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墨客历史网
》,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首页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历史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墨客历史
>
历史人物
> 明朝历史
叶宗留
205
叶宗留,浙江庆元人,矿工出身。自幼习武,精于搏击,闻名乡里。早在正统七年(1442年),便结聚千余人,进入浙、闽、赣交界山区采银矿。这里是封禁山区,叶宗留等被官军追捕,后出没于浙江、福建、江西边境地区,劫杀豪富,势力日盛。曾在处州府衙当隶役。1442年(正统七年),为了生活,不顾明朝禁令,冒着生命危......
胡季犛
213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胡季犛的祖先名叫胡兴逸,系中国浙江人,在后汉时期前来安南,镇守演州。此后家居演州的泡突乡,成为当地的寨主。到了李朝的时候,娶月的公主,生下了月端公主。胡兴逸的十二代孙胡廉迁居清化的大吏乡,做了宣尉黎训义子,从此改姓黎。胡季犛是胡廉的第四世孙,也就是胡兴逸的第十六世孙。胡季......
刘聚
233
1441年,(正统)六年正月,英宗命定西伯蒋贵为征蛮将军,都督同知李安、佥事刘聚副之,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太监曹吉祥军务,侍郎徐晞督军饷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发四川、贵州、湖广、南京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征讨麓川。十二月,思任发渡江逃往缅甸,王骥等班师。七年十月,又命蒋贵、王骥征麓川,大败叛军,思......
王景弘
219
建文年间(1399~1402年),王景弘随朱棣起兵,助朱棣夺取帝位,得朱棣赏识。永乐三年(1405年),奉成祖命,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62艘巨型海船、27800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出使西洋(今南洋加里曼丹以西至非洲东海岸一带)。船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经东海、南海,先后到占城(今越南南方......
陈懋
202
陈懋为靖难大将陈亨之子,早年以舍人身份从军。靖难之役中随父投靠燕王朱棣,并立功,任指挥佥事。 建文二年(1400年),陈亨去世后,陈懋率领父亲旧部屡建奇功,累进右都督。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入南京,于不久后即位。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论功行赏,封陈懋为宁阳伯,食禄一千石。永乐六年(14......
耿炳文
220
耿炳文的父亲名叫耿君用,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渡长江,因战功累升至管军总管。增援宜兴,和张士诚的部队进行激烈争战,最后耿君用战死。耿君用死后,耿炳文承袭父职,率领着他父亲的军队。至正十七年(1357年),耿炳文攻取广德,进攻长兴,打败张士诚的大将赵打虎,缴获战船三百余艘,生擒敌军守将李福安等人,攻克长兴。......
方政
209
方政(?-1439年),安徽全椒人。初袭济宁卫千户,从靖难军南下,以功屡迁都指挥佥事。永乐中从张辅平交趾,进都指挥使。仁宗时,奉命赴茶利讨平黎利。正统三年(1438)迁右都督。同年六月,奉命赴云南与沐晟等征剿麓川思任发。正统四年正月初三日,方政独率军与思任发战于上江。遇象阵,策马突阵而死。赠威远伯,......
李景隆
201
李景隆年轻时喜读兵书,举止雍容,深得明太祖的看重,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曹国公。他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后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李景隆因是建文帝心腹,深受亲近信任。不久,周王朱......
思任发
416
承袭父职,初尚能与明朝相安无事,后兼并各部,势力渐盛。正统二年(1437)据地拥众反明,次年攻占南甸、腾冲,曾击败明黔国公沐晟等军。六年,在兵部尚书王骥、定西伯蒋贵等重兵镇压下,势渐不振。八年,败走缅甸,明军再兴师征讨,务求除之。正统十年(1445年)十二月,缅甸宣慰使卜刺浪马哈省将思任发活捉,思任......
