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社会开始,只要有政权的存在就少不了有领土的争端,自然也就少不了战争,而在冷兵器时代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火药枪炮,行军打仗唯一的交通工具便是马,所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马政是多么重要。
马政的发展
在商代已经将养马业上升到了马政,商代建立以后,依旧发展畜牧业,马在战争,交通等各个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养马业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到了西周时期,马匹的地位较前朝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扩充军队需要大量马匹,在祭祀,王室,贵族这些人也对出行工具有了要求,对马匹的需求也有较大的提高,这一时期,养马的机构和官员的职能进一步细化,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因为讨伐战争的不断扩大,对马匹的需求量更大,马政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各诸侯国多设置有掌管车马的太仆和专门的养马官”。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晋是养马大国,因为当地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合发展畜牧业,战国时期的晋国已经经过三家分晋,赵国和燕国因为地处北部边境地区,也经常受到匈奴的侵犯,所以两国为了防御和增强军事实力也开始大规模养马。秦国也因其地理位置,获取了大量的马匹,建立了比较强劲的骑兵队伍,这在后来的统一大业当中也占尽了优势。
所以秦统一六国以后也愈发意识到了马政的重要性,秦朝的马政机构也逐渐建立和完善,从马厩的管理维护,到马匹的质量数量和使用,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政策。
马政经过秦朝的正式确立,其发展则在汉朝开始完善起来。
西汉的马政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是其官职等各个方面还是沿袭前朝是毋庸置疑的。
西汉初年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这个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刚刚结束,百姓的生活刚开始恢复正常,经济萧条,社会发展滞后,“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天子出行也不能有完整的四驾马车,将相王侯只能乘坐牛车,所以在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便是恢复社会经济,当然也包括致力于马政的发展。
首先是沿袭秦制,建立转码管理马政事物的中央机构和官员,有了官员专门管理养马的事宜,还要足够的马匹,所以在西北边境设立养马苑,在各个养马苑还有专门负责管理马匹的官员,另外中央政府还鼓励民间养马“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也就是说每家要是能养一匹马,并上交给国家的话,会有三个人可以免除徭役赋税,这个举措既增加了百姓养马的积极性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
除了对马匹数量上的要求外,在马匹的质量上也有很大的要求,那就是对于马品种的改良,汉朝许多与匈奴的和亲,就是为了和匈奴之间的贸易往来,而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贸易主要的商品便是马匹,与汉王朝交换其需要的日常用品,所以匈奴马匹的引入,对改良马的品种,提升马的质量和身体素质有很大的作用。
马政的损耗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王朝最为鼎盛的额时期,但也是战争最为频繁的时期,也是马匹的大量损耗和需求的时期。
汉武帝执政时期,西汉政府和北面匈奴的战争十分惨烈,西汉虽然进入了比较鼎盛的时期,但是匈奴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其战斗力还有资源的占有方面并没有劣势,所以西汉政府和匈奴的战争当中,马匹锐减,马政受到了一定的减弱。
初,汉两将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匹。匈奴虽病,远去,而汉马亦少,无以复往。”
“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
“汉方复收士马,会票骑将军去病死,于是汉久不北击胡。”
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西汉和匈奴在争斗中的惨烈情况,虽然“杀掳八九万”但是西汉兵士死者数以万计,战马战死也不计其数,所以虽然取得胜利,西汉也是付出了强大的代价。
既然马匹不够了,就采取措施,扩充马匹,毕竟马匹不仅仅关乎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也关乎国力的强弱。
为了扩大马匹数量,制定了几个措施,从民间买马,先出货,政府再给钱的方式,几乎是强制征收,社会矛盾加剧;官府借给百姓母马,三年归还,借出母马后归还的日期,百姓要交出幼马一匹;另外还有强制征马的手段。但是似乎并没有缓解马匹缺失的状况,因为这个时期一直是征战的时期,征收的战马也在不断损耗,也加重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晚年也意识到了年轻时候的冲动过于劳民伤财,以至于西汉由开始的鼎盛时期而衰落,武帝时期也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也自己反省,发了罪己诏: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既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正,汉武帝晚年开始,继续采用汉初时期休养生息的政策,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当然在这个时期的边疆地区形势也较之以前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从武帝晚年到汉宣帝时期,这个时段主要就是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也出现了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汉宣帝中兴”。
这是个相对平稳的时期,所以汉武帝时期的那些严苛的法令就不受用,也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而必须废除。
“秋七月,诏曰:‘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往时令民共出马,其止勿出。诸给中都官者,且减之。’”
加上汉武帝的推恩令,诸侯的势力也遭受打击,基本失去了与中央抗衡的权力,马政措施的得当,社会的和平安定,所以这个时期的马匹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
此外,受武帝打击的匈奴,也不再强势,逐渐向西汉政府附属称臣,而宣帝时期,正式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新疆也在此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这个阶段的发展均归功于汉宣帝中兴,昭宣两朝粮食储备量丰富,为养马马政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粮食需求。
《汉书·食货志》记载: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
这个时期百姓也安居乐业,财政收入也较之前有大大提升,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清明,粮食储备的丰富,其养马业也大大增强。
这个时期,西汉政府也开始主动出击,讨伐匈奴,帮助乌孙抗击匈奴,采取既打击又安抚的策略,此外,平定乌桓,平定西羌,设立西域都护府。甘露年间呼韩邪单于向汉俯首称臣。
这一波的开疆拓土,征抚周边少数民族,无不归功于昭宣时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国力的强盛,这一系列军事斗争中的胜利,不但扩大了汉王朝的版图,维护了边疆的安全,而且还保持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和平和安定。
西汉马政的衰落
伴随着整个国家国力的衰落和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西汉的马政也开始衰落。这个时期正是在汉成帝时期,这个时期统治黑暗,农民起义不断,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程度也远大于汉武帝征伐混战时期,这可能就是历史的必然性,马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必然会走向衰败。
汉成帝继位以后沉迷于酒色,对官员赏罚无度,大量的钱财都用于赏罚和淫乐,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加重,自然马政也会大幅度衰颓。
《汉书·王莽传》:
“莽复乞骸骨,哀帝赐莽黄金五百斤,安车驷马,罢就第。”
诸如此类的赏赐多之又多,统治者挥霍无数,偏偏不将钱财用于国家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建设上,马政建设自然也就被荒废掉,马匹的数量一落千丈,西汉统治岌岌可危。
到了王莽时期,马政经过前朝的荒废,则更混乱,他接手的这个烂摊子,虽然想尽办法托古改制,但是总是脱离实际,社会矛盾较之以前更为激化,失败是必然的。加上他对少数民族的征战,马匹数量不足,即使想尽办法征得马匹,但是局面几乎是不可逆转,直到西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