,委员14人。他们是:汪兆铭、蔡元培、鹿钟麟、张壁、绍英等。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对故宫保存的历代文物进行清点、登记、整理、保管,以防止遗失或毁损。故宫的警卫由鹿钟麟派兵担任,直至国民军撤离北京时,才交由内务部接管。

      11月8日,冯玉祥又以摄政内阁国务院通电全国的形式,向全国说明驱逐溥仪出宫的理由。

      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得到各界人士的赞许,孙中山先生曾致电冯玉祥,大为赞扬。11月6日北京全城曾悬挂国旗,表示祝贺。

      可是,冯的这一行动却遭到段祺瑞和清室遗老旧臣们的反对。在溥仪出宫的第二天,段祺瑞即致电冯玉祥,说冯发动北京政变后的一切做法,他都以为很对,唯有驱逐溥仪之举,觉得有些欠妥。冯接电后,立即亲自拟一电稿答复说:“此次班师回京,可说未办一事,只有驱逐溥仪,才真是对得住国家对得住人民,可告天下后世而无愧。”

      溥仪的宫廷生活:每餐饭菜能摆三四张八仙桌

      溥仪出生的时代正处于世纪之始、朝代更迭、社会变迁、西风渐进的大变革、大动荡时代。他的特殊身份和经历的丰富、复杂、畸形。都是中国历史上各朝的帝王无法相比的。本文作者是伪满皇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他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这位末代皇帝的衣食住行等轶事。

      服饰从袍到服

      1908年,按照慈禧太后的懿旨,三岁的溥仪被抱进紫禁城,承继清朝大统,成为清朝的第十代皇帝。尽管社会动荡,朝代更替,但溥仪的童年、少年时代仍然过的是帝王生活,锦衣玉食。

      紫禁城时期,溥仪的服饰较为复杂多样,即便是后来身为退位皇帝,也遵循的是大清皇帝服饰的规定,服有衮服、朝服、行服、雨服、常服等。衣服的质地,在不同季节也不相同,衣着的颜色则是皇帝独有的明黄色。在宫中举行庆典仪式时,如元旦、万岁节,溥仪都要穿上黄色的龙袍,端坐在宝座上,接受百官的朝贺。在大典时,则要穿上朝服,戴上朝冠。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讲:“每当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脑子里便浮起一层黄色,琉璃瓦顶是黄的,轿子是黄的,椅垫子是黄的,衣服帽子的里面、腰上系的带子、吃饭喝茶的瓷制碗碟、包盖稀饭锅子的棉套、裹书的包袱皮、窗帘、马缰……无一不是黄的。”

      在衣服的数量上,更是多得数不清,据溥仪自己回忆,一年到头都在做衣服,总是穿新的,一个月就做了十件皮袄,六件皮褂,二件皮紧身,三十件棉衣裤和紧身。服饰的种类也很复杂,仅一项平常穿的袍褂,一年就要更换二十八种。由于当时社会处于转型的大变革时期,西风渐进,在清朝遗老和民国官员中,有穿清朝袍褂的,有穿西式大礼服的,而在宫中,随着英文老师庄士敦的到来,给溥仪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的思想也活跃起来,开始崇尚西洋文明,醉心于西洋生活,他带头剪掉了辫子,脱掉长袍,学着老师穿起了西装。此后,西装几乎成了溥仪必备的服饰,从未离开过他的生活。

      天津时期,溥仪离开紫禁城,走下金銮殿,脱下龙袍,摆脱了宫中的清规戒律,在天津过着更加舒适和随意的寓公生活,在服饰上也更加开放和西化。除了穿长袍马褂外,更多的时间是穿西服,并且对领带也十分讲究,其花色条纹一定要与西服相符。“为了把我自己打扮得像个西洋人,我尽量利用惠罗公司、隆茂洋行等等外国商店里的衣饰、钻石,把自己装点成《老爷杂志》上的外国贵族模样。”对西服、皮鞋和眼镜是买了又买,连夹克、军服、猎装、燕尾服,甚至各式运动服无所不穿。

      溥仪十五岁时开始戴眼镜,那时庄士敦发现他眼睛可能近视,建议请外国眼科医生给检查一下,但却遭到了太妃们的强烈反对,后来在溥仪的再三坚持下,还是检查了。从此以后,他就戴上了眼镜。据《眼镜簿》记载:他共有四十三副眼镜,浅黑十七副,白光十七副,蓝光八副,黄光一副。平时他还喜欢戴墨镜。

      伪满洲国初期,溥仪大多时候是穿黄色军装,也常常穿西服,西服一般是米色或白色等浅颜色,偶尔也穿中式袍褂。但在举行典礼时,是穿军服或西式大礼服,在宫中祭祀时,则穿清朝服饰。1932年3月1日,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成立,3月9日,溥仪身着西式早礼服,在长春道尹衙门就任“执政”。

      1932年9月15日,在《日满议定书》签字仪式后的宴会上,溥仪身着燕尾服发表讲话。1934年3月1日,溥仪第三次登极,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在长春郊外杏花村举行告天即位古礼,溥仪穿上了梦寐以求的龙袍,这是从北京荣惠太妃那里取来,保存了二十二年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但好梦太短,龙袍还没有捂热,回到伪宫内府,就立刻按日本关东军的要求,换上了由奉天被服厂特制的“满洲国海陆空军大元帅正装”,进行登极典礼。现在我们看到的当年溥仪伪满洲国皇帝登极照,穿的就是这身不伦不类的皇帝服。

      溥仪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后,每年都有一两次去外省市“巡幸”,或是在市内出席各种庆典活动,以及在他接见人或办公时,基本是穿军服。每年新年,溥仪都要在宫内府勤民楼接受在京的特任官和简任官的觐贺,这时溥仪穿的是西式早礼服。但溥仪的皇帝身份只是日本关东军的一个道具,在他们需要皇帝露面的时候,他才出来摆摆样子,更多的时候,他是无公可办。

      在政治上,溥仪既无奈,又无聊,所以,只好在自己的伪宫中施展其理想和抱负,他亲自给在伪宫中学习的侄子们设计服装,他设计的一套学生装,立领,四个兜,七个扣,还有一种是翻领,系领带的,上衣为草绿色,裤子为黑色,学生们在过年节和溥仪生日时穿,他自己有时也穿。

      他还仿效德国法西斯的帽徽,设计了一种船形帽子和标有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3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