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古代打仗敌军已经投降了 古人为什么还要屠城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有盛世自然有乱世,有乱世必然有乱象,而乱世中最大的乱象莫过于战争。

      在人们的印象中,战争总是与惨烈、残酷相关联,而最能体现战争的残酷性的就是屠城。

      古代战争中残酷又普遍的现象

      “屠城”这一残酷手段的历史很悠久,殷商时期盛行人祭,祭品就是战败的俘虏。在胜者眼中,俘虏就是奴隶,是物品,即便将其杀死作为祭品也是十分正常的事儿。这样的意识为今后频繁的屠城行为埋下了种子。

      屠城,屠的不仅是敌方军队,还有城中无辜的百姓。

      就如明·洪武元年,明朝开国将领杨璟在进攻靖江时,派遣手下张彬从南关攻入,结果遭到对方顽强抵抗,南关守城者对张彬破口大骂,张彬大怒扬言要屠杀城中百姓,还好被及时赶到的杨璟制止,城中无辜的百姓才躲过一劫。

      先是张彬攻南关,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璟甫入,立下令禁止之,民乃安。《明史·杨璟传》

      但淮安城百姓就没那么幸运了。元末,朱元璋与元军作战,元军将领张明鉴在夺取扬州一年后弹尽粮绝,企图拥戴镇南王作乱,但镇南王在淮安去世,于是张明鉴顺势占据淮安,屠杀居民以为食。

      “逾年,食尽,谋拥王作乱。王走,死淮安。明鉴遂据城,屠居民以食。”《明史·缪大亨传》

      这种不顾及无辜,肆意杀戮的现象并不只存在于明朝,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朝代更是数不胜数,就如楚霸王项羽,不仅杀降,还要将“男子十五岁以上”尽杀之,在攻打襄城时,“所过之处无不残灭”,杀的全城“男女几无孑遗”。

      屠城不仅大量屠杀无辜百姓,而且手段还极其残忍,“诛杀其人,如屠六畜”,场面极其血腥。

      就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屠城已经从不分目标的乱杀,演变成有组织有计划的虐杀。南朝宋时期的沈庆之、宗悫、刘道隆在屠广陵时,已经不单单是杀人抢劫,而是有意识地虐杀城中百姓。

      “城内男女道俗、枭斩靡遗,将军宗悫偏用虐刑,先刳肠决眼,或笞面鞭腹,苦酒灌创,然后方加以刀锯”《宋书·卷二十六》

      魏晋南北朝的十部正史中共记载了47次惨绝人寰的屠城事件,惨遭屠杀的城池有70多座,杀人之后还要抢掠财物,焚烧房屋,一座城池就此化为废墟。

      打仗归打仗,为什么要屠城呢?尤其在古代,人口决定生产力,攻下一座城池后,屠尽城中百姓,无人可统治拿什么发展?况且屠城易失民心,尤其是杀降,往往会造成敌方拼死抵抗。

      既然如此,中国古代战争中为什么又频繁发生屠城事件呢?

      为什么要屠城?

      “屠城”并不只是性格残暴的将领和军队才会做的事儿,任何将领在进行战争时,都会把屠城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军事手段加以利用。

      屠城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恐吓对方,使他们不敢抵抗或者放弃抵抗。

      要想屠城得先将城攻打下来,但屠城不是目的,攻城才是。如果能顺顺利利地让守城一方投降,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再好不过,所以屠城就成了一种威胁手段。

      我们在电视剧也曾看过类似的对话:守城军听着,城破是迟早的事儿,只要你们现在乖乖投降,我保证不杀城中百姓,如若不然,休怪我不客气。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再次派遣将军李广利出征大宛,因轮台国拒不投降,遂“攻数日,屠之”。

      2.打击地方,充实自己

      打仗无非为了利益,城打下来后,不奖赏士兵是不可能的,打到最后大家都很疲惫,为了使己方人员快速顺畅地掠夺财物,屠城便成了最低成本的方案。

      并且,屠城是对敌方国家最直接的打击。在古代,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想要打仗得先有人才行。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四十多万赵军,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小兵回去通报消息,赵国上下一片震惊,从此一蹶不振,人都没了,还拿什么跟强大的秦国对抗?

      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战国尸骨坑

      屠城毕竟屠的是敌方百姓,首先,不可能将城中百姓全变成俘虏,其次派兵看守管理又浪费兵力,最后不管不顾百姓又有可能集结成新的军队对付自己,行军打仗最怕后院起火,所以干脆都杀了吧,简单粗暴。

      3.报复及泄愤心理

      屠城不为别的,单纯为了体验虐杀快感者不占少数,就如前文所提张彬,张明鉴,还有因为报复心理,为了复仇而屠城者比如项羽。

      幼时的项羽心中就已经装满了家仇国恨,特殊的家庭背景,楚文化的哺育熏陶,加上叔叔项梁对其的引导,使项羽深深地仇恨着秦王朝,所以在占领秦都咸阳后,“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再者,攻打一座城池,守城方是优势,攻城方是劣势,城池久攻不下,看着战友一批接着一批地在自己眼前倒下,必然激起攻城方将士的愤怒,在城池攻克后而引发屠城。

      就如安庆之战,太平军抗击湘军,鏖战一年之久,湘军采用各种手段攻打守护安庆城的太平军,炸城墙,挖地道,打到最后,太平军孤立无援,弹尽粮绝,营垒被攻破,驻守壁垒的八千守军向湘军投降但却被全部被斩首,城内的太平军拼死抵抗,激战几个昼夜,安庆城破,全城两万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湘军为发泄长期攻城之苦,杀降屠城泄愤,一时间安庆城内外尸横遍野。

      总结

      虽然古代战争中屠城现象普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能忍受这种残忍的行为。与屠城行为同时存在的是对屠城行为强烈的道德谴责。

      但对待残忍的行径光靠道德谴责远远不够,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不断进步,到了20世纪,人类已经达成共识,禁止在战争中屠城及屠杀战俘,并形成了明确的国际公约,残暴的屠城行为终成为历史。

      全文完。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3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