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墨客历史 > 历史人物
王朗 457
个人资料 字 景兴 生卒 152— 228(77岁) 终属 魏 ......
张郃 615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原是袁绍的河部将,在官渡战时成为曹操部下,后列为“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韩馥败,转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
刘璋 793
刘璋(?—220)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割据军阀之一。 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后为刘备所败。后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于荆州。 刘璋为益州牧刘焉之子,父亲死后,继承父亲的地位,成为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
轲比能 420
轲比能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暂无相关记载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
甘宁 525
甘宁(?—222),字兴霸,东汉巴郡临江(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少年有力,读诸子,17岁左右任过蜀郡丞。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公元204年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公元205年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 。公元208年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 ,镇益阳拒......
夏侯惇 584
夏侯惇是西汉名臣夏侯婴的后代,14岁时,跟从老师学习,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那个人,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 [190年],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惇担任裨将军,跟随征伐。后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让夏侯惇为司马,另外带兵屯住于白......
贾诩 895
贾诩(147—224年),字文和,性别男,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三国时期被称为毒士,鬼才,善用计谋,被称为三国最聪明的人之一。先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劝张绣和自己都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
周勃 384
(?~前169)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祖先为卷(今河南原阳西南)人,后徙居沛(今江苏沛县)。出身贫苦,早年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助人料理丧事。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随同刘邦起兵于沛,为中涓。在推翻秦王朝、楚汉战争和汉初平定异姓诸侯王叛乱(见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周勃所统率的部队一直担任主力,经常......
吕后 375
(?~公元前180)汉高祖刘邦之妻,名雉。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认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楚汉战争开始不久,吕雉和刘邦父母被项羽俘虏,置军中以为人质。汉王四年(前203),项羽因形势失利,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和刘邦父母获释。次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吕雉......
荀悦 329
(148~209)东汉末史学家、政论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况13世孙,少好学,善于解说《春秋》。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后迁秘书监、侍中。敢于抨击当时流行的谶纬符瑞之说,反对诸侯专有领地、大夫专有采邑和富人自由兼并的土地私有制。他提出人君治理国家应当“屏四患”,即“伪、私、放、奢”,“......
崔寔 668
(?~约170)东汉后期政论家。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曾任郎、五原太守等职,并曾参与撰述本朝史书《东观汉记》。敢于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主张革新。提出国家制度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决不可“背急切而慕所闻”。著有《政论》5卷。全书已散佚,部分内容载于《后汉书·崔□传》和《群......
张汤 492
(?~公元前115)西汉大臣。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幼时随其父学习法律,汉武帝时任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等职,曾参与制定过一些重大政策;善于迎合武帝所好,颇得武帝赏识;将武帝解决疑难案件的指示编成《谳法挈令》,作为官吏办案的法式,以“扬主之明”;积极推行“经义决狱”,提倡博士弟子学习《尚书》......
桓谭 339
(?~公元56)两汉之际著名学者。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成帝时任为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更始立,召拜太中大夫;光武时任议郎给事中,因“极言谶之非经”,被贬为六安郡丞,死在途中。他大胆抨击官方宣扬的谶纬迷信,否定天有意志和目的;反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他认为治理国家,不可“释近趋远......
李广 416
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广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李广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
王符 559
东汉后期进步思想家。字节信,约生于和、安之际,卒于桓、灵之间,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少年好学,性情“耿介不同于俗”,隐居著书,终身不仕。他对于当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风尚深为不满,认为社会祸乱根源在于统治者昏庸无能,把希望寄托于明君贤臣;同情、重视人民,强调“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人君之职,......
晁错 442
(?~公元前154)西汉文景时代的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早年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学。以文学任太常掌故,受太常派遣,至伏生处学习今文《尚书》。旋被任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太子家令。得幸于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号称“智囊”。晁错看到匈奴侵扰日益严重、商人兼并农民土地等问题,曾先后上书言兵事......
路温舒 376
西汉著名的司法官。字长君,钜鹿(今属河北)人。信奉儒家学说。起初学习律令,当过县狱吏、郡决曹史;后来又学习《春秋》经义,举孝廉,当过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职。宣帝即位,他上疏请求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主张“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
卫青 411
(?~前105)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以县吏给事平阳公主家,与婢女卫媪私通,生青。卫青因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于武帝,故冒姓卫氏。长大后为侯家骑,跟随平阳公主。后因卫子夫的缘故得被武帝召见,先后任建章监、侍中、太中大夫。武帝凭借文、景两代积蓄的财富与兵......
