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出生于大唐盛世下的蒲州河东(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自幼博览群书且深谙兵法的他,早在年轻时便立下了高远的志向。直到公元741年(也就是唐玄宗执政中期),张巡便当上了朝廷的监察御史,可以说已经算是青年才俊的典范了。
随后,张巡很快便被擢升为太子通事舍人。并且,还被派到了清河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清河)做了一段时间的县令。然而,当张巡在清河县的任期结束回京述职的时候,整个朝局却已然被奸相杨国忠把控。于是,很多人便劝他也投到杨国忠门下以求富贵。可张巡却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就这样他很快便被排挤出京调任到真源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鹿邑)又当起了县令。
虽说,张巡在真源县政绩卓著,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但是,整个朝廷却在奸相杨国忠任人唯亲的专权统治之下,早已是变得腐败不堪。最终,安史之乱彻底爆发,唐朝的政权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据记载,安史叛军的兵马所到之处,许多地方州县的官员皆是开城投降。不过,张巡在面对声势浩大的安史叛军时却毫不畏惧。并且,他所率领的军队还在雎阳一带与叛军形成对峙之势。
而安禄山之子也纠集了其大量的叛军对雎阳发动了猛攻,张巡则是固守城池死战不退。就这样两军一直对峙到5月的时候,张巡趁着城外叛军在收割田里的小麦,还主动出击突袭了一次叛军。可等到7月叛军再度卷土重来,而张巡手下的军队在全城被围之后,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之境。
城外的叛军也深知城中的境况,于是依旧采取围而不打的战略。眼看城中粮食已尽,守城的士兵只能以城中的麻雀、老鼠和皮革为食。可是这也并非长久之计,没过多久守城的士兵便开始陆续出现了饿死的状况。
而张巡在面对如此绝境之下,却依旧没有选择投降,反倒是做出了一个残酷的决定。那便是把自己的爱妾杀死后,烹煮为食犒劳守城的将士。随后军中的其他将领也纷纷把自己的家人烹煮为食分给士兵充饥。甚至,最后连城里的老弱妇孺们也成为了士兵的口粮。
就这样张巡和守城的军队又撑过了一段时间,一直到最终兵败城破之时,叛军才发现这原本大约有4万多人口的雎阳城,城破之时却是仅剩400余人。
不过,此事也成为了后世之人争论不休的一个事件。其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站在人道的立场上斥责张巡此举的残暴。而另一种则是认为张巡此举虽过于残忍,但他也算是坚守了自己身为人臣那份尽忠职守的本分。
最后,时至今日这两种观点也没有争论出一个孰对孰错。不知道大家对于张巡这位曾在弹尽粮绝之下杀妾烹食的将军,还有哪些不一样的看法?或者是你认为他到底算是忠臣还是魔鬼呢?欢迎在下方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