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弼马温是正四品官 堪比地方知府

      

      据说有一个监副是闫怀礼,反正贫道没认出来

      话说孙悟空闹了龙宫、地府后,被太白金星招安上天去,封作了弼马温。我们就从这个官儿说起。

      弼马温的由来

      弼马温这个名字的由来,对于熟悉的朋友来说,算是一个老梗了。所以这里简单解释下。

      历史上并无“弼马温”一职。民间传说,猴子养在马厩中,可以避免马匹患瘟疫。“弼马温”的谐音就是“避马瘟”。这个传说实际上到底靠不靠谱不知道,但确实很早。《齐民要术》里就讲马厩里养猴,能消百病。《本草纲目》也说这个事。拴马桩的桩头,往往塑一个猴像,用意与此是一样的。更详细的解释,我们可以参见邢义田先生的文章、陈洪先生的文章,这里就不多展开了。贫道贴两个链接,请大家自行阅读。邢义田先生论弼马温陈洪先生论弼马温 我们着重说的是后面的问题,孙悟空到底有多“冏”。

      弼马温这个官很小吗?

      弼马温这个官职,在《西游记》说来,他是御马监的“正堂管事”,是给玉帝养马的。我们知道,现在流行的《西游记》定型于明代,这里的御马监,自然是借用的明朝的“御马监”来的。御马监是明代宫廷里“十二监”之一,其余的还有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等等。都由太监来主管。

      弼马温虽然官小,然而现实中的御马监,权力大得很。开始大概还只管管皇帝的御马,后来就有权力调兵遣将,例如正德时期的四万禁军,就归御马监管。这是个正经八百的实权部门!

      御马监太监(这个“太监”是这个官的专称,不是阉人的通称)是一把手,正四品,下面的副手是从四品到正六品不等。这个官儿大得很,绝不是未入流!要知道,明代的地方知府不过是正四品,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北大清华的校长)不过是从四品。孙悟空若真是相当于御马监太监,绝不会亲自给马匹端屎端尿。我们查一查明代的史料,就会知道御马监太监每天忙活的是统筹规划、争夺马匹资源、拍皇上马屁,甚至还做钦差大臣,红的不得了。

      还有,太监一定是阉过的人。孙悟空那个又没有丢……话说御马监在明朝,名声很差。我们如果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就会知道万历皇帝的老娘是李太后,李太后发迹后,一家子显贵。老爹李伟封为武清伯,这老家伙又贪又蠢,给戚继光的士兵造了许多假棉袄。李太后的弟弟李文进,万历的亲老舅,因为姐姐进宫,上赶着就自宫了(不忍看),跟姐姐入宫后,很快就升到御马监太监。我们的孙悟空焉能与这些人并列!

      好冏的弼马温

      所以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时,明代李卓吾(李贽)评本《西游记》在这里有一句批语:“老孙该造个冏卿第。”第,就是府邸。原来,还有一个养马的机构叫“太仆寺”,一把手就叫太仆或太仆寺卿(区别在于明代太仆寺给国家养马,御马监是直接服务皇上的)。周穆王有个出名的大臣叫伯冏,做过这个官。后世就管太仆叫“冏卿”。所以在熟悉明代官场的李卓吾看来,“弼马温”这个官是不小了,孙悟空该造个太仆的府邸来住才对。我们查一下明代官制,太仆寺少卿,是太仆寺的二把手,他就是正四品。

      可是为什么孙悟空就“冏”成这个样子?从正四品变成未入流?李卓吾的这句话,其实是透露了消息。要知道,御马监是给皇上养马的,太仆寺是给国家养马的。太仆寺的养马点遍及全国各地,只要是适合养马的县,都设有太仆寺的马场,这种马场,学名叫“牧监”。

      所以,孙悟空干的这个活,其实相当于马场的场长。在明代叫牧监监正(这是王文超先生的研究成果,参见《从弼马温论明朝的马政》)。说白了就是“县级养马场”。洪武二十八年之前,这个官一般是正九品的样子(“最低最小”),是官场的最底层。洪武二十八年,倒霉催的,这个官居然被革除了,当然就彻底“未入流”了!