瞿能
263
清嘉庆《合肥县志》载:“都督佥事通墓,在土山西南七里,洪武中谕葬,有碑铭,永乐初,以子白沟河之战仆碑。”瞿姓起源于四川成都双流一带,宋时逐渐南渡,世掌盐业,《熬波图》中所总结的制盐技术及所订刑纪均乃瞿氏作为。瞿通一脉既为宋时南迁而寓居江淮间,世代耕织,安居乐业。元末,因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瞿通投靠......
樊忠
571
樊忠,陕西人氏,字号不详,明朝世袭将官,武力过人,因耍一手好锤,在英宗驾前担任护卫。因诛杀中国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大宦官王振而出现在部分历史教科书中。土木堡之变中,权倾一时的司礼监王振不顾百官反对而挟持明英宗出征瓦剌。征途中,王振为私人利益而置三军安危于不顾,屡作错误决策,致使20万明军陷入绝境,20万......
盛庸
248
洪武年间,盛庸官至都指挥。建文元年(1399年),盛庸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王朱棣。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后,他又隶属李景隆。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败于白沟河,逃往济南。燕兵跟随而至,李景隆又南逃。盛庸与参政铁铉全力固守,燕兵围攻济南三月不下。盛庸、铁铉乘夜出兵袭击,燕兵大败,解围而去,盛......
孙贵妃
218
元末兵乱,孙氏父母俱亡,跟随仲兄孙蕃避兵扬州。青军陷城,元帅马世熊得之,育为义女。孙氏十八岁时,被朱元璋纳为妾室。等到朱元璋即位,册封孙氏为贵妃,地位在众妃之上。孙贵妃逝世于洪武七年(1375年)九月,年三十有二。明太祖因孙贵妃无子,命周王朱橚行慈母服三年,东宫太子、诸王皆期。命令儒臣作《孝慈录》。......
刘三吾
235
刘三吾,明初大臣。元延佑五年(1319)戊午正月十八亥时生,建文二年(1400)庚辰八月十七日巳时殁,葬茶陵石陂大塘坪盆形,陵墓现存。又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系出宋楚国公之裔,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人。三吾之父平野曾任翰林学士,有《平野先生集》行世。三吾之兄刘耕孙、刘焘孙均在元朝为官,后遇寇乱......
杨荣
205
杨荣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时名道应,当时杨荣的祖父杨达卿听到他的啼声,说:“雄壮啊!这个孩子一定会让我家荣华显贵。”便改其名为子荣 。 杨荣十七岁被选入郡庠。建文元年(1399年),杨荣为诸生,讲解《孟子》中的养气章,得到了当时视学福建的侍郎夏元吉的赏识。 同年,杨荣参与福建乡试,中......
韩克忠
228
韩克忠(1377年—1425年),字守信,山东武城(今成武镇韩庄)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夏榜”进士第一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是明朝开科以来第一场科举大案,也是一场冤案。本科于三月殿试时,偏巧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举子,北方举子无人登第。加上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也都是南方人,......
沐晟
207
沐晟,字景茂,是黔宁王沐英的次子。沐晟少年时代就面容凝重,少言寡笑,非常喜好读书,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欢他。后来官任后军左都督。 建文元年(1399年)承袭其父的爵位。等到他就镇云南的时候,叛蛮刀干孟再次叛乱,明惠帝朱允炆遂拜何福为征虏将军。何福继而攻破敌寨并擒拿刀干孟,招降敌军七万余人。当时诸蛮分割......
洪应明
263
冯梦桢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到:“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从早年的热衷世事,到后来的归心事仙佛,可知作者饱经忧患,所历风波顿挫,当是不可言喻,到此方足以论人生与大道。史家称他“有仙佛奇踪”。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就够坚......
宋克
217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并工写竹,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尝作鸡栖石业条一幅,题语有......
汤显祖
490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原居临川文昌里(今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汤家山),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内有揽秀楼、清远楼、毓霭池、金柅阁等),故又自号清远道人,晚年又号茧翁。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书、好文;祖父汤懋昭,字日新,博览群书,精黄老......
