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明朝官员的俸禄很少,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想当官?

      明代官员的穷,大约是历史上最为出名的。

      穷到什么程度呢?首辅李东阳,冬天烧不起煤;大清官海瑞,吃肉成了新闻;就连《明史.食货志》里也说,“自古官俸之薄,无有若明代者。”

      俸禄低到连后世史官都看不下去,明代官员过得也忒惨了。

      但当这样的事实与另一份史料进行对照时,却显得别有意味:明朝享国276年,通过科举层层选拔产生的进士多达24000余人;而根据《中国教育制度通史》记载,明代仅乡试一项,合格率平均大约只有4%,更不用说更加严苛的会试了。

      这两份史料说明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明代官员穷,可想当官的人却多,并且不是一般的多。

      这就很诡异了,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当官既然不挣钱,那这些士子寒窗N年,在科举这条独木桥上你推我挤,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相当多的学子,是抱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走上仕途的。但关键在于,理想再丰满,也不能当饭吃,海刚峰再清绝脱俗,“食色性也”的要求也得满足——海大人一生娶妻三次、纳妾两位,若不是这么折腾,他大约能稍微宽裕点。

      按照常理,在这24000余位进士中,绝不可能人人都像徐阶、张四维这样身家巨万、不愁衣食,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性——明朝的官员,很有可能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穷。

      有人可能要说:废话,当官的大权在握,若是贪污腐化,当然穷不了。

      但实际上,有明一代,清如水、明如镜的官员固然少,但真正敢放开手脚贪污的人数也并不太多,毕竟明朝的御史们还是相当尽责的——与钱比起来,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命比较重要。

      当清官活不了,当贪官没胆子,那明朝的官员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明朝官员的灰色收入——常例钱。

      一、地方官员的生财之道

      常例钱,顾名思义,就是各级官员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收入,虽然国家制度中没有规定,但是你若是不掏这个钱,就什么事都办不成。说白了,就是“吃拿卡要”。

      常例钱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宋到元,官员们都有类似的灰色收入,而到了明朝,特别是明中期以后,各类常例钱更是五花八门、种类翻新,成为了各级官员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明代地方各级政府中,刑名、钱谷这两项事务是常例钱的重灾区。

      《明朝那些事儿》中曾详细描述过“淋尖踢斛”、“银钱火耗”两项常例钱,这些都属于“钱谷”一类,不再赘述。实际上,“刑名”——也就是司法事务中官吏索要的常例钱,花样更是繁多。

      《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武松刺配孟州安平寨,刚进大牢,就有好心的犯人提点他:“......包裹里若有人情的书信并使用的银两,取在手头,少刻差拨到来,便可送与他,若吃杀威棒时,也打得轻。若没人情送与他时,端的狼狈。”这位囚犯所说的“人情”,便是常例钱的一种。

      武松是硬汉,自然不吃这一套,但若不是施恩有求于他,至少一百“杀威棒”是躲不了的。

      寻常人既没有武松的身手,也没有武松的运气,自然要老老实实地送上这份“人情”。

      明末文学大家王猷定曾写过一本《浙江按察司狱记》,记载了大量地方官吏靠着“吃囚犯”发财的例子——

      嘉靖年间,杭州府有一位姓朱的乡绅,被人牵连下狱,在监狱里蹲了好几年。

      一进监狱,就有人告诉这位朱先生:首先得向狱官缴纳常例钱,之后还有狱吏、牢头一干人等,一个都不能漏下,要不然你可吃不了兜着走!

      按照这位乡绅的说法,只要给足了常例,就算犯的是重罪,在监狱里一样能吃好喝好,个别巨有钱的大财主甚至能在监狱里自己盖房(自构精舍)!

