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韩信之死刘邦是喜是忧?

      韩信之死刘邦是喜是忧?一半欢喜一半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邦曾经无限感慨的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布衣出身的刘邦,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他的手下人才济济,能臣众多。然而,成功后的刘邦,却逐渐显露出政治家的冷酷无情,韩信,成为他最忌惮的第一人。

      韩信是萧何举荐给刘邦的栋梁,韩信的仕途之路一直很坎坷,在项氏叔侄那儿得不到重用,投奔刘邦吧,也只做些小官,不是负责接待工作,就是负责后勤工作,这才有了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萧何,是韩信的伯乐,也是杀害韩信的阴谋人之一,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通过萧何的推荐,韩信得到刘邦的重用,任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随帮助刘邦占取关中。楚汉战争时,韩信平定了魏国,又击败代、赵,降服燕国,韩信发挥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百战百胜,纵横天下,无愧于一代战神,历史上的许多战术典故都源于韩信,诸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楚汉之战,刘邦的实力根本不及项羽,在这场以小博大的斗争中,韩信为刘邦的胜出立下汗马之劳。期间,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其实,齐王之封是韩信自己争取来的,当时刘邦被楚军困在荥阳,危难之际,却接到韩信差使者送来的信件,提出要求让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刘邦非常生气,大骂:“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当时张良,陈平劝解刘邦暂且息怒,不如先依了韩信“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刘邦恍然大悟,选择隐忍,给韩信回信,还很豪爽的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最终项羽自刎乌江,天下归于汉。

      天子心,海底针,或许,正是韩信的这次邀封,在刘邦的心中留下阴影,不能释怀,这是他心里一直过不去的梗。韩信也为自己悲催的命运埋下祸根。

      公元前202年,西汉伊始,未央宫内,莺歌燕舞,把酒言欢,刘邦宴请群臣,庆祝胜利。宝座之上的刘邦却心事重重,看着老部下们尽情放纵,任意所为,甚至无视他这个王的存在。刘邦突然意识到,战争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他已经得到天下了,距离至高无上的集权制度还需要一段距离,可能需要一段更艰辛更复杂的过程。

      秦朝以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也承袭了这种制度,但是,西汉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这种郡国并行制又称郡国制。楚汉战争时,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八个异性王,分别是:梁王彭越,楚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韩王信,他们的封地丰厚,领地广袤,且握有重兵,可以说是西汉的国中之国,有“震主之威”,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这正是刘邦所担忧的。为了保障政权,巩固自己的力量,刘邦自然不能放任这些王在外面掣肘,于是,刘邦开始向异姓王发起攻击,消灭诸侯和建设国家同时进行中。

      在这些王之中,韩信是功高盖主,举足轻重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自然成为刘邦第一个对付的目标。早在楚汉之战时,韩信的谋士蒯通就曾经劝韩信自立为王“古语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正是时候,将军若坐失良机,日后悔之晚矣。”这些过往,增加了刘邦对韩信的猜忌,恰巧此时,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借机夺去了他的兵权,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灰意冷,无限感伤“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陈豨造反,和韩信勾连。为防止韩信叛乱,公元前196年,当时刘邦出征在外,吕后与陈平,萧何合谋,把韩信诱骗到未央宫,诛杀之。未央宫,夜未央,庭燎之光,可以波澜不惊,也可以杀机重重。

      刘邦回来后得知韩信已死,一半欢喜一半忧伤,他问吕后,韩信临终前说了什么,吕后回答:“他说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刘邦随即命令抓获蒯通,蒯通招供说,十年前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了,当时韩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意思是说,汉王待我不薄,用他的坐驾让我乘,用他的锦衣让我穿,用他的饭菜招待我。我听说,坐别人的车就要和他共患难,穿别人的衣服就要分担他的忧虑,别人帮你填饱肚子就要为他的事效死命,我又怎么可以见利忘义呢!

      此时此刻,刘邦叹息,原来韩信没有背叛我啊。韩信,这位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的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的军事天才,最后成为皇权统治下的牺牲品,其他的异姓王功臣,也都没有逃脱和韩信一样的命运。刘邦剪除了所有的异姓王,之后王国首脑都是同一家族里的人,在刘邦看来,血缘关系才是最值得信赖,最可靠的关系。

      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狼烟滚滚,烽火不休,能够有效地巩固中央集权,更好的管理帝国,是历代帝王乐此不疲,锲而不舍的研究命题。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