蒋瑶
201
蒋瑶(1469-1557),字粹卿,号石庵,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不久,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知府。武宗南巡至扬州,仅以常礼相迎,无物赠嬖佞宠幸。佞幸江彬欲夺富家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蒋瑶不允。江彬以武宗所赐铜瓜相胁迫,仍不为所慑。诏取......
唐肃
197
九岁入郡庠,元至正十九年(一三五九)举乡荐,为嘉兴致授。洪武三年(一三七o)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同知制诰,兼国史编修官。与高启等号十才子。为文简洁疋奥,诗学盛唐,书工篆、籀。善画山水,格力高妙,兼善画石。尝作梅石图自赋诗以美之。著丹崖画谱。卒年四十四。《明史艺文志、明史高启传、明画录、......
高启
451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桂萼
1142
桂萼(?—1531年),字子实,号见山,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人。明正德六年(1511)中辛未科进士。历任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知县、南京刑部福建司主事、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兼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升迁之快,史不多见。所经各任都能端正风俗,抑制豪强......
高逊志
1071
高逊志,1342生于萧县,字士敏,号啬庵,是宋太尉高琼的第14世孙。他从小好学,知识渊博,文章典雅。曾拜贡师泰、周伯琦为师。至正乙未(1355),25岁的他就被荐为宁波鄮山书院山长。他看到元朝政权残暴腐败,便毅然辞职,浪迹苏、嘉五年,庚子(1360)七月,定居嘉兴新丰高家埭。高逊志不愿仕元,绝意仕途......
冯敬妃
1103
冯敬妃(?—?),明光宗朱常洛嫔妃之一。敬妃生泰昌帝第七子惠昭王朱由橏,早夭。时明光宗已崩,她的儿子也很快夭折。明熹宗即位,没有把她尊封为妃嫔。明思宗时,尊封她为敬妃。明朝灭亡,冯敬妃从皇宫逃出,到清朝入关后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资赡养。...
宝庆公主
1141
宝庆公主(1394年-1433年),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么女(第十六女)。母亲是美人张玄妙。朱元璋临终遗诏,嫔妃一律赐死殉葬,但因宝庆公主年仅三岁,特留其母张氏不死。公主的嫡兄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公主只有八岁,朱棣命徐皇后照顾其如同自己的女儿,公主长大后,姿色清丽。永乐十一年(1413年)公主十九岁......
余尧臣
1075
余尧臣工诗,元末寓吴中,与高启、王行等称“北郭十友。”亦称十才子。初为张士诚客。士诚几,徙濠梁。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放还,授新郑丞。...
施耐庵
1174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
李淑妃
1231
淑妃李氏,明太祖朱元璋妃,寿州人。父李杰。洪武初,李杰身为广武卫指挥,随军北征,卒于战场。洪武十七年九月,孝慈高皇后的丧期结束后,李氏被册封为淑妃,因明太祖誓不再立后,由李淑妃代替过世的孝慈皇后掌管后宫。不久,李淑妃逝世,后宫交由郭宁妃掌管。有些资料认为李淑妃是明太祖长子朱标的生母。但李淑妃不可能是......
首页
上一页
…
7
8
9
10
11
12
13
…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01
蒋纬国
02
敬新磨
03
冯宝
04
秦琼
05
没藏皇后
06
苏星河
07
周娥皇
08
张丽华
09
李嗣源
10
赵旉
11
胡三省
12
完颜雍
13
李存孝
14
沈贵妃
15
耶律阿保机
16
野利仁荣
17
朱聪
18
宋子文
19
胡铨
20
刘龑
月点击排行
01
崔郸
02
刘方
03
郑朗
04
史万岁
05
隋炀帝
06
裴休
07
琼花公主
08
杨涉
09
张定和
10
定彦平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