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都德作品特点:幽默的讽刺和温柔的批判

      在对都德简介之前,先介绍一下他的代表作《最后一课》。这部作品被选入初中语文教育课程,在其中竭力地渲染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绪。因此,都德不光在法国,甚至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其知名度都是很高的。  

      都德的画像

      1840年5月13日,都德出生于法国东南部,有着“薰衣草之乡”美誉的普罗旺斯。他的家庭虽然是做生意的,但生活却极其贫苦。因此都德十五岁的时候,就成了小学的监学。后来他在哥哥的帮助下,来到了巴黎,并从此进入了文学界。

      1857年,都德带着他的第一部作品《女恋人》来到巴黎,并开始出版。1866年,他又发表了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札》,使其名声大振。1868年,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记叙了其小时候家境贫苦,为生计奔波的经历。

      后来,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写了很多关于这场战争背景的小说,合编为《月曜日故事集》,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在战争结束之后,都德的创作方向又发生了改变,这段时间也是其作品创作的多产期,他先后发表了《达拉斯贡的戴达伦》、《小弟罗蒙与长兄黎斯雷》、《努马·卢梅斯当》等十二部长篇小说。

      1897年12月14日,都德在巴黎去世,终年57岁,被安葬于巴黎拉雪兹公墓。

      都德的故事

      都德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关于都德的故事,也因其个人的成就而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都德的照片

      都德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父亲虽然是个做丝绸生意的,但由于经营不善,生活难以为继。而他的母亲对文学方面的成就很高,却也不善料理家务,因此都德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小学里担任监学。都德自小聪明过人,在她母亲的影响下,他很小就学会了写诗,经常到他家附近的书店里去读书,因此让他掌握了很多文学知识,为他日后成为大文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都德的妻子阿拉也是一个在文学方面早已很深的女人,在两人结婚之前,阿拉写过不少优秀的作品。但在结婚后,阿拉就放弃了写作,全心全力地辅佐自己的丈夫。有一次,都德的两个朋友到他家拜访,见到他妻子后,鼓动阿拉为他们吟唱一首诗。阿拉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只能即兴吟了一首,诗歌的内容是歌咏鸟儿顶着狂风劳动,用丝带的碎屑做窝。在阿拉的口中唱出来,充满了女性的细腻,令都德的两个朋友听得如痴如醉。在阿拉唱完之后,他们评价说“无论是男人或女人,我一次也没有碰到过那么深刻的吟咏者,那么懂得文体的诀窍的人。”

      从都德的故事中可以发现,都德的成功和两个女人是分不开,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一个就是他的妻子,因此,都德经常说,假如没有他的妻子,他是不可能到达今天这样的成就的。他自己也承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经过他妻子逐字逐句地审核过的。

      都德的代表作

      都德的代表作是《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是都德于普法战争时期写成的一部短篇小说,和《柏林之围》一起被编入了《月曜日故事集》,发表于1873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当时法国战败,法国的国王拿破仑三世被俘虏,普鲁士的大军在法国的国土内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  

      都德的代表作《柏林之围》

      在普鲁士取得了两地的控制权后,就下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禁止教授法语,改教德语。

      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的韩麦尔先生,在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所学校里,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这最后生动的一课,都德刻画了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两个鲜活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一课》从1912年起开始被翻译成中文,一直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

      除了《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也是都德的代表作。这篇短篇小说同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1870年,普鲁士的大军已经兵临巴黎城下,他通过对一个身患重病的老军人的刻画,把现实中的巴黎保卫战和通过老军人幻想出来的攻打柏林的画面结合起来,使小说增添了一种悲壮的情怀,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的语言简洁,极其富有深刻的教育精神,是世界文坛上的一枚瑰宝。

      《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一起,都被列为都德的代表作,同时也成为了都德的代名词,只要说起这两篇小说的名字,人们很自然地都会将都德联系起来。

      都德作品特点

      都德的作品特点主要通过其主题和艺术两方面来表现。都德受到左拉的影响很深,赞成自然主义的创作论,善于通过其细致入微的观察,来表现其主人公的遭遇和经历。  

      都德的照片

      总结都德的所有作品,实则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他由于视角的局限性,因此批判的不够深刻,揭露的资本主义丑态也仅仅局限于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在普法战争爆发前,对于在资本主义下遭受到不公待遇的主人公,他往往抱以同情,这种同情又近乎悲天悯人,而作者本人,也扮演了上帝的角色。都德通过其细致的观察,往往发现一些有别于别人的具有独特意味的东西,在通过文字描写出来,富有深意。因此他的作品中,往往都带有像诗文一样柔和的情感和动人的魅力。都德在战后的作品中,这种宗教式的仁爱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在工业文明面前,人类暴露出来的丑态和膨胀的欲望,他试图通过宗教拯救的方式,来排解人类精神上的痛苦,所以他后期的作品中,又充满了主人公被拯救的渴望。

      都德的作品特点在艺术方面,采用了素雅清淡、简洁朴素的语言,在创作的短篇小说有近百篇,题材丰富。他将自己和别人的经历写入到其小说之中,加以艺术加工,对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世态人情,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温柔的批判。除此之外,都德的作品中,还喜欢引用普罗旺斯的民谚、民谣,使得他的小说语言多样化,更具有可读性,字里行间充满了南方情怀。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