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当前位置:首页 > 墨客历史 > 历史人物

    张汤 471

    (?~公元前115)西汉大臣。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幼时随其父学习法律,汉武帝时任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等职,曾参与制定过一些重大政策;善于迎合武帝所好,颇得武帝赏识;将武帝解决疑难案件的指示编成《谳法挈令》,作为官吏办案的法式,以“扬主之明”;积极推行“经义决狱”,提倡博士弟子学习《尚书》......

    桓谭 316

    (?~公元56)两汉之际著名学者。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成帝时任为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更始立,召拜太中大夫;光武时任议郎给事中,因“极言谶之非经”,被贬为六安郡丞,死在途中。他大胆抨击官方宣扬的谶纬迷信,否定天有意志和目的;反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他认为治理国家,不可“释近趋远......

    李广 399

    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广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李广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

    王符 522

    东汉后期进步思想家。字节信,约生于和、安之际,卒于桓、灵之间,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少年好学,性情“耿介不同于俗”,隐居著书,终身不仕。他对于当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风尚深为不满,认为社会祸乱根源在于统治者昏庸无能,把希望寄托于明君贤臣;同情、重视人民,强调“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人君之职,......

    晁错 404

    (?~公元前154)西汉文景时代的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早年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学。以文学任太常掌故,受太常派遣,至伏生处学习今文《尚书》。旋被任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太子家令。得幸于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号称“智囊”。晁错看到匈奴侵扰日益严重、商人兼并农民土地等问题,曾先后上书言兵事......

    路温舒 365

    西汉著名的司法官。字长君,钜鹿(今属河北)人。信奉儒家学说。起初学习律令,当过县狱吏、郡决曹史;后来又学习《春秋》经义,举孝廉,当过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职。宣帝即位,他上疏请求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主张“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

    卫青 321

    (?~前105)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以县吏给事平阳公主家,与婢女卫媪私通,生青。卫青因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于武帝,故冒姓卫氏。长大后为侯家骑,跟随平阳公主。后因卫子夫的缘故得被武帝召见,先后任建章监、侍中、太中大夫。武帝凭借文、景两代积蓄的财富与兵......

    桑弘羊 522

    (公元前152~前80)西汉政治家。洛阳(今属河南)人。出生于商人家庭,13岁选入宫廷做汉武帝的侍中。后任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汉昭帝时因参与燕王旦等人策划的谋反事件被处死。桑弘羊持法家观点,为汉武帝时实行的严刑峻法辩解。他以朝廷代表身份出席盐铁会议,同与会儒生文学、贤良60余人进行辩论。......

    霍去病 399

    (?~公元前117)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与卫青齐名。母少儿,为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姊。年十八即以皇后姊子为侍中。因喜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征,率轻骑八百击匈奴,捕斩首虏二千余级,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升任骠骑将军。前后凡六次出击匈奴,主要有两次。元狩二年......

    贾谊 674

    (公元前201~前168)西汉初期政治家、思想家。洛阳人。18岁即“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22岁由廷尉吴公推荐,被汉文帝(公元前180~前157在位)征为博士,旋迁太中大夫,颇受重用,并议“任公卿之位”。大臣周勃、灌婴等“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对他进行诋毁和排挤,遂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被召回京......

    张骞 497

    张骞qiān(约公元前164~前114年)简介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

    张释之 610

    西汉著名法官。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生卒年不详。汉文帝(公元前180~前157在位)时,以赀选为骑郎,拜为谒者仆射,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文帝三年擢升为廷尉。景帝(前157~前141在位)时,任准南相。张释之任廷尉时,执法严明。他说:“廷尉,天下之平者,壹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

    刘武 369

    ?——公元前144汉文帝嫡二子,景帝亲弟,生母窦太后。前178年被受封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前168年,梁宣王刘揖薨,无嗣,刘武继嗣梁王。前161年就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七国之乱期间,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疼宠和梁国地大兵强欲夺景帝之帝位,未果,前144......

    陈寔 471

    陈寔寔,字仲弓,颍川许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转功曹。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复再迁除太丘长。坐党事逮捕,遇赦。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为掾属,后复坐党事免。累徵不起。中平四年卒,年八十四,私谥曰文范先生。...

    刘演 336

    刘演--------------------------------------------------------------------------------刘演(?─23年),字伯升,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新莽末年,他与刘秀等人率七八千人起义,号「舂陵兵」,自称......

    常惠 603

    西汉外交家常惠常惠,西汉并州太原人。生卒年不详,是活跃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的外交活动家。史载,常惠家境贫寒,他的幼年时代是在贫穷困顿的饥寒中度过的。这种贫困的家庭和穷苦的生活,磨炼和造就了他沉着机敏,谦恭好学,寡言语而有决断的性格。成年之后,常惠步入仕途,从事涉外活动,进人官场。西汉前期,国......

    梁孝王 561

    梁孝王,文帝的二儿子,大儿子就是后来的景帝,两人同为窦太后的儿子。梁孝王一开始为代王,后来淮阴王,最后才称为梁王。奈何窦太后比较喜欢梁孝王,所以一直希望景帝千秋万岁之后能传位于梁王。景帝确实犯傻,居然在一次酒会上从容说:"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王",记住,司马迁用了"从容&......

