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宋朝为什么没有爆发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宋朝为什么没有爆发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宋朝的租佃制有什么特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农民起义战争是封建社会政治 、经济基本矛盾的产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封建经济主体的土地制度,无疑又是这一矛盾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每个封建王朝发展阶段的土地制度,如何分配生产关系不仅仅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黎民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宋朝租佃制的实施正是对当时生产关系再分配,所以租佃制的实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以前的租佃制

      由于租佃制是土地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制度形式,因此,尽管租佃制一直到宋代才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关于租佃制的记载,早在秦汉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就已经出现了。

      在汉代,由于土地兼并,地主手中的田地越来越多,许多无地的农民或者破产的自耕农,就向地主租种土地以维持生计。由于没了土地,也就没了户口,这些佃农逐渐成为世家豪强隐庇的依附人。

      依附世家豪强的佃户

      《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这里说的徒附的主要来源就是这些佃户,他们不能随便离开主人,不在国家的户籍上登记,妻子儿女也被迫成为徒附,除了世代遭受豪强地主的剥削和奴役。

      到了魏晋魏晋时期以后,“佃农”又被称为部曲,部曲地位依然很凄惨,他们可以被当做赏赐品, 被迫害致死庄园主也一般不受惩罚。部曲的人身权利似比奴隶高不了许多。

      唐朝的时候,部曲的地位依然没有太大改善。

      唐律疏议记载:“自幼无归,投身衣饭,其主以奴畜之。及其成长,因娶妻,此等之人,随主属贯,又别无户籍。若此之类,名为部曲。

      这说明唐代的部曲其社会身份是农奴,娶妻需要主人同意,依然没有户籍,受地主的人身束缚严重。

      由上可以看出,宋朝之前的佃户,没有户籍,依附于地主并有严重的人身束缚,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受地主的剥削和奴役很重,甚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有什么生产积极性。所以说宋朝之前的租佃制严格意义上说只是原始的租佃现象罢了。

      宋朝的租佃制

      一、宋朝租佃制产生原因。

      宋朝建国后继承了五代十国的疆土, 也继承了唐末以来均田制被破坏无法实施的现实。宋代统治者为了促进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建国之初全国上下一片萧条、衰败的景象,开天辟地率先实行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在本质上,就是国家授田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止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

      结束了五代十国时代的宋朝

      在这种土地政策下,国家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限制土地兼并和流转,于是就出现了土地交易频繁、大量土地被地主兼并的现象。这就必然会导致两种极端情形的出现:一方面是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无地可耕,而另一方面却是地主无力耕种自家庞大数量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劳动力的供需市场便悄然形成,而租佃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也使租佃制应运而生。

      二、宋朝租佃制的特点。

      在宋代的租佃制中,国家依据有无产业把全国人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这二者构成了租佃制的两个主体。主户就是有地的,而客户就是没有自有土地耕种的佃农。

      无论是主户还是客户,朝廷都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彼皆编户齐民,非有上下之势也”。就是说在形式上使客户获得了与主户齐等的地位。至少在国家面前,作为主户的地主和作为客户的佃农政治地位是平等的,不再有唐代部曲与私家地主之间强烈的人身隶属关系。

      在租佃制下,客户除了有了正式户籍与社会地位提升外,还拥有了迁徙的人身自由。

      仁宗天圣五年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 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 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宋会要辑稿·食货》)。

      此诏书是宋代关于客户有权自主迁移的最早的一道诏令,这表明客户迁移有了法律保护,迁移后客户对主人自然摆脱人身依附。

      有了迁徙的人身自由后,客户的谋生出路开始增多,客户在耕种地主土地之外,还可以为人庸耕或兼营商贩。

      兼营商贩的客户

      如“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假时受他人庸耕"。又如“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居储羡,或出入贩贸纱帛海物。”(《夷坚支志》)。

      客户除了替人庸耕和参与商业活动增加收入外,还有一个发展方向——升级为主户。

      宋朝租佃制中的客户有些可以升为主户。 这不只是客户自己的想法,也是当时政府予以鼓励的,因为这可以増加国家赋税收入。由于土地允许买卖,客户可以用赚来的钱财来购置土地成为主户。如真宗景德三年新收主户33万多户。

