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一生仕途平顺的宰相晏殊,不仅会作词还会做人

      他的人生,在最初开启之时就不平凡。当无数年轻或已不再年轻的学子,还在咬着牙关寒窗苦读时,十四岁的他,已经是一名进士了。

      他一生仕途平顺,虽然偶被降职使用,却无大起大落。他喜好宴饮游乐,人生的很多时光,都在他的觥筹交错、应酬唱和中度过,因此他被人们称为“富贵闲人”或“太平宰相”。

      在生活中,他比别人经历了更多的生离死别,他的眼中也曾泛着泪光,但是他却很少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过。

      他温润如玉,旷达内敛,他把自己的种种心绪,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忧思,都写进了他的《珠玉词》里。

      他不但会作词,还会做人,他就是北宋宰相晏殊。

      01

      少年进士,前程似锦

      公元991年,晏殊出生在抚州临川。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他的父亲只是抚州府的一个手力节级。

      晏殊从小聪慧过人,5岁能诗,被视为“神童”。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闻晏殊的才名,大为称奇,极力举荐其进京。

      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参加了殿试。在考场上,他从容作答,援笔立成,深受真宗赞赏,被赐同进士出身。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少年不但才华横溢,而且特别诚实。殿试之后的第三天,要测试“赋”,卷子发下来,晏殊一看题目,他不久前才做过,因此赶忙请求老师,换个题目再做。

      换了题目,晏殊的“赋”依然是最出类拔萃的。真宗对他愈加欣赏赞叹,授以秘书省正事,让他在秘阁继续读书深造。

      当时的北宋,天下太平,士大夫游乐宴饮成风,但是晏殊从官衙回来,一直在住所闭门研读。真宗知悉,倍觉可贵,遂将晏殊选拔为太子的老师。

      晏殊上任前,到真宗那里去谢恩。皇上夸奖他不喜游宴,是一个好青年。没想到晏殊回答道:“我不去宴饮,是因为我没有钱,如果我有钱,我也会参加这样的活动。”真宗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这个青年实诚得实在可爱。

      在接下来的宦途中,凭借出色的才华和本性中的素朴淳厚,晏殊如鱼得水,一路高升。年纪轻轻,他已任过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知制诰,判集贤院等职。

      此时的晏殊,有钱有闲,公务之余,他终于可以享受那种风雅热闹的生活。他隔三差五地呼朋引伴,与他们赋诗填词,推杯换盏。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而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

      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

      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清平乐·秋光向晚》

      将近而立之年,晏殊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因为他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常将疑难问题,写在方寸小纸上向其咨询。晏殊将自己的答奏写好,连同之前的纸条一起慎密封呈,真宗多有采纳,将晏殊倚为股肱。

      02

      反对太后,被贬宣州

      1022年,宋真宗去世,年仅十二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当时的宰相丁谓和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却无计可施。

      在这种情况下,晏殊果断支持刘太后“垂帘听政”,从而阻止了丁谓和曹利用的野心,使突遭国丧的宋朝,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最初的政治暗礁。

      对于晏殊的鼎力相助,刘太后自然不忘嘉奖。晏殊被擢升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后迁枢密副使。

      此时的晏殊前程似锦,他多么希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

      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

      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

      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

      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

      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

      惜清欢。又何妨、沉醉玉尊前。

      ——《拂霓裳·乐秋天》

      晏殊升官以后,刘太后欲提拔张耆升任枢密使,晏殊反对,太后不悦。

      晏殊在工作上一贯严于律己,所以看不惯侍从们懈怠懒散。有一次在太清宫,因为侍从来迟,晏殊生气地拿起手里的笏板,直接将侍从的几颗牙齿打落。

      御史以这两件事为把柄,向太后弹劾。仕途一帆风顺的晏殊,第一次遭受了挫折。

      1027年,晏殊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去宣州的路上,晏殊写下了《踏莎行·碧海无波》: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

      在应天府任职期间,晏殊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并且聘其全面主持书院的工作。

      在晏殊和范仲淹的共同努力之下,应天府书院培养了一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为北宋王朝输送了新鲜的血液,应天府书院也因此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宋史》赞曰:“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03

      措施得力,扭转战局

      被贬宣州没有使晏殊损失什么,经过几年的基层历练,晏殊变得更加成熟稳健。1032年,已经回到朝廷的晏殊,再次获得升迁,任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

      天还是那样好,景还是那样美,但已年过不惑的晏殊,在宴饮欢聚的时候,却体会到了与从前不同的人生况味: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走过半生,晏殊深知,那些美好的东西太容易失去,比如春光,比如亲情,比如爱情。在很早的年纪,晏殊已经亲历了这些失去,所以他比别人更懂得珍惜: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033年,太后欲拜谒太庙,有人建议太后着衮冕前往。太后询问晏殊的意见,晏殊认为衮冕是皇帝祭祀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的正式服装,太后穿着不妥。太后又不悦,将晏殊降职知亳州、陈州,晏殊达观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

      最愁人。

      长安多少利名身。

      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

      且留春。

      ——《酒泉子·三月暖风》

      五年之后,晏殊再次被朝廷召回,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时值赵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宋军连连败退。

      晏殊主张积极抗击西夏,他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很快找出了宋军接连失利的原因,并采取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对策。

      首先,晏殊撤销了军队中的内臣监军一职,将军队的指挥权交还将帅,从而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升;其次,他大量地招募和训练弓箭手,以作战时人员补充之用;第三,他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务全部清理出来,以资边关军饷,除此,晏殊还追回了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大大充实了国库。

      经过晏殊的整顿,边防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范仲淹等得力干将的指挥之下,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04

