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明代思想家李贽因为什么被称为“怪老头”?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1527年,本身是回族人,祖上在明初就搬迁到福建泉州。他原姓林,后改名李贽,字宏甫,号卓吾。李贽从小聪颖非常,12岁开始写文,26岁就高中举人。他在朝为官二十几载,从一个县的教官做到了知府,不过在他55岁的时候辞去了官职。

      辞官后,李贽先后在湖北、北京、南京等地居住,大多是在朋友家或者寺庙里。期间,李贽一方面研读经典,一方面著书讲学。虽然他的讲学在当地颇受欢迎,但因为“离经叛道”也常遭到官府等保守势力的反对而要被驱逐。1602年,李贽被捕入狱,他那些被认为“异端邪说”的著作也被一并烧毁。之后不久,李贽就在狱中自刎而死,当时已七十有六,死后被好友安葬。

      李贽一生著书良多,主要包括《藏书》、《续藏书》、《焚书》等,此外他十分推崇《水浒传》和《西厢记》并都做过自己的评点。在他的著作和讲学中,他时常针砭时事,评述历史。他反对反对儒家学说尤其是程朱理学,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揭露并批判封建统治的黑暗本质,痛斥政治腐败;提倡功利,重视商人的地位;主张“童心说”,认为文章不能弄虚作假而要表达个人真实的内心。

      李贽死后,后世对其褒贬不一,但他的著作虽然屡遭官府禁止,却更加广为流传。

      李贽的故事

      李贽虽然被朝廷认为是离经叛道之徒,但他本人在民间颇受欢迎,所以也流传出不少有关他的故事。比如,李贽原姓林,改姓李是因为祖上得罪当地官僚,为了逃难又改姓又搬家。  

      李贽画像

      据说,李贽一生只回过两次家乡福建泉州,一次是父亲去世,回来时正好遇上倭寇在烧杀抢掠,于是李贽不顾回家奔丧,先带家人帮当地人抗击起倭寇来。

      李贽曾经有个儿子,不过比他去世早。据说儿子去世时,他的妻子还很年轻。李贽就劝媳妇不要为丈夫的死而感伤,让她改嫁他人。李贽还把自己一个渔夫出身的弟子推荐给她当做对象,媳妇最后也很是感动地听从了他的劝告,改嫁后夫妻美满。

      在李贽的所有故事里,最出名的就是他在湖北麻城芝佛寺居住时流传的怪老头的故事。传说,李贽不仅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平日还干农活,开荒种菜。李贽讲学的地点选在附近的一个钓鱼台,教书男女不分有教无类,而且要求弟子读书要大声,还得蹦蹦跳跳最好翻两个跟头。李贽不教弟子四书五经,不教他们写八股,只教他们一些实用有趣的东西。当时,他还常常跟孩子玩耍,给他们出谜语,有关于扫帚、扁担等平常的小东西的。据说,李贽还出过一个谜语,孩子们猜不出来,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一系列的行为使李贽在当地多了一个名号“怪老头”。

      独坐李贽

      李贽除了思想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不过他留世的诗词不多,《独坐》一篇可以说是其中最出彩也最出名的。 

      李贽独坐

      全诗如下: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首联写有客来时自己欢喜不已,独自一人时孤独寂寞,两者形成对比,而前者应该说是在衬托后者。就李贽的生平而言,他的一生是以孤独为主的,离家辞官寓居在外,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颔联是环境的描写,大概是李贽独坐时所见的景色。颈联和首联相似,将有客来时与孤独一人时的情况形成对比,一人时翻翻回忆思念家乡,只有朋友相伴才能排解。尾联点题,写李贽看晚霞的场景,晚霞虽美也不过一人独赏,而且我也终归要送它而去。

      全诗正如题目所写,紧扣的是一个“独”字。通过环境描写、对比等手法来体现诗人李贽内心的孤独寂寞。李贽年轻时离家,之后据说只回过两次家乡,甚至最后在狱中知道要被押送回去毅然自杀,可谓少小离家老大也不回。这是李贽孤独的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同道中人太少。李贽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不容于世的,是异端邪说,能肯定他与其结交的人自然少得可怜,此后好友也四散各地终极少见。

      李贽的言论与性格,常给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但从这首《独坐》可以了解到他内心更真实的脆弱一面,让人想到阮籍猖狂却穷途之哭。

      李贽故居

      李贽死后虽然明清两朝的人对他毁誉参半,但到了近现代他思想主张的进步性得到了肯定,他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他少年时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成了李贽故居。 

      李贽故居

      李贽故居现在位于福建泉州的鲤城区南门万寿路。李贽当年就出生在这里,他家虽然是回族人,但祖上在明初就搬迁到此,据记载是永乐年间。而当时李贽家族十分富裕,尤其泉州又以港口商贸闻名,所以故居所在的地方那时候是一片商业区。不过等到李贽出生,家道已经中落,旧屋也遭焚毁,所以这房子是李贽后来重建的,在他死后更是有所扩建。即使如此,故居也只是一座普通的民房,两边都是人家和小店。保留至今的只有一个厅堂,现在已经修复作为纪念堂。

      故居的院子中央,摆放的是李贽的半身塑像,书生装扮,面目苍老,眉头紧锁。塑像下是个四四方方的大理石,正面刻着李贽的生平简介,寥寥百来个字。院子里面就是仅剩的厅堂,厅堂门上挂着“李贽故居”的横匾,两侧各一个红色灯笼。而在左边的墙上,竖挂这一块木匾,上面也是“李贽故居”四字。而在窄小的厅堂里,摆放着一个全身像和几个展柜,展柜里是李贽的著作和一些历史资料。墙上刻的则是现代书法家写的对联。此外,故居从前曾经出土过两枚李贽印章

      如今,李贽故居已经被列为福建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