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唐朝是如何在安史之乱之后再延续百年的?

      唐朝是中华帝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人们常常以“强汉盛唐”将大唐与两汉并列。然而发生在唐玄宗在位晚期的安史之乱却沉重打击了中原大一统王朝的实力,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造成了人口严重耗损,国力锐减,然而国力一落千丈的唐朝却并未因此灭亡,反而继续延续了一百多年,这是为何呢?

      唐朝国祚稳固,民心深厚

      人们常说强汉盛唐,其实从秦汉帝国到大唐帝国之间,中原地区始终未能形成长期稳固的大一统局面。东汉中期豪族世家的势力越来越大,皇后常常出自世家门阀,这造成外戚势力强大,皇帝利用宦官对抗外戚世家的行为最终引发党锢之祸。世家的坐大一方面造成了东汉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一方面又削弱了中央的财政能力。最终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经过漫长争霸之后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并最终被司马氏一统天下。司马氏所建西晋统一中原才十年,便爆发八王之乱,最终引发五胡乱华。永嘉之乱后的中国陷入了漫长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到了隋朝终于形式上完成统一,却经历短暂隋文帝开皇之治后又陷入繁重的兵役徭役之中,隋末大乱后,终于经历唐太宗、唐高宗和女帝的治理,天下保持了长期安宁的局面。

      安史之乱前,唐玄宗虽然昏聩无比,不复开元盛世时的明朗英武,但却也没有让天下百姓身负难以承受之重赋。百余年的大唐盛景赢得了中原百姓的拥戴,而得民心者得天下。与唐朝相对比,不得民心的反而是叛军一方。

      政治灵活,安抚得力

      当安史之乱平息之后,唐朝中枢采取了极为灵活的政治手段,对大部分叛乱头目既往不咎,仅仅对安、史家族以及其直接支持者进行清算。许多叛军头目在内乱平息之后,甚至被朝廷允许在原先的辖地继续担任官职,这实际上分化了叛乱策源地的力量,拉拢了部分势力转投朝廷麾下,杜绝了再次出现大规模叛乱的可能性。

      由于唐朝根基未损,地方上的节度使不再寻求替代中央政权,转而谋求维持自身军政组织的完整性,与中央权力形成一种新平衡。

      军政改革,加强对地方事务的管控

      安史之乱后,大唐皇朝迅速在政治层面进行变革。削减地方政权官僚体系中的军人成分,扩充中央朝廷的神策军,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宦官作为皇帝身边的重要力量,以监军使身份出现在军队之中,增加了皇权对军事力量的管控。

      两税法的经济改革,虽然造成唐末农民赋税的繁重,但从安史之乱结束到唐宪宗的六十余年里,却起到了强化中央财政的作用。中央政权在对地方藩镇的对峙中,优势不断扩大。这种优势随着晚唐历任皇帝忽略尖锐社会矛盾而最终引发民心的丧失,导致黄巢起义爆发。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可见同一种政策自不同阶段运用起来,所起到的效果往往会截然相反。

      科举制提供平民晋升通道

      科举制开创于隋朝,到了女帝时期更是大量启用科举人才。虽然隋唐时期的科举并未带来如同明清时期一般的大量晋升机会,却依旧促使广大寒门和百姓阶层看到了希望。科举制的存在,在一定范围内舒缓了社会矛盾,给了有才学之人一个稳固可靠的晋升通道。

      当寒门和平民通过科举制晋升之后,极大的填补了安史之乱后的官僚缺口,这批官僚成为唐朝中央坚定的支持者,并竭力维护唐朝形式上的统一。科举制度虽然给了底层民众以晋升官僚体系的通道,却并未打破世家门阀的恩荫制度,势力有所下滑的士族门阀阶层同样会支持唐朝的统治。而士族和寒门的制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唐皇权的稳定。

      中央财政重地,躲过战乱

      安史之乱爆发于河北,内乱平定后,亦是河北三镇最早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然而唐朝的经济中心已经从关陇河东缓慢向江南和蜀中转移,后两者在晚唐时期,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未遭受太大的战乱波及,经济状态良好。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但秦国在战国时期修筑的都江堰治理了蜀中水患,让巴蜀一带沃野千里;隋炀帝在位期间,虽然劳民伤财的修筑了大运河,却也客观上疏通了江南与朝廷中枢之间的联系。都江堰和大运河确保了天府之国和江南水乡对唐朝财政支持。

      回纥、回鹘

      唐朝中央政权得以持续,和彼时的草原霸主回纥也有很大关系。回纥本为被突厥欺压的一个草原部族,后得唐朝扶持后兴起,安史之乱后将族名从回纥更改为回鹘。安史之乱中的唐朝,国势不复从前,唐肃宗、唐代宗两次向回纥借兵争夺洛阳。在出兵助唐之后,唐肃宗按照事先约定,同意回纥纵兵掠夺洛阳;而唐代宗时,回纥再度攻克史思明叛军占据的洛阳后,又一次烧杀掠夺,带来了比叛军更大的破坏。

      从回纥出兵的逻辑,可以看出他帮助唐朝是有自己私利的。唐朝后期陷入藩镇割据的困境,回鹘每次都会帮助大唐平息内部问题,在顺手敲诈一笔保护费,这就导致回鹘到了后期是决不愿意让藩镇有能力推翻唐朝中央的。另外维系一个完整的唐帝国,有利于帮助回鹘减轻吐蕃的地缘压力。不过回鹘作为草原游牧政权,后期收到中亚农耕文明的粟特人影响,竟然开始修筑城墙,将自身极强的机动性军事优势自我阉割了,这促成了回鹘军事实力的迅速衰落。回鹘灭亡之后,余下部族开始西迁和南迁,草原陷入混乱之中,唐朝政府的外部援军不复存在了。

      从安史之乱到黄巢起义,大唐风雨飘摇了一百多年,始终在内忧外患之中徘徊着。外戚干政、吐蕃叩关、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割据、农民起义等不断侵袭着唐朝的统治基础,最终走向了覆灭。晚唐虽然偶有中兴之相,但同盛唐时期外交、军事、经济等层面的全面爆发相比,仿若两个皇朝。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