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妾又称“娶妾”、“填房”。“妾”字为会意字。从辛,从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而有罪之人及沦为奴隶,可见,“妾”一开始就是非常卑微的。在中国古代,存在“一夫一妻多妾制”或“纳妾制”,但是,平民大多数都是“一夫一妻”制。
如今,中国法律实行的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是,回到古代就不一样了,有钱的男子三妻四妾属于正常现象。当然,“正妻”一般只有一个,剩下的都是“妾”,那么,古代男子真的可以随便纳妾吗?具体有没有什么标准呢?纳妾后,妾的社会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谈到“妾”这一类女子,最早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而且,随着封建阶级制度的发展,男子关于“妾”的选择更加严格规范,而“妾”的从属地位也更加固定。直到封建帝制被推翻,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之后,纳妾便开始受到了大家的鄙视和谴责,因此,人们才逐渐摒弃了纳妾制度。
在中国古代,关于“妾”的称谓有很多,比如:侧室,姨太太等等。这类女子相当于和男子达成了一种婚姻契约,和正妻有所不同。
那么,历史上哪一类人纳妾最多呢?当然是皇帝。
《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庞大的后宫就是赤裸裸的证明,比如:当年的秦始皇,在灭了六国后,便在六国之中挑选了上千佳丽,收入到了自己的阿房宫之中。其实,这个数量已经够多了,但是,后来的汉元帝,他的后宫佳丽竟然高达三千多人,再到晋元帝,后宫甚至达到了上万人之多。
不过,历史上“妾”的数量,最多的保持者却是唐明皇李隆基,他的后宫佳丽甚至达到了四万之众。
难道各朝各代后宫佳丽的数量只增不减吗?
当然不是,到了宋朝之后,由于帝王变得不再贪淫好色,反而比以前的帝王更加殷勤务实,于是,后宫佳丽的数量开始逐步减少。比如:明朝的明熹宗招选了五千名女子进宫面试,但最终经过层层挑选后,仅留下了五十名女子纳为了嫔妃。而这,便是数量减少的最好证明。
当然,纳妾不仅仅是皇帝的专属权力,在民间,纳妾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熟悉的著名诗人李白,也是妻妾成群。据记载,由于他自身性情豪放,好酒好色,以至于,他曾四次娶妻,妾的数量更是难以估计。不仅仅是李白,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诗人、文士都是妻妾成群。
让人惊讶的是,在明朝时期关于纳妾还有着特别的规定:“如果四十岁以上还没有子嗣的就必须纳妾。”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延续香火是历代人们遵循的古训,当然,这个规定也给很多人提供了纳妾的便利,让纳妾成为了堂而皇之的行为。
纳妾也是要花钱的,一般选择纳妾的都是那种有钱的大户人家或者是官宦之家。如果,是穷苦百姓,连自己都养活不起,还有什么钱财纳妾呢?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纳妾可以说是少数人的权力。
然而,纳妾和娶妻是不一样的,它称不上是一种正式的婚姻,妾也不属于男方的正式配偶,即便如此,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首先,则是说媒人在两人中间说和,谈妥后,双方最终签订契约,相当于一种买卖契约。所以说,自古以来,妾在中国的地位都是非常低贱的。
一般来说,在家庭里,妻子和妾的责任都是伺候丈夫,为其生儿育女。但是,妾在家庭之中的地位,却是卑微的,很多关于家族的事议,妾都无权参与。这样一来,妾就显得更像一个外人,哪怕自己亲生的孩子出生之后,也只能认正妻为亲娘,自己则为姨娘,还得称自己的儿女为少爷、小姐。
甚至于,在李氏朝鲜的时候,庶出的子女更是需要把父亲、嫡母和嫡出的兄弟姊妹视为主人侍奉。说到底,妾的身份就是奴隶,伺候丈夫,生孩子的工具。不管丈夫如何打骂,哪怕把自己卖了都只能认命。但是,正妻在家庭中却可以随意使唤妾,而妾是不可以冒犯正妻的,否则,与冒犯丈夫同罪。
直到中国近代,哪怕是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依旧承认纳妾的合法性。
比如:当时的袁世凯,自己就有一妻九妾。在国民党的法律里,有这样的解释:“纳妾不属于婚姻,所以,不等同于重婚。”就是这样的法律依据,让很多人肆无忌惮的娶姨太太进门,更是形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除此之外,更有一些地区将纳妾的多少,看成是一种财富权力的象征,互相攀比。
放到现代社会来说,纳妾就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而且,对于广大女性来说也是极其不公平的。试想一下,在古代,有多少女子的一生都毁在了这种封建制度之下。
其实,纳妾的形成,也是一种原始社会形态下转化而来的产物。
由于,原始社会男子外出狩猎获得食物,女子在家驻守。在食物拿回来后,也是男子先吃饱后才让女子享用。后来,封建制度的出现,更是让这样的不公平待遇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这也符合时代的需要。最终,这种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现象,才在新中国成立后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