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李自成拥兵百万为什么会兵败北京 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大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3月19日,明末最大的义军首领,大顺王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殉国,辉煌一时的大明王朝灭亡。这场灭国之战的主角李自成此时一定是意气风发,志得意满,以为大顺王朝一定可以取代大明,君临天下。然而,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拥兵百万的李自成就在一片石之战中被清兵和吴三桂联合大败,李自成如丧家之犬般的逃出了北京,不久就战死于湖北九宫山。

      关于灭亡明朝,气势正盛的李自成为何迅速败亡的原因,很多人都归咎于李自成进京后所采取的纵容手下抢掠明朝官员的措施。不错,李自成纵容部下抢掠官员的财物,搞得人心惶惶,确实是李自成败亡的原因之一,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看看清兵入关以后,对明朝官员的劫掠比之李自成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清军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掩盖了这一切。

      我个人认为,李自成之所以迅速败亡,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李自成缺乏敏锐的战略眼光。

      作为一个皇帝,敏锐的战略眼光是必不可少的。李自成之所以败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战略失误。诚然,李自成身经百战,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但是战略上的错误是无法用战术的胜利来弥补的。

      李自成占洛阳,攻开封,在中原五败明军,占领襄阳。然后席卷荆襄,在襄阳建立了大顺政权,自称新顺王。建章立制,设百官,宣布“三年不征,一民不杀。”为了确定下一步的战略方针,李自成和部下进行了商讨,形成了著名的“襄阳决策。”

      在商讨战略方针的时候,李自成的部下一共提出了三个方案供李自成选择:

      一个是牛金星提出的“先取河北,直走京师”的方案。

      一个是杨永裕提出的“先取金陵,断明朝漕运,再事北伐”的方案。

      一个是顾君恩提出的“先据留京,势居下流,难济大事,其策失之缓。直捣京师,万一不胜,退无所归,其策失之急。不如先取关中,为元帅桑梓之邦,建国立业,然后旁略三边,资其兵力,攻取山西,后向京师,进退有余。方为全策。”

      最后,李自成采取了顾君恩的建议,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占领北京的策略。不久,李自成歼灭从陕西来攻的孙传庭部,顺势攻占关中。然后改西安为西京,定国号西京。接下来出兵山西,占领北京,灭亡了明朝。

      其实三个决策中,唯一正确的就是第二个先取金陵,抢占东南半壁。这是因为,李自成没有自己稳固的根据地,主要依靠抢掠来维持自己的军队,也就是所谓的“流寇”,而李自成为了争取民心,他四处传说“迎闯王,不纳粮。”这也就意味着李自成只能通过劫掠官员富户来维持巨大的开销。

      为了摆脱襄阳决策的错误带来的影响,为了解决财政的危机,李自成不得不采取了大规模的“追赃比饷”行动。在北京,大顺政权成立了“比饷镇抚司”,由刘宗敏和李过主持,将明朝的勋戚文武大臣集中起来,严刑拷打,追赃助饷。虽然在短时间里,得到了大批的财物,缓解了大顺政权的财政压力,但是,也给大顺政权带来了灾难,使得大顺军纪败坏,官员离心离德,为之后的败亡埋下了隐患。

      另外关中到北京这一段,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十分利于大规模骑兵的驰骋,对于清朝骑兵来说简直就是自家的草场,这也导致李自成在一片石大败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被清兵追着打,最终死于九宫山。

      而南京不同,首先,江南未经战火,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李自成若占了江南,一定可以满足大顺军的开支。另外,江南水系纵横,河网密布,对于善于野战而不善水战的清兵而言十分不利。李自成若能抢先一步占据富饶的江南,便可以坐观明朝抵挡清兵,而自己在江南偷偷的发展实力,待实力充足,可以乘着明清两方两败俱伤之势骑兵北上,扫平二国,一统天下。

      强盗思维使得李自成没有看出顾君恩战略的先天不足,贸然兵进关中,北上京师,使得大顺失去了与清朝之间的缓冲,开始直面强大的清军。最终一败涂地。

      二.李自成轻视清军和吴三桂。

      李自成进京后,没有立刻进军山海关,而是贪图享乐,纵容士卒追赃助饷。李自成不是不知道清兵正在关外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进入中原。然而,灭明战役的顺利结束,极大地助长了李自成的嚣张气焰,他自以为大明已亡,天下已定,清朝不过是个蛮夷,不足为虑,而吴三桂也只是个亡国余孽,只要自己稍加招抚,一定可以让他为自己守住山海关。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李自成的意料,吴三桂居然拒不投降。李自成于是亲率十余万大军北上攻打吴三桂,当时吴三桂只有5万兵马,自知不是李自成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满清摄政王多尔衮。野心勃勃的多尔衮早有入主中原的野心,吴三桂的投降正和多尔衮之意。

      李自成率军抵达一片石,与吴三桂军大战,清兵为了观察大顺军的虚实,隐藏远处。两军交战,大顺军气势如虹,越战越勇,吴三桂渐渐不支。多尔衮乘机率军杀出,李自成不备,大败亏输,精锐尽丧,不得退往北京。李自成深知自己兵败,京城必定人心惶惶,加上自己之前的劫掠行为,必定使得城中人心不稳,因此京师不可守。于是,李自成在北京匆忙称帝后,逃出了北京,将燕云之地拱手让给了清兵。

      这同样是李自成的战略失误,要知道,李自成刚进北京时,是被人们看成是新朝之主的。然而他居然就这样丢失了燕云之地,即使是腐败的明朝也没有失了燕云。李自成弃燕云,让清兵入关,使得他人心尽失,从此再也无法崛起。

      三.李自成分兵出击,使得兵力不足。

      李自成进京后,本来也不是没有胜利的机会的,那就是集中所有的军队和清兵决一死战,如此方有胜算,然而,李自成居然分兵各地,湖北四府白旺的七万大顺军是为了防止明军左良玉部的进攻,而绵侯袁宗第也率部从陕西赶往湖广相助白旺。

      这样李自成的军队数目相对于清兵和吴三桂的联军就不占优势了。李自成的军队大多是乌合之众,相对于身经百战,战力强悍的清兵和关宁铁骑来说,战斗力差远了,自然不是清兵的对手。

      四.李自成流寇思想作祟,失去地主支持。

      我国古代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只有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才能坐稳天下。而李自成出身低微,虽然善于用兵,军士才能出众,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李自成是军事上的天才,却是政治上的白痴。他满脑子的流寇思想,只知破坏,不懂建设,虽然他攻占了淮河以北到山海关以南的广大地区,但是他不懂得治理国家。一进了京城,为了筹措军费,他居然纵容将士劫掠官员地主的财产,搞得人心尽失。

      要知道,此时李自成并没有统一天下,在大顺的西南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南方是南明政权,北方是清朝,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强敌环视。而李自成全然不顾局势的险峻,得罪了地主阶级,如何能不败?

      李自成志得意满的进了北京城,却没想到很快就步了崇祯的后尘,兵败身亡,而清兵却借此入主了中原。中国又沦于异族之手。汉人做了满人数百年的奴才。

  • 热点推荐
    01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2托雷怎么死的?03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4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5乌兰夫家族是个什么样的家族?06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7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8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9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10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1古代凌辱女囚的潜规则 坐牢丢贞操被迫“卖肉”12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3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4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5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6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7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8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19苏秦有多厉害?20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