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天下之中 河洛之地的地缘浅析

      黄河与洛水交汇,孕育出了河洛之地,它的地缘中心就是洛阳城,在历史上自夏朝起,被许多朝代定为首都司隶,这么一个被历朝历代统治者看中的地方,自然有其得天独厚之处,下面开始分析。

      洛阳位于中原大平原西侧,似乎当不上“天下之中”这个名号,然而在古代,一望无际无险可守的大平原并不适合孕育文明,因为安全性差,所以地势高安全性好的黄土高原(陕西山西),实际上有着与它们的农业条件不符的地缘地位,洛阳盆地,正处在黄土高原和中原大平原之间,因为这个枢纽作用,才有了天下之中的名号。

      洛阳盆地的地理情况

      

      地理图中黄框大致就是洛阳盆地的范围,

      方向------------------------相接板块----------------------关卡

      北面---------------------------河内-------------------------孟津

      东面---------------------------中原-------------------------虎牢关

      西面------------------------河东、关中----------------------函谷关

      南面----------------------中原南部、南阳------------------龙门(伊阙)

      乍一看洛阳可谓是四塞之地,四面都有门可以把守,然而从政治角度看,这种地形固然使得洛阳可以沟通四方又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从军事角度则意味着四面的关卡都需要军队把守,同样,洛阳周边任何一个板块占据了这里,就等于把头暴露给了三面的敌人。春秋时代那位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在降服生活在伊水谷地的陆浑戎,打通了从南阳到洛阳的通道后,曾向周王问鼎,但终究还是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了占领计划。同样三国时的董卓,尽管有山河之险,关东诸侯也不齐心,最终还是因为三面受敌战略压力太大而退出洛阳,返回了老家关中。可见这块王者之地,没有统一天下资本的人,是没有办法长久占据这里的。

      洛阳的北面通道

      洛阳北面是黄河,河流不是处处可渡的,往往要挑选水缓河窄之处,这里最有名的渡口就是孟津,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就用过这个渡口,但黄河渡口不止这一处,关东诸侯围攻董卓时,当时的河内太守王匡,就屯驻在河阳津,此外平县(小平)也可渡河。

      “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三国志董卓传”

      河流有很多地方可以渡河,山脉却不容易翻过,因此洛阳盆地的统治者往往倾向于越过黄河,把河内纳入其统治,然后以太行王屋为屏障。太行王屋只有三条小道可以通行,就是著名的太行八陉(xing2)中的轵关陉、太行陉、白陉,其中轵关陉连接河内与河东,太行、白陉则都是连接河内上党。

      三国时汉献帝在董卓死后试图从关中返回洛阳,他的路线就是从关中渡河到河东郡的安邑,然后在张杨的接应下走轵关陉到河内,最后回到了洛阳。

      至于那两条连接上党的道路,因为上党在三国并不活跃,高干逃往荆州走的河东关中武关线,并未下洛阳,所以就不讲了。

      

      洛阳盆地的东面通道

      洛阳东面只有一条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关(成皋),虎牢关是春秋时晋国为了威胁郑国所筑,左侧黄河右靠嵩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关东诸侯伐董卓时并未在此发动进攻,吕布、胡轸、华雄都是在南线龙门之外防御袁术孙坚,之后董卓放弃洛阳,曹操试图进攻成皋,结果在荥阳汴水就被徐荣击败。

      楚汉争霸时,刘邦死守荥阳,荥阳在虎牢关外,刘邦为什么不守容易防守的虎牢呢?这是因为荥阳后面就是敖仓,刘邦如果退回虎牢,等于放弃了这个大粮仓,就很难与项羽相持下去,此外退回虎牢示弱于天下诸侯,也是很失人望的事情。洛阳的南面通道

      龙门这个名字也许有点陌生,这个关卡是熊耳山与箕山所夹,险要程度不亚于虎牢。

      

      从图中可以看到龙门南面的伊水谷地也有不小的平原,但因为伊水谷地没有龙门这样得天独厚的关卡防御,因此没被纳入河洛之地的核心区,三国时关东诸侯攻打董卓,南线由袁术孙坚负责,袁术派孙坚在阳城驻扎,被袁绍派来的周昂所败,从阳人城方向进攻董卓却取得了不小的战果,胡轸吕布华雄被打败,董卓军虽然还有龙门雄关可以依仗,但是三面受敌的窘境使得董卓放弃了继续防守的打算,退出了洛阳盆地。洛阳的西面通道