    廉丹 332

    廉丹--------------------------------------------------------------------------------廉丹(?─22年),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王莽新朝大司马庸部(益州)牧。绿林赤眉起义后,任更始将军,与王匡一起镇压赤眉军,奸淫烧......

    甘英 583

    东汉使者。生卒年不详。东汉初,西域分裂为50余国,与汉朝关系一度紧张。明帝时,派将军窦固率军西击匈奴。为恢复与西域各国联系,窦固派班超率吏士36人出使西域,使西域诸国归附汉朝,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班超被任西域都护。为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以甘英为使者,出使大秦国(罗马......

    楚元王 458

    楚元王(?~前179年),即刘交,汉高祖弟,字游。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封刘交为楚元王。楚元王就职王国后,用申公为中大夫。吕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派其子郢客与申公向浮丘伯学习《诗经》毕业。文帝时,闻申公研习《诗经》最精,授官博士。...

    纪信 505

    纪信-舍身诳楚成汉的将军纪信,字成(?—公元前204),巴郡阆中县扶龙村(今西充县紫岩乡纪公庙村)人。先从刘邦起兵,为部曲长。他是“楚汉之争”时保护刘邦有功的著名将领。秦末,农民阶级推翻秦王朝以后,刘邦、项羽等农民领袖,取得胜利后逐渐蜕变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之间展开了争夺农民胜利果实的战争......

    赵晔 438

    赵晔,生卒年待考。东汉学者。字长君。绍兴人。早年为县吏,奉檄迎督邮,耻于斯役,弃官去犍为郡资中(今四川资阳)拜经学大师杜抚为师,学习"韩诗"。一去20年,音讯全无,家人误认为他已亡。回乡后,闭门著述,写就《诗细》、《历神渊》和《吴越春秋》,后蔡邕到会稽,读其《诗细》、《历神渊》,......

    窦婴 784

    窦婴:(?-前131)西汉大臣。字王孙。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窦太后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认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术,反对道表法里的黄老学说,为窦太后贬斥。后因罪被杀。窦婴之死西汉前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辅佐......

    周勃 497

    原文标题:第四章汉臣周勃传第四周勃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更是他手下璀璨将星中的一位。周勃的出身也很一般,在沛县的时候他已给别人织薄布为生,有时候为了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来改善生活,周勃也常常在别人办丧事的时候充当鼓乐队——吹箫。刘邦起兵之后,周勃紧紧跟随,屡立战功。当然和曹参相比就差远了,更不要说和韩信......

    李固 448

    李固是东汉时代著名的忠正鲠直的大臣,他坚决与梁冀一派腐朽势力作斗争。他表现出来的坚贞、勇敢的斗争精神,与梁冀以及屈从梁冀淫威的人相比,成为受到群众赞扬的另一种典型的历史人物。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李固,汉中南郑人,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李邰,长于河图、洛书、风星之学,汉安帝时,做过太常、司空。少帝......

    平阳公主 343

    平阳公主:汉景帝之女,王皇后长女,汉武帝同胞长姊。本封为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之曾孙、平阳侯曹寿,而又称其为平阳公主。《史记》中只有两处有关平阳公主的内容。所以对其生平为人,如今我们都已无法得知。平阳公主嫁于曹寿之后,汉武帝登基,因其皇后陈阿娇一直未曾生子,所以平阳公主挑选了十几位美貌女子,准......

    霍去病 557

    原文标题:中华民族罕见的军事奇才—霍去病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父亲是平阳县衙役,曾在平阳公主(汉武帝之姐)家当差,母亲是公主家的侍女。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

    王温舒 400

    王温舒--------------------------------------------------------------------------------西汉建立以后,经过六七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了武帝时期,封建的政治、经济都达到了鼎盛阶段。与此同时,一批豪强地主势力也开始膨胀起来。他们......

    李陵 435

    ◇汉将李陵◇“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交相逾。风波一失路,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去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艺文类聚卷二十九·李陵赠苏武别诗》“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项羽 360

    原文标题:一时人杰——西楚霸王项羽对项羽的记忆,从心中仔细搜索,或许是从初中读鲁迅先生的《三昧书屋》开始的吧。“学剑不成”一句深刻脑海,竟导致了项羽这个形象在我心中的定格与历代学人的描绘不尽相同。在我少时的心里,项羽是一个聪明却又浮躁的英雄。“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是多年以后读到的史迁的记述......
    首页上一页 … 184185186187188189190 … 下一页尾页
  • 热点推荐
    01蒋纬国02敬新磨03冯宝04没藏皇后05秦琼06苏星河07周娥皇08张丽华09李嗣源10赵旉11李存孝12胡三省13耶律阿保机14完颜雍15沈贵妃16野利仁荣17朱聪18宋子文19刘龑20胡铨
    月点击排行
    01崔郸02刘方03郑朗04史万岁05隋炀帝06裴休07琼花公主08杨涉09张定和10定彦平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