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蒙古为什么会分裂?

      蒙古为什么会分裂?清朝是如何征服蒙古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一、

      1619年,28岁的林丹走到人生的三岔路口。

      不是打羽毛球的奥运冠军林丹,而是蒙古帝国的第35任大汗,正儿八经的黄金家族继承人,成吉思汗嫡系血脉。

      一年前,东北的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正式和明朝开战。

      朝廷决定“以夷治夷”,派人与林丹汗联络,每年赏银4000两,两家抛弃过往的恩怨,一起对付东北人。

      林丹汗太需要这笔钱了。

      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蒙古人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一直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直到百年后,黄金家族才出现一个牛人。

      此人在明史中经常露脸,汉人叫小王子,蒙古人尊为达延汗。他经过20多年的努力征战,再次统一蒙古。

      统一之后怎么办呢?

      蒙古自有国情在此。

      达延汗把蒙古部族分成左右翼、6个万户,左翼包括察哈尔、兀良哈、喀尔喀三部,右翼包括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三部。

      他分封儿子们做世袭首领,而大汗的营帐常驻在察哈尔部,也就是说,察哈尔部是大汗直属。

      到明朝末年,林丹汗继位时,蒙古又分裂了。

      可不是嘛,把人口和牧场都分封出去了,有钱有人的诸侯谁还听大汗的......中国历史无数次证明这一点。

      林丹汗号称是蒙古大汗,可谁都不理他。

      他的命令只能在察哈尔部通行,其他部族根本不听,只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喀尔喀部也分裂了,一部分留在漠南,一部分向北迁徙到蒙古高原。这部分人后来叫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

      林丹汗是个有理想的人。

      他无数次回想起成吉思汗的威风,也梦想建立达延汗一样的中兴功业,于是,他决定拿明朝的钱,只不过提高到40000两。

      林丹汗拿到投资,开始四面出击。

      他为了给明朝一个交代,先去找努尔哈赤的麻烦......不过没什么效果,反而损兵折将。

      既然打不过后金,那就先整顿蒙古吧。

      这倒和蒋委员长颇为相似,都有“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规划。可要重新统一蒙古,就势必要损害世袭贵族的利益。

      我们能自己做土皇帝,为什么要听你的呢?

      “林丹汗,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于是,和察哈尔部关系最紧张的科尔沁部,一转身就投奔了后金。他们的地盘在内蒙古通辽,和东北人联系起来很方便。

      而留在漠南的喀尔喀部,经过后金的几次军事打击,也彻底残废了。察哈尔部从此暴露在后金的兵锋下,林丹汗慌了。

      既然东边不好混,就往西边跑吧。

      林丹汗带着察哈尔部向西迁徙,打算兼并右翼蒙古诸部,积蓄实力再图大计。嘿嘿,右翼蒙古都投降后金了。

      为什么?

      大汗要抢我们的牛羊和牧场,不背叛留着过年啊。

      满洲八旗为什么能迅速征服蒙古?

      贵族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和地位,不惜出卖本国的大汗,而投靠新兴崛起的满洲八旗。从这点来看,林丹汗功不可没啊。

      此时的后金话事人,已经是皇太极。

      他看到林丹汗已经众叛亲离,于是发动了三次征伐察哈尔部的战争,每次都大获全胜。

      而林丹汗兵败后跑到青海,感染天花去世。

      他的儿子额哲带着传国玉玺向后金投降,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自此正式灭亡,后金也占据漠南蒙古全境。

      那一年是1635年。

      如果把漠南蒙古诸部的驻地、牧场连起来,恰恰可以构成如今内蒙古的版图。所谓满蒙联盟,只是满洲和内蒙古的联盟。

      经常在清宫剧中出现的科尔沁、鄂尔多斯等部,还有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都在内蒙古境内。

      林丹汗死后,皇太极加冕。

      额哲带领其他蒙古王公一起上表,把蒙古大汗的头衔送给皇太极,请求他兼任蒙古大汗......这个操作很骚气啊。

      于是,皇太极就成为后金大汗兼蒙古大汗。

      1636年,他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清。而没有投降清朝的喀尔喀蒙古,还在蒙古高原吃土呢。

      内外蒙古之分,源头就在此时。

      二、

      历代王朝都没有成功征服蒙古。

      可清朝成功了。

      从努尔哈赤开始,就对投靠、依附的蒙古诸部进行整编,这套手段到皇太极之时达到最大化。

      林丹汗去世后,蒙古的统治秩序出现真空。

      皇太极就把蒙古部落改编为旗,分配人口、划定牧场,然后任命蒙古贵族担任世袭的札萨克。

      札萨克也可以叫旗长,实际地位只是县长。

      旗长拥有旗内的政治、军事、司法全权,和过去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大部落被拆分为数个小旗,再也没有对抗清朝的实力。

      而旗内的牧民不可以四处游荡,也不能到别的旗生活。这样一来,就保证了旗长的利益。

      游牧民族为什么难搞定?