      明代的这种地方马场,在很多县都有设(归太仆寺管),比如天长县所设的,就叫天长牧监。贫道算了一下,一个牧监所管的马群,大致就在一千到几千的数量(再多了,一个县的力量就养不了了,参见《明太祖实录》洪武十年)。这和孙悟空在天宫清点的天马数量“止有天马千匹”,正好是差不多的。

      牧监的一把手叫监正,二把手叫监副。这个监副也出现在了《西游记》里。1986版西游记演这个监副的是沙僧,大家注意过吗?

      冏卿你好,冏卿再见!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们可以据此看一下孙悟空以及同僚们对待这个官职的心态。

      在灵霄宝殿上,武曲星君向玉帝推荐孙悟空说:“天宫里各处都不少官,只有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这个“正堂管事”非常值得玩味。“正堂”,更多是对地方官的称呼,而不是对太监的称呼。明清的知府、知县叫正堂。一个县设一个牧监,所以也“正堂”起来了。“管事”,就更low了。一般就是指称财主家的总管,或者比较低级的头目。正如《水浒传》里林冲说“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草料场和马场,正算是差不多的平级单位。这个“正堂管事”,从武曲星君嘴里说,那就是嘴角撇着:“你以为是个正堂?其实你就是个管事。”但从当事人看来,那就是胸脯挺着:虽然我是个“管事”,但我总归算个“正堂”,透着那种小单位的头目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充大感觉。

      我们现在也是这样,每个县,都有些冷衙门,比如气象、人防、减灾之类的。一些资历够,却挤不上,不能安排交通、公安这种地方,只能派到冷衙门去。这里面,确实埋没了不少真正的人才。但有些个别的人也有官瘾,你喊他一声“张局”,“李局”,他笑得抬头纹都开。一个县只有一个牧监,看上去,我要是当老二谁当老大的感觉,但其实就是个养马的。慢说省市级领导,就是当地知县,恐怕也正眼都不夹他(实际上的牧监和地方官应该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这个贫道没有深入研究)。从这个官职以及别人对它的称呼“正堂管事”,我们可以体会孙悟空的那种微妙心态,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反出天宫。事实上,今天在地方上投闲置散的官员,假如真有才能,自己辞职创出一番事业的,正自不少呢!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地方官员的名片,上面印着“某某办主任”,后面一个括弧“(正处级)”“(正科级)”,甚至还有直接印上“(享受正某级待遇)”的,这种心态,和孙悟空的“正堂管事”一样一样的。这些人,就是活在今天的“冏卿”们。

      作者想的是一出,写的是另一出

      所以说,作者笔下写的是太监的“御马监”,脑子里想的却是太仆寺的“牧监”。因为都有个“监”字,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又是写天宫的事,所以作者肯定起名字是往大里起,实际写,却只能写他见过、懂得的经验。御马监在深宫内院,他恐怕是没见过的。但散在各地的“牧监”,却是他所常见的,不信请看很多县都有“马场道”这个地名。从这里来看,这一回的作者,有才当然是有才,但恐怕不是社会上层人物。还有,戏曲小说往往喜欢把官场简单化。就如郭德纲和于谦唱过的“闻说老包要出京,忙坏了东宫与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老百姓顶多见过烙大饼、剥大葱,他要写皇家的事情,只能照他所经过、见过的事来想象。大饼大葱就是他所知道的最好吃的东西了。

      天仙也不好当

      孙悟空到了天宫之后,初来还觉得好玩,后来就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他“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

      这一段很写实,但是下界凡人上了天宫,就像一个年轻毕业生刚考上公务员,虽然不再是个穷学生,但在新的工作单位,开始的时候必然要被使唤来使唤去。他们共同名字叫“新(gan)同(za)志(huo)”。

      天宫是不是这样?还真是这样。我们翻一翻《太平广记》,就会发现有个仙人叫白石先生。这位白石先生,和古代那个长寿的彭祖是朋友,年纪比彭祖更大,靠修炼交接之道(就是房中术),活了2000多岁,每天煮白石头当饭吃。他是能升天的,但就是不肯。彭祖问他为什么?他说,天上多的是大仙大神,我去了只能伺候他们,比人间更苦,所以干脆乐得不去。

      葛洪《抱朴子》也有类似的说法:“天上多尊官大神,新仙位卑。”需要伺候的还不止一个人,所以实在不值得为了登天辛辛苦苦。做个陆地神仙,实在是快活得很呢!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4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0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1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2“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3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4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5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6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17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8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9安澜园是什么地方?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