      但若是不交常例,苦头可就要来了。

      明朝监狱中有一种名叫“套监”的牢房,盖在肮脏潮湿的地方,专门关押这些不交常例的犯人。此外,这些狱吏们还特地在牢房里“覆以腐草”,各种蛇虫鼠蚁都往这里面钻。一旦进了这种牢房,犯人们想睡个安稳觉都不可能。

      小吏们就如此难打发,公堂上的正主儿就更不例外了:罪犯家属若不上下打点,那就先关你个一年半载再审,一直关到你老老实实送钱为止。

      刑名、钱谷,只不过是常例钱的冰山一角,地方官吏在水利、治安,以及漕运、盐政、卫所等事务中都能想出收钱的办法。万历年间的兵部尚书谭纶曾经上书记述过军队中索取常例钱的情况:“初至即索见面之钱 ,随事悉有常例之贿。”,搞得士兵怨声载道,甚至产生了大量士兵逃亡的现象。

      那么,一个地方官,如果不另行加码,只收取基本的常例钱,每年能有多少呢?

      海瑞在浙江淳安任知县时,曾经详细记述过前任知县每年所收的常例钱、物种类,林林总总有21项之多,全部折算成现银高达两千六七百两白银,几乎是一个县官俸禄的一百余倍。

      淳安县境不过80里,是当时浙江省内最为贫穷的县城之一。而按照海瑞的说法,一个知县在这里干上三年,就算不另行贪污,也能获得八千多两的“合法”收入,再加上到任时的“接风钱”、离任时的“饯别钱”,每笔都在千两上下,收入就更加可观了。

      需要说明的是,知县的这笔收入,并不能完全装进自己的腰包,而是要拿出大约三分之一,上贡给自己的顶头上司——知府。而知府也得照章办理,如此层层上交,逐渐形成了一张闪着白花花银光的利益大网。

      二、京官的敛财之术

      相比地方官而言,京官捞取常例钱的渠道就要少得多了,因为他们不直接接触地方事务,“县官不如现管”,京官的手再长,也不可能直接伸到地方上去抓银子。

      那么,京官就没有办法收钱了吗?当然不是——

      身为京官,他们的常例钱基本都来源于各级官员的“进贡”,而其中最大的一项来源就是“考察”。

      明代的“考察”制度,初期并不定期,直到弘治年间,才定下了“京官六年一次,外官三年一朝觐,典察随之”的制度。

      每到考察期,是地方官员最忙碌的时候——油水大的想保住位置,没油水的想换个地方......为此,地方官员们必然要托关系、找朋友,无论是老乡亲族、同榜进士、座师上官......只要是能搭上一点转弯抹角的关系,这些地方官们莫不趋之若鹜,而开路的,当然是白花花的银子。

      关于朝觐年的这种情况,海瑞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京官收租之年”。嘉靖年间大学士张璁也说过:“顷来部院诸臣,有志者难行,无志者听命,是部院为内阁之府库矣。今之监司,苞苴公行,称为常例,簠簋不饬,恬然成风,是监司又为部院之府库矣。”

      更有甚者,例如严嵩之类的贪官污吏掌握吏部大权时,他们更是利用手中的权利,直接为自己的亲信安排各种肥差,其中的利益输出更不是普通的常例钱可以衡量的了。

      那么,京官们如此堂而皇之的收受“常例”,皇帝的态度是什么呢?

      其实,明朝皇帝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大力肃贪之外,在他之后的帝王们对这些“常例钱”大约都抱着默许的态度,因为皇帝也了解,官员的俸禄实在太低,总得给人一条活路。皇帝有皇帝的道理:俸禄不够花,再不让官员捞点灰色收入,那谁来干活?难不成什么事都让朕自己上?

      ——所以,“民不举,官不究”,只要你们别整的太过分,就这么着了。

      皇帝默许,百官也就放任自流。于是,“常例”种类越来越多,官员的宦囊也越来越鼓,明代的社会风气也就越来越坏。但在广大读书人看来,当官如此有利可图,自然都要争着去考科举、博功名:“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人诚不我欺也!

      但是,官员们高兴,老百姓却很不开心。这种不开心越积越多,最终来了一次总爆发——这一下,就给大明王朝送了终。

      都说百姓是国家的基石,大明朝的官员们却把百姓当做ATM机,焉有不亡之理?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3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