      就是因为他们随水草而居,中原军队进入草原也很难找到他们,现在清朝让他们固定下来,又拆分为小旗,相当于拔牙的老虎。

      在朝廷,内蒙古旗长也相当有地位。

      他们和满洲贵族世代联姻,又和八旗军队一起南征北战,冒出很多功高盖世的功臣。

      有外戚也有功臣,很厉害了吧,而唯一受到损害的只是部落被拆分,此时也不算什么。

      况且,他们还有爵位。

      清朝按照地位和功劳,分别授予旗长们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从荣誉、经济、上升通道等全方位笼络。

      内蒙古诸旗中,最辉煌的是科尔沁部。

      清朝开国初年的孝庄皇太后、晚清的僧格林沁都出身于科尔沁......甚至还有一些皇后和后妃。

      明末清初之际,漠南蒙古诸部充当带路党,在清朝换来了丰厚的回报。

      这笔生意做的值。

      除此之外,蒙古还有一些直属旗和喇嘛旗。

      直属旗并没有分封给蒙古王公,而是归朝廷派遣官员直接管辖,和中原的州县没什么区别。

      直属旗叫内属蒙古,分封旗叫外藩蒙古。

      而喇嘛旗是分封给宗教的,旗内的一切经济、人口都属于寺庙和喇嘛,这又统战了蒙古的宗教势力。

      旗之上又设立盟。

      盟其实不是纯粹的行政单位,而是负责召集旗长会盟、监督各旗、检阅钱粮兵马等等,所以真正有实力的依然是旗长。

      散落各地、实力弱小的旗长。

      通过这一套组合拳,清朝成功把漠南蒙古绑在战车上,终清朝始末,他们从来没有二心,经过几百年磨合逐渐内地化。

      而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就不一样了。

      三、

      喀尔喀蒙古分家后就一直在漠北。

      也就是现在的外蒙古。

      因为和林丹汗关系疏远,再加上他信仰红教,所以一直都没有对林丹汗大力资助,直到皇太极加冕,也只是派遣使者联络。

      逢年过节送送礼物、写信问候......尽职尽责的承担一个附属国的责任。

      没错,是附属国。

      内蒙古已经和清朝绑在一起,成为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外蒙古和清朝依然是关系不太亲密的附属国。

      同一个国家,两条路线。

      而外蒙古的处境也不太好,东边和南边已经是清朝的地盘,北方也被俄罗斯占据,西方又有漠西蒙古。

      他们再也不能像祖先一样四处游荡,打败仗就往没人的地方跑......17世纪以后,地理大发现挤占了蒙古人的生存空间。

      他们只能在草原蜗居。

      恰好,俄罗斯、清朝、漠西蒙古都看上这块地方了。

      首先发难的是噶尔丹。

      这哥们是清宫剧中的老朋友了,他的来头也很大,是瓦剌太师也先的后代。就是“土木堡之变”中俘虏明朝皇帝的家伙。

      噶尔丹出生于1644年,是准噶尔部首领的第6子,从小就被送到西藏寺庙学习佛经,年仅19岁就受到5世达赖喇嘛的赏识。

      1670年,继承父亲地位的哥哥被人暗杀。

      27岁的葛尔丹立刻从西藏启程,回到新疆召集哥哥的旧部千余人,经过几次大战终于打败敌对部落,并还俗继承祖业。

      这种牛人厉害不厉害?

      更厉害的还在后边呢。

      噶尔丹成为部落领袖后,积极发展贸易,又利用敌对部落的矛盾逐一击破,不到15年就统一新疆,并把势力延伸至中亚。

      放眼西域再无对手,他的利剑指向蒙古高原。

      1688年,噶尔丹率3万骑兵东征蒙古,事实证明,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已经是昨日黄花,他们连像样的反抗都组织不起来。

      喀尔喀蒙古一共有3个大汗,其中2个大汗的牧场被噶尔丹夺走,就连黄教活佛的领地也没保住。

      外蒙古回归,噶尔丹功莫大焉。

      他一路追击蒙古部落,2年后居然把大营设在赤峰......没错,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兵锋直指北京。

      大清帝国容不下这么牛逼的存在。

      此时,喀尔喀蒙古面临一道选择题。

      西方敌人是打不过的,北方俄罗斯倒是一直在拉拢他们,希望蒙古服从俄罗斯的统治。看来,俄罗斯垂涎蒙古不是一两天了。

      可俄罗斯是信仰基督的,压根玩不到一起去。

      活佛决定:南下。

      他做这个决定是有根据的:清朝皇帝是满洲人,俩家一直都玩的不错,他们也能容纳喇嘛教信仰。

      最重要的是,内蒙古的日子很滋润啊。

      于是,喀尔喀蒙古举族南下长城附近,寻求康熙皇帝的支援。本来就是附属国家,没有不帮忙的道理,康熙答应了。

      清朝和准噶尔的百年战争由此开始,喀尔喀蒙古也从此回归。

      1691年,康熙皇帝和蒙古贵族在多伦会盟。

      早已纳入统治的内蒙古、前来投靠的外蒙古、统一中国的清朝都来了,三方召开了一次团结的大会。

      根据会盟结果:

      喀尔喀蒙古全盘接受清朝统治,像内蒙古一样实行盟旗制度......各部首领为世袭的旗长,并且授予爵位封号。

      从此以后,清朝收复蒙古全境,至嘉庆年间,外蒙古共设立4盟86旗。

      可是,真的结束吗?