      升级主户,这给了佃户从农民变为地主阶级的可能,大大提高了客户的积极性。

      另外,北宋租佃地租一般实行分成地租,个别实行额定地租。分成地租是按收成比例来交租,一般为五成,双方各得百分五十。

      额定地租,事先规定每亩交纳地租数额,收多收少到时都按规定数额交纳,无论是分成地租还是额定地租,客户等能多劳多得,这能促使其关心生产,努力提高产量。

      多劳多得,努力生产的客户

      根据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及上下尊卑的礼法而言,佃户的政治地位很明显是要低于地主阶级的,但是随着宋代租佃制的发展,地主与佃户相互之间的经济依赖关系也越发明显,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变化。

      "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戒,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劝农文》)。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在宋代的租佃制中,佃农有了户籍,社会地位有了提升。由于国家的鼓励,佃农还可以买地成为主户,这也给佃农的跨阶级带来了可能。同时佃农也有了一定的人身迁徙自由,佃农可以参加一些商业活动以及庸耕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分成地租和定额地租的实施,也能让佃农多劳多得。

      这些都表明,宋朝的租佃制使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相对减轻,并能激发佃农的生产积极性,客观上使农民收入增加,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地主与佃户之间也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对农业生产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

      宋代的租佃制与农民起义

      要使素以“ 逆来顺 受”、“ 安分守己 ”为立身处世之本的中国古代农民,甘冒杀头灭族的风险去起义造反是极其困难的,只有真正到了走投无路,根本无法生活的地步 , 农民们才会去起义造反 。

      农民起义

      其次 , 一处一地的土豪劣绅 、恶霸地主 、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和压榨 , 自然很可能最终会引发这地区的农民起义 , 但要使全国多数农民都感到活不下去 , 并克服交通不便 、信息不灵、分散孤立等困难,而最终引发全国性大规模农民起义,则显然需要更多的条件 。

      目前史学界认为要同时具备以下四点才会爆发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一、需有一个集权程度很高 , 且施政范围遍及全国的政府系统 。

      二、需有一支尊奉相同意识形态的官僚队伍,他们能够忠实地贯彻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 。

      三、政府实行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负担加重难以承受。

      四、统治集团的力量由于各种原因而遭到削弱 。

      下面我们通过这四点来论证一下。

      宋朝作为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显然第一二点是满足的。关于第四点,统治集团力量的削弱,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很难衡量。不过作为一个一直贯彻重文轻武政策,且先后遭受辽、金、西夏、蒙元等少数民族政权轮番打击的宋朝来说,统治集团力量遭到了削弱也不为过,尤其是到了北宋和南宋后期。

      这样看来第一、二、四点都符合,那么从最终宋朝没有爆发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结果来看,论证结果肯定是第三点与宋朝的情况不符合。

      那是不是这样呢?结合上文说的宋朝的土地制度租佃制的特点和作用来看,显然第三点与宋朝的情况不符合,这跟论证结果是一致的。

      当然为了更严谨,我们通过宋朝农民起义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一下。

      宋代的农民起义有个特点,即宋代的农民起义一般规模比较小,虽然农民起义频繁却没有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大规模起义活动,而是往往局限于一隅,并且表现出十足的妥协性,没有明确表示出要推翻封建王朝的意愿。这点从宋代农民起义的主要口号“均贫富”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口号的提出虽然体现农民起义追求财富平均的愿望,但是没有进一步提出“反王权”的以推翻封建专制政权为目标的革命纲领。

      喊“均贫富”口号的农民起义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这与租佃制也大有关系,由于在租佃制中,佃户(农民阶级)和地主在经济关系上过于依赖,而阶级关系上又明显对立,在这两种情况的交织下,两宋社会的经济基本矛盾发生变化,由封建国家通过赋役制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变为私人地主通过租佃制直接剥削广大佃农,农民阶级与私人地主的矛盾在实践上就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矛盾,因此在这种矛盾中爆发的农民起义,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只满足于一隅,不主动向全国进展,所以造成了宋朝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也从另一面佐证了前文的说法。

      结语

      宋代租佃制的实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化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调整的结果,从其特点和作用来看,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虽然它不能改变在封建制度下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基本矛盾,但它对宋朝的社会矛盾的缓和、经济繁荣以及国家稳定有着重要贡献,是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它也对后来明清时期封建杜会生产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