      官拜宰相,兴学选贤

      1042年,晏殊位极人臣,官拜宰相,开始了他最辉煌的政治生涯。

      晏殊对国家的教育一贯比较重视,任宰相以后,他和枢密使范仲淹一起,大力倡导各州、县立学,在官学中设置教授,并改革教学内容。

      在他们的极力敦促之下,从京师至郡县,自此都设有官学。这场自上而下的教育运动,被称为“庆历兴学”。“庆历兴学”的推行,使北宋的教育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也使北宋的文化盛极一时。

      除了重视教育,晏殊还非常注重对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他虽身居高位,却从不嫉贤妒能,而是奖掖后进,唯才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皆出自晏殊的门下,并且经过他的栽培和引荐,这些人都成了北宋的中流砥柱,朝廷重臣。

      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晏殊被孙甫、蔡襄弹劾罢相,贬为工部尚书知颍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

      晏殊被罢相,撰修墓志只是一个借口,有人诬陷他和范仲淹、韩琦等人结为“朋党”,才是真正的原因。所以,晏殊的相位被罢免之后,范、韩、富等人也相继被逐出朝廷。一向旷达洒脱的晏殊,为此伤感地写下: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在人生的最后十年,晏殊一直在地方上任职,直到最后病重才回京治疗。虽然真宗和仁宗对他也很不错,但是在远离朝廷的日子里,晏殊觉得自己就像那个飘零天涯的歌者,是那样地渴望真正的知音: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踏遍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山亭柳·赠歌者》

      05

      婉约词中,情致无限

      晏殊是北宋婉约词派的重要作家。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的精髓,又深受冯延巳的影响,词风温润秀洁,典雅流丽,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晏殊的词,虽然继承了花间派深婉含蓄的风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晏殊不仅对花间派在题材上有所开拓,而且能够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提升为哲理意象,从而使他的词韵短而意长。

      晏殊大概在弱冠之年,就遭遇了双亲的离世,他的弟弟晏颖十八岁早夭,他的前两任妻子也年纪很轻就去世,所以晏殊的一生再富贵,这么多的生死,也会使他的心中蒙上一丝哀愁。

      但是晏殊不是一个激情主义者,他不需要倾诉,更不需要宣泄,他将自己的感情克制得恰到好处。他不让你看见他的悲伤,更不让你看见他的眼泪。读他的很多词,你最多感受到一种如云似雾的清愁,比如这首《蝶恋花》:

      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牙嫩。

      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晏殊的词中,有不少相思之作,虽然难以确定这些词作是写给谁的,但是那种幽远情深,缠绵哀婉,却足以将我们深深打动。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在他的词作里,还常常以一个宰相的视角,描写贵族士大夫们的闲适生活。对这种生活,晏殊不言其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景致、情韵,就营造了一种雍容、富丽的意境,所以他的词被称为有“富贵气象”。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06

      成功之道,发人深省

      封建社会的官场,波诡云谲,危机四伏,很少有人能在宦途中独善其身,顺遂到老,晏殊是一个为数不多的意外。

      他十四岁入仕,一生在位五十年。在这五十年里,他没有遭受过大的政治风雨,他的仕途一直在螺旋式上升。

      虽然他也曾被贬到地方任职,却从没去过偏远之地;并且每一次降职,晏殊都是带着很高的政治待遇去的,所以晏殊的内心里,应该没有太大的委屈。

      人们都说晏殊是先天的好命,却不知晏殊能有一个这样辉煌圆满的人生,其实也是必然的。

      晏殊的天性中有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是很多的官员都不具备的,那就是非常的忠厚,非常的诚实。他一生不会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更不会欺瞒皇上,居功自傲。

      作为神童和少年进士,晏殊极具才华,他对朝政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他做事从不强出风头,而是低调踏实,时时处处以朝廷为重。

      晏殊举荐了不少人才,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儿子晏几道,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在他做宰相兼枢密使时,皇上提拔他的女婿富弼为枢密副使,晏殊为了避嫌,请求辞去兼职,但皇帝认为没必要,因为他相信晏殊,可见晏殊在当时的口碑之好。

      晏殊不但为官清廉,胸怀也特别宽广。他和宋祁一度非常亲近,为了能时常见到宋祁,和他饮酒作词,晏殊甚至在自己的居所旁边,为宋祁安排了一个住处。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和晏殊“亲密无间”的宋祁,在晏殊被罢相的时候,表现得有些积极。他不但抢着写罢免晏殊的文书,而且在文书中故意将晏殊说的非常不堪。

      晏殊知道宋祁的作为以后,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付之一笑,或许晏殊早已深谙人性的变化无常,所以不再大喜大怒了吧。

      晏殊为官期间,深受皇帝器重,真宗和仁宗对他“倍加信爱,受特遇之知”。在他去世以后,宋仁宗赐晏殊“文献公”的谥号,并休朝两天,亲去祭奠。

      晏殊的学生欧阳修,在老师仙逝后,写了《晏元献公挽辞》,对晏殊的一生的品德和功业,做了一个中肯的评价: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一时闻望朝廷重,余事文章海外传。

      旧馆池台闲水石,悲笳风日惨山川。

      解官制胜门生礼,惭负君恩隔九重。

      自古宦海,为官不易,沉沉浮浮,孰能掌控?

      晏殊以他的经历和职业生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只有以才华为前提,以忠诚为底色,不贪不骄不怨,知分寸懂变通,低调圆润,才有可能走向富贵,坐享荣华。

  • 热点推荐
    01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2托雷怎么死的?03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4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5乌兰夫家族是个什么样的家族?06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7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8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9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10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1古代凌辱女囚的潜规则 坐牢丢贞操被迫“卖肉”12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3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4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5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6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7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8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19苏秦有多厉害?20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