      四、

      如今的内外蒙古,其实是清朝对蒙古政策的沿袭,上溯到源头,又可以看作是达延汗分封子孙的延续。

      所谓内外,不只是关于地域。

      内蒙古诸部在入关前就追随清朝,出现很多从龙功臣,地盘也靠近中原,再加上后期人口迁徙,所以和朝廷的联系更为紧密。

      他们的后代为国征战、各地为官,逐渐产生对中国的情感认同。直到晚清,内蒙古、满和汉的三观都挺接近。

      而外蒙古没赶上好时机。

      他们是被逼无奈才投靠清朝,所以待遇也差很多。

      朝廷大员几乎没有外蒙古人士,在朝廷说不上话,政治地位也不高,基本属于统战分子。

      没有利益捆绑,独立性就很大了。

      再加上后期沙俄的步步蚕食,外蒙古再一次完美错过大发展的机遇。

      回头无岸。

      五、

      在外蒙古的历史上,俄国是绕不过去的。

      噶尔丹东征时,沙俄就引诱蒙古贵族归顺,可最终活佛决定南下,让沙俄的如意算盘落空。

      可沙俄对领土有执着的追求,该来的,还是会来。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不久后,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宣统皇帝在北京逊位。皇帝都没了,那么多伦会盟的法统也就不存在了。

      所有人都开始行动。

      在沙俄驻库伦领事的策动下,外蒙古活佛和贵族们宣布独立,沙俄军队又解除了清朝办事衙门的武装,并把办事大臣和衙门官员礼送出境。

      这么看,驻外领事馆真是一件秘密武器。

      只是俄国没有想到,80年后,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使用秘密武器,搞垮了强大的苏联,并掀起一系列颜色革命。

      扯远了。

      虽然袁世凯出兵保护了内蒙古,但终究无力北上收复外蒙古,弱国没有话语权啊。

      1919年,徐树铮带兵抵达库伦。

      眼看大军压境,而俄国又无暇东顾,北洋政府才短暂收复外蒙古,可当时中国军阀混战,哪有余力经营边疆呢。

      当徐树铮撤兵南下后,外蒙古再一次出现权力真空。

      1924年,苏联扶持外蒙古贵族独立,而北洋政府已经日落西山,再也顾不上遥远的北方了。

      从此以后,蒙古彻底分裂。

      不再是亲疏有别的内外蒙古,而是分别属于两个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展现了强大工业国的恐怖实力,让同盟国都又爱又恨。

      1945年,同盟国为了争取苏联对日本宣战,私下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规定:外蒙古现状须予维持。

      外蒙古的主权被全部剥夺。

      斯大林说:

      “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角度看问题的。如果有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旦被切断,俄国就完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说:“维持外蒙古现状之下,中国和外蒙古成为两个邻居也挺好的。”

      实际上,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外蒙古独立。

      可中国是弱国,没有话语权。

      蒋介石希望苏联出兵东北、但不援助中共,不得不做出妥协,派宋子文、王世杰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做为回报,蒋介石允许外蒙古公投。

      1945年10月,外蒙古公投开始。

      公投共有48万人参加,占登记选民的98.4%,而投票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人都希望独立建国。

      大局已定。

      六

      如今的外蒙古,并没有什么存在感。

      它有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大部分都是戈壁和草原,310万人口中的一半,都生活在乌兰巴托附近。

      外蒙古拥有80多种矿产,官方曾统计过:“这些矿产可以供国民不用劳动的生活288年。”

      可2018年的全国GDP,只有130亿美元,按照汇率换算,只相当于930亿人民币。

      一个国家,都不如中国华东的富裕县区。

      反观内蒙古,2400万人口创造了1.73万亿的GDP......人口是外蒙古的8倍,经济是外蒙古的18倍。

      我曾经在包头生活过一段时间。

      笔直纵横的街道,让整个城市看上去特别有现代气息,而大街上看不到一片废纸,特别干净。

      再对比一下乌兰巴托的照片,差距很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内蒙古赶上了中国工业化大发展的红利,不论是人或者国家,永远是选择大于努力。

      而外蒙古却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几百年前,他们错过了满蒙联盟,如今又错过中国发展的快车。

      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