桑弘羊 548
(公元前152~前80)西汉政治家。洛阳(今属河南)人。出生于商人家庭,13岁选入宫廷做汉武帝的侍中。后任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汉昭帝时因参与燕王旦等人策划的谋反事件被处死。桑弘羊持法家观点,为汉武帝时实行的严刑峻法辩解。他以朝廷代表身份出席盐铁会议,同与会儒生文学、贤良60余人进行辩论。......
霍去病 450
(?~公元前117)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与卫青齐名。母少儿,为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姊。年十八即以皇后姊子为侍中。因喜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征,率轻骑八百击匈奴,捕斩首虏二千余级,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升任骠骑将军。前后凡六次出击匈奴,主要有两次。元狩二年......
贾谊 973
(公元前201~前168)西汉初期政治家、思想家。洛阳人。18岁即“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22岁由廷尉吴公推荐,被汉文帝(公元前180~前157在位)征为博士,旋迁太中大夫,颇受重用,并议“任公卿之位”。大臣周勃、灌婴等“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对他进行诋毁和排挤,遂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被召回京......
张骞 669
张骞qiān(约公元前164~前114年)简介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
张释之 648
西汉著名法官。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生卒年不详。汉文帝(公元前180~前157在位)时,以赀选为骑郎,拜为谒者仆射,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文帝三年擢升为廷尉。景帝(前157~前141在位)时,任准南相。张释之任廷尉时,执法严明。他说:“廷尉,天下之平者,壹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
刘武 409
?——公元前144汉文帝嫡二子,景帝亲弟,生母窦太后。前178年被受封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前168年,梁宣王刘揖薨,无嗣,刘武继嗣梁王。前161年就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七国之乱期间,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疼宠和梁国地大兵强欲夺景帝之帝位,未果,前144......
陈寔 501
陈寔寔,字仲弓,颍川许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转功曹。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复再迁除太丘长。坐党事逮捕,遇赦。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为掾属,后复坐党事免。累徵不起。中平四年卒,年八十四,私谥曰文范先生。...
刘演 351
刘演--------------------------------------------------------------------------------刘演(?─23年),字伯升,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新莽末年,他与刘秀等人率七八千人起义,号「舂陵兵」,自称......
常惠 649
西汉外交家常惠常惠,西汉并州太原人。生卒年不详,是活跃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的外交活动家。史载,常惠家境贫寒,他的幼年时代是在贫穷困顿的饥寒中度过的。这种贫困的家庭和穷苦的生活,磨炼和造就了他沉着机敏,谦恭好学,寡言语而有决断的性格。成年之后,常惠步入仕途,从事涉外活动,进人官场。西汉前期,国......
梁孝王 624
梁孝王,文帝的二儿子,大儿子就是后来的景帝,两人同为窦太后的儿子。梁孝王一开始为代王,后来淮阴王,最后才称为梁王。奈何窦太后比较喜欢梁孝王,所以一直希望景帝千秋万岁之后能传位于梁王。景帝确实犯傻,居然在一次酒会上从容说:"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王",记住,司马迁用了"从容&......
廉丹 358
廉丹--------------------------------------------------------------------------------廉丹(?─22年),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王莽新朝大司马庸部(益州)牧。绿林赤眉起义后,任更始将军,与王匡一起镇压赤眉军,奸淫烧......
甘英 599
东汉使者。生卒年不详。东汉初,西域分裂为50余国,与汉朝关系一度紧张。明帝时,派将军窦固率军西击匈奴。为恢复与西域各国联系,窦固派班超率吏士36人出使西域,使西域诸国归附汉朝,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班超被任西域都护。为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以甘英为使者,出使大秦国(罗马......
-
- 热点推荐
-
01蒋纬国02敬新磨03冯宝04秦琼05没藏皇后06苏星河07周娥皇08张丽华09李嗣源10赵旉11胡三省12李存孝13完颜雍14野利仁荣15沈贵妃16耶律阿保机17宋子文18朱聪19胡铨20刘龑
- 月点击排行
-
01崔郸02刘方03郑朗04史万岁05隋炀帝06裴休07琼花公主08杨涉09张定和10定彦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