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如果朱由检坚持南迁的话,明朝是否还有被挽救的可能?

      说到朱由检,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崇祯帝寄予厚望的洪承畴被清军生擒,使得明王朝的松山、锦州两大军事重镇尽归皇太极所有。当时,崇祯帝为辽东一带倾注了无数心血,不料到头来竟落得个这样的结局。消息传来,崇祯帝悲痛不已。

      其实,这位从兄长手中接过皇位的少年皇帝,从即位之初就想着要中兴大明。

      但可惜的是,农民起义越剿越多,边患问题越来越严重。在锦州失陷后,辽东大局彻底陷入了糜烂,短时间内再无起死回生的可能。无奈之下,崇祯皇帝想出了同皇太极议和的方法。但是,从宋朝以后,朝廷中的大臣们都一直将议和视为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

      的确,南宋的宋高宗软弱无能,为了能够苟且偷安,他不惜与金国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可是,平心而论,简单地将“议和”与“卖国”等同起来实在有些草率。此时的明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中,根本无法长时间维持两线作战。因此,崇祯皇帝做出议和的决定,比较符合当时的局势。

      但不料,当崇祯帝试探性地提出议和的主张后,朝中是一片哗然。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大臣们,让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们却提不出来,但若唱起反调来,他们可是一把好手。顾及到自己的名声,崇祯帝只好悻悻改口,称自己绝无议和之心。如此这般,朝臣们反对的声浪才低了下去。下朝之后,崇祯帝唤来兵部尚书陈新甲,将议和的大事交给了他,让他务必在暗中进行。

      此次议和大事若能顺利进行,那么,明王朝的辽东压力定能得到极大的缓解。这样的话,崇祯帝也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剿灭农民军上。但可惜的是,因为,陈新甲的疏忽,明王朝同皇太极议和的往来书信不慎流传了出去。大臣们听说了之后,纷纷向崇祯帝上书,要求崇祯帝给朝野一个说法。最后,崇祯帝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没有议和之心,只能处死了陈新甲。

      陈新甲被杀后,朝廷上下再无一人敢主持议和一事。即使崇祯帝想要议和,也没有人肯为他奔走。无奈之下,崇祯帝只好硬着头皮实行两线作战。但是,李自成和皇太极都是极难对付的,明军用尽全力对付一头尚且没有把握胜利,何况是分兵作战?

      就这样,李自成率领着起义军开始对明王朝步步蚕食。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从陕西向东推进,大有一举灭亡明王朝的气势。面对李自成的猛烈进攻,明王朝的守军根本无力抵挡。很快,离京城不远的宣府陷落,使京城危在旦夕。看到局势对明王朝越来越不利,崇祯帝先是下达圣旨,令全国各地的兵马火速进京护卫。然后,他将大臣们聚集在皇宫中的文华殿,想要商量出一个应对的办法。

      其实,文华殿是明成祖朱棣修建的一处建筑,向来是皇帝与大臣们谈论经史的场所。于是,崇祯帝将商议的地点选在此处而不选皇宫,正是想要缓和气氛,减轻大臣们心中的压力。群臣沉默片刻后,其中的李明睿率先站了出来,他诚恳地向崇祯帝说:“现在,流贼的攻势一天比一天猛烈。照此情形,京城是很难保住了。臣建议将京城迁至南京,以此来保存实力,日后也好东山再起。”

      李明睿提出建议后,大臣们马上乱作一团。有人反对南迁,有人支持南迁,也有人提出先让太子前往南京的主张。之后,崇祯帝等了好久,但大臣们还是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于是,崇祯帝心乱如麻,将目光转向了内阁中的陈演和魏藻德。

      要知道,陈演和魏藻德都是官场中的老油条,他们将陈新甲的死牢牢记在了心中,决意不发表任何看法。在他们看来,此时即使是做出了正确决策,日后如果出了差错,崇祯帝还是要找自己的麻烦。于是,他俩皱着眉头,摆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就是不说一句话。

      这时,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站出来大声说道:“你们这些主张将太子送往南京的人,想要干什么?我看,你们不是为了国家着想,而是想起了唐肃宗当年在灵武即位的往事吧。”

      此言一出,文华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唐王朝天宝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突然发动了叛乱。在仓促之下,唐军节节败退,玄宗只能赶紧逃出长安。但不料,在逃亡的路上,众将士饥渴难耐,牢骚满腹,最后竟酿成了兵变。而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和宠妃杨贵妃被杀死后,玄宗的地位也受到了直接威胁。

      不久后,太子李亨在部下的拥护下在灵武即位。至此,唐玄宗成为了太上皇,远离了政治中心。

      其实,能够参与此次议论的大臣,都是明廷中的骨干力量 。饱读各种经史典籍的他们,自然对唐肃宗的这一段历史了然于心。可见,光时亨将唐肃宗抬出来之后,支持太子去南京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本来是一件为国家考虑的事,现在却变成了离间崇祯帝与太子的铁证。

      这个罪过实在是太大了,谁也担当不起。于是,大臣们全体保持沉默,再也不敢提让太子去南京的事。之后,崇祯皇帝见状,不由地长叹一声:“朕不是亡国的君主,但大臣们都是亡国的大臣啊!”说完之后,崇祯帝大步离开了文华殿,只留下一群低着头的大臣们。

      可以说,南迁之议,还未实行便宣告了结束。当年的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见李自成已经率军攻入京城,便在悲痛中上吊自尽了。

      至此,明朝宣告灭亡。

      然而,明朝遗老在谈起这次南迁之议时,无不扼腕叹息。倘若崇祯帝能坚持南迁,那大局尚有挽救的机会。即便是崇祯帝没有南下,派太子南下也是一条很好的计策。但可惜的是,崇祯帝优柔寡断,始终无法下定决心。而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江山,也就在他的犹犹豫豫中走向了灭亡。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3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