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三派是那三派?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法家学说也称作“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学派。

      春秋时期,为适应封建土地关系发展的需要,奴隶主贵族中出现了一批改革家,如齐国的管仲、晋国的郭偃、郑国的子产等人。他们颁布法令与刑书,改革田赋制度,促进封建化过程,成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思想先驱。管仲和子产既强调法制, 又重视道德教化。

      战国时期,思想家在理论上各有特色,在方策上也各有不同,但都主张以“法”治国。讲学于稷下学宫的齐国法家,继承发展了管仲的思想,汲取了黄老之学,主张法礼并重,先德后刑,因道生法,形成了一套较为温和的法治理论。而秦晋两国的法家则主张严刑竣罚,反对礼义说教,重法、术、势,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力并天下。他们是法家中激烈而彻底的一派,政绩显著。历史上通常把秦晋法家视为先秦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秦晋法家的创始人之一是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小子之前已经专文介绍了李悝变法。与李悝差不多时期的吴起,先在魏国进行兵制改革,后又在楚国进行政治改革。这两位牛人可谓是法家的承前启后者,引发了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蝴蝶效应。

      战国时期接下来的变法,比较显著的有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慎到在赵国的变法。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按照法家人物的侧重点不同,法家主要分为三派。

      下面,小子分别介绍商鞅、申不害、慎到三位法家代表人物的变法,看看这法家三派有什么不同。

      一、商鞅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所以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封商地十五邑,因此又称商君、商鞅。

      商鞅著有《商君书》传世,“立木为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位身上。商鞅在秦国实现了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

      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等改革方略。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主要在法律、制度、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而且“法不避亲”,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是,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实行连坐法,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反对儒学,“燔诗书而明法令”,牵制人们的思维,进行文化专制,抑制了创新意识。这些都是商鞅变法存在的局限性。

      二、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37年),也称申子,郑国京邑(今河南新郑)人。著有《申子》两篇,其中《大体篇》和一些佚文存世。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改革的主要内容: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收回贵族特权,推毁城堡,清理府库财富充盈国库;加强官吏的考核和监督,按功行赏,按能配位,提高行政效率;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提高战斗力。

      另外,申子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申子在变法过程中,特别强调“术”的运用,建议最高统治者必须用权术,君主应以“独视”、“独听”、“独断”的手段来实行统治。他认为,“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君主个人的言论和主张可以决定国家的兴亡,表明了专制独裁主义的思想。

      权术运用得好,确实能很好地驾驭臣工,强化中央集权。但这对君主个人的要求比较高,也是申子过于重“术”的弊端所在,若君王个人素质不行,就难以达到效果,并造成臣下们都争相运用权术,埋下祸端。

      事实上,申子死后,韩昭侯一个人就难以运用这些“术”了,勉强应付下来,到韩昭侯一死,接位的玩不转,导致韩国上上下下“权术”横行,把变法的根本——“法”给全忘没了。

      三、慎到变法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尊称慎子,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很多都失传了,现存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知忠》、《君臣》共七篇。

      慎到是法家中强调“势”治的一派,主张君主可以“握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他以法为最高准则,提倡“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强调“法”必须和“势”相结合,把君主的权势看作行法的力量,但他又认为国家的存亡并非全由君主一人的力量所决定;他承认“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提出“守法而不变则衰”。

      慎子慎到的学说与思想,历史上的评价分歧很大。庄子认为慎子的思想是对的,而荀子认为他“尚法而无法”,散乱而不成系统,而且不重视人的作用,不能用来安邦治国。

      客观地说,在慎到的学说中,确实存在着重法轻贤的缺陷,也存在着重法与顺自然这两者难以统一的矛盾,但是,它避免了老庄道学纯粹任自然不要法治、法家主张绝对法治而不必因循自然的两种极端。

      总的来讲,法家“法、术、势”三派变法,都是法家思想在当时社会的运用与实践。在理论与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就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完善和发展,这样才知道孰优孰劣、扬长避短。

      法家发展到战国后期,臻于成熟,于是有了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横空出世。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将法治理论系统化,著有《韩非子》五十五篇。

      可惜的是,韩非子生不逢时,他没能亲身主持一项实际的变法运动,这是他的遗憾,也是法家的遗憾。但他的很多思想,都被后来者应用到实践当中,熠熠生辉,同时,他的著作,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