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为什么古代大臣上朝要拿“笏”?

      为什么古代大臣上朝要拿“笏”?一块小小的木板有什么作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咱们看历史剧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帝上朝,文武官员整齐的分列两边,每人手里还端着一块板子,如果谁有事上奏则出列,躬身,以板挡脸向皇帝启奏。

      话说这块木板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有什么用呢?

      您可别小看了这木板,它的官方称呼为笏板(也叫朝笏),笏板并不一定是木质,官员官阶的不同决定了笏板的材质。官位比较低使用竹子或木片,而官阶较高则使用玉石或象牙,唐武德年间规定五品官以上使用象牙笏,而六品以下使用竹子所知朝笏,而明代规定五品官以上的官员能持象牙笏,五品以下则不执笏。可见虽然是小小的一块板子,但在官员们的眼中可是荣誉和官职的象征!

      《红楼梦》里有“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所说的笏就值得是笏板,感慨贾府当年烈火烹油般的繁华和眼下家破人亡的凄凉;这“满床笏”其实是个典故,说的是唐朝的名将、拯救大唐于安史之乱的汾阳王郭子仪的事儿,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都来向老爷子贺寿,这些人都是朝中的高官(所以都拿着朝笏),在拜寿时就把朝笏放在了床头,旁观者们无不感慨郭家的富贵繁荣,所以这个主题不但被画成年画、编成戏剧(比如说醉打金枝就是脱胎于此)在民间广为传颂,以此编的戏曲《满堂笏》更是用来比如家庭福禄昌盛,长辈福寿双全,小辈加官进爵,是极讨好彩头的一出戏,所以在做红喜事时一定要点这么一出《满堂笏》来热闹气氛,讨主家的欢喜,有钱人家更是把郭子仪和满堂笏的画像悬挂在大堂来祈祷家族福禄盈门。

      笏不但代表着身份,同样也还有着其他的作用:首先就是挡脸,在封建王朝天子可是讲究威风和仪表的,君臣有别,所以大臣们向皇帝汇报工作时自然不能像咱们一样平视,有了朝笏则大臣双手举起来挡住自己的面部以彰显皇帝神威天降,微臣等莫敢仰视。

      当然了,其实笏板主要的作用是打小抄……

      您别乐,这真是打小抄,这是因为官员们在朝堂上要向皇帝汇报工作,但由于工作内容问题(比如刑部要向皇帝汇报全国有多少起案件,勾决了多少犯人;户部则向皇帝汇报国库收入几许,用于军费、赈灾等几许,这些可都是细致活儿,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如果在汇报中出现了疏漏或者遗忘内容导致吞吞吐吐这可是对皇帝陛下的大不敬,所以大臣们一般都在上朝前把要汇报的工作要点记录在笏板上做提示(其实也就跟咱们现在的小抄差不多了吧),这样皇帝问起来还能忙里偷闲的看一眼笏板,以免出现错误。还有学者研究说笏板的另一作用是将皇帝下达的命令记录在笏板上防止遗忘,这点我倒是保持怀疑,毕竟大臣们用什么在笏板上记录呢?古代又没有原子笔,总不可能带支毛笔上朝吧?

      朝笏除了代表着权力地位,被官员们当成了小抄板外,急起来还能当武器使!

      这是怎么回事呢?您听我慢慢向您介绍。时间是南北朝期间的北周,人物是辅政大臣宇文护(也就是独孤天下里痴情爱恋独孤般若的那位老哥是也!),大权独揽的宇文护嚣张到了什么地步?连着废了两任皇帝!为了长期独揽朝政,宇文护拥立了看上去懦弱无能的宇文邕为帝(也就是周武帝),周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为了麻痹宇文护,他采用了后世康熙对付鳌拜的策略(老康估计是向周武帝学习的)。

      这天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朝见宇文邕,皇帝担心地对宇文护说太后年事已高但还是很喜欢喝酒(第一次听说过老太太嗜酒的……),而且老太太酒品又不好,喝了酒时喜时怒,脾气反常,朕劝了她很多次但太后就是听不进去,希望兄长(宇文护和宇文邕是同辈)能够劝劝太后,然后从怀里拿出了《酒诰》递给了宇文护,说:“这是朕亲自写的文章,里面历数了喝酒过量所带来的危害,希望兄长你拿这个来劝劝太后。”宇文护当即表示没问题,面见了太后以后便一本正经的向太后诵读,还没等宇文护读完,跟在身后的宇文邕朝着宇文护的后脑勺就是一玉笏(这玩意听起来就好疼的样子……不过恐怕谁也没想到玉笏也能当武器)。宇文护挨了这么一下是应声倒地,随后埋伏在大殿两旁的卫士们一拥而上把宇文护剁成肉泥。

      要说做了这么多亏心事宇文护平日肯定也是护卫齐全,不过谁能想到宇文邕能当着老太后的面给自己一闷棍……而且还用的是看上去丝毫没有攻击力的玉笏,真是防不胜防啊!

      笏板从夏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明末,可以说延续了将近三千多年的时间,小小的一块竹板也见证者历史的变迁。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