      洛阳西面是中条山、崤山、黄河平行造就的崤函通道,地形比较复杂,先看图。

      这是秦国进攻郑国被匹夫有责的商高忽悠回来,又被晋国伏击的著名的崤之战路线图。

      河东(晋国)进入洛阳

      两条路线,一是走中条山左侧,然后沿黄河北侧至太阳渡,渡河过崤山,至洛阳。

      另一条走中条山中一条小路,直接到茅津渡渡河。

      第二条路是有名的假道伐虢的发生地,虞国的位置就是中条山中一个小盆地,虢国在虞国南面把守陕地作为东周皇室的西大门,晋献公为了控制崤函通道,借虞国路灭了虢国然后回师灭了虞国。

      关中(秦国)进入洛阳

      只有一条路,从潼关过函谷关到达陕地(今三门峡市),最后或从北崤道经渑池到洛阳,或从南崤道沿洛水至洛阳。

      其中潼关是曹操在建安元年为了防备关西马超等人所建,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就在潼关与其对峙,曹操自己从风陵渡,派徐晃从蒲阪渡渡河,进入河西,绕过了马超的潼关防线。崤函通道详细地图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从黄河顺流而下呢?这个问题请看本地人杨彪怎么回答的。

      献帝纪曰:初,议者欲令天子浮河东下,太尉杨彪曰:“臣弘农人,从此已东,有三十六滩,非万乘所当从也。”刘艾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有师犹有倾覆,况今无师,太尉谋是也。”乃止。

      结语:本文意在给地理一抹黑的同志科普些知识,因此内容比较大路货,而且为了减少篇幅很多历史事件都没讲,讲了的也不详细,如果有朋友愿意结合地图详细讨论,欢迎来本楼探讨。

      一些史料

      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三国志董卓传

      郭汜复欲胁天子还都郿。天子奔奉营,奉击汜破之。汜走南山,奉及将军董承以天子还洛阳。傕、汜悔遣天子,复相与和,追及天子于弘农之曹阳。奉急招河东故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等合,与傕、汜大战。奉兵败,傕等纵兵杀公卿百官,略宫人入弘农。二天子走陕,北渡河,失辎重,步行,唯皇后贵人从,至大阳,止人家屋中。三奉、暹等遂以天子都安邑,御乘牛车。太尉杨彪、太仆韩融近臣从者十余人。以暹为征东、才为征西、乐征北将军,并与奉、承持政。遣融至弘农,与傕、汜等连和,还所略宫人公卿百官,及乘舆车马数乘。是时蝗虫起,岁旱无谷,从官食枣菜。四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粮食尽。奉、暹、承乃以天子还洛阳。出箕关,下轵道,张杨以食迎道路,拜大司马。--------三国志董卓传

      献帝纪曰:初,议者欲令天子浮河东下,太尉杨彪曰:“臣弘农人,从此已东,有三十六滩,非万乘所当从也。”刘艾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有师犹有倾覆,况今无师,太尉谋是也。”乃止。及当北渡,使李乐具船。天子步行趋河岸,岸高不得下,董承等谋欲以马羁相续以系帝腰。时中宫仆伏德扶中宫,一手持十匹绢,乃取德绢连续为辇。行军校尉尚弘多力,令弘居前负帝,乃得下登船。其余不得渡者甚众,复遣船收诸不得渡者,皆争攀船,船上人以刃栎断其指,舟中之指可掬。

      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遂治兵於鲁阳城。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施帐幔於城东门外,祖道送称,官属并会。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诸君不得入耳。”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英雄记曰: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馀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轸字文才,性急,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

    诸将闻而恶之。军到广成,去阳人城数十里。日暮,士马疲极,当止宿,又本受卓节度宿广成,秣马饮食,以夜进兵,投晓攻城。诸将恶惮轸,欲贼败其事,布等宣言“阳人城中贼已走,当追寻之;不然失之矣”,便夜进军。城中守备甚设,不可掩袭。於是吏士饥渴,人马甚疲,且夜至,又无堑垒。释甲休息,而布又宣言相惊,云“城中贼出来”。军众扰乱奔走,皆弃甲,失鞍马。行十馀里,定无贼,会天明,便还,拾取兵器,欲进攻城。城守已固,穿堑已深,轸等不能攻而还。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三国志孙坚传

      是时,术遣孙坚屯阳城拒卓,绍使周昂夺其处。术遣越与坚攻昂,不胜,越为流矢所中死。--------三国志公孙瓒传

      卓以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天子之在河东,杨将兵至安邑,拜安国将军,封晋阳侯。杨欲迎天子还洛,诸将不听;杨还野王。--------三国志张杨传

      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三国志曹操传

      诸将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魏书曰:议者多言“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公谓诸将曰:“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三国志曹操传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3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