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宁古塔是什么地方?

      宁古塔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清朝犯罪的人要被发配宁古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宁古塔在清初可谓赫赫有名。凡是因反抗清廷统治的政治犯,或触犯刑律等原因遭受惩处的其它犯人,往往都会因皇上的一句“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而成为宁古塔的流人。

      (宁古塔遗址)

      所以,清朝犯人闻宁古塔色变。只要是被发配宁古塔的人,虽未直接判处死刑,但离死也差不离了。他们往往不是死在去宁古塔的路上,就是永远也别想再回来。

      就连清初大才子吴兆骞,也曾因顺治十四年的科场案而无辜遭累,被遣往宁古塔。临行前,他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的吴伟业,做诀别诗相送:“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

      一句“山非山兮水非水”,就将宁古塔的可怕和偏僻描写得入木三分。

      那么,宁古塔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宁古塔,其实并非是像字面意思那样,是一座塔名,而是一个地名。具体位置在黑龙江省牡丹江中游,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

      关于宁古塔,历史文献中有新旧两地之说,新城在今天的宁古市所在地宁安镇,而旧城则指的是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浪河边的长汀镇古城村。

      宁古塔最早见诸史料,是《清太祖实录》上的记载:“上命巴图鲁额亦都率兵千人,往东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四路”。

      明末清初人张缙彦在《宁古塔山水记》中对它也做了详尽的描述:“宁古塔者,奇势怪状,如鼻、如口、如耳、如丫、如人、如鸟之状。”

      宁古塔地名是怎么来的呢?

      在满语中,“宁古”表示数字“六”,“塔”就是汉字“个”的意思,所以“宁古塔”翻译为汉文就是“六个”。

      关于宁古塔地名的由来,被发配到此地的吴兆骞之子吴桭臣在《宁古塔纪略》中明确说明:“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

      还有一位宁古塔流人杨越之子杨宾,曾两次跋涉千里去往宁古塔探亲,在他的《柳边纪略》中,也对宁古塔做了类似的描述:“宁古塔之名不知始于何时。宁古者汉言六,塔者汉言个”。

      宁古塔究竟有多可怕呢?为何犯人都宁死不去呢?

      (清朝带枷的囚犯)

      一、宁古塔远离中原,是边塞苦寒之地。

      王家祯在《研堂见闻杂录》写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

      这么远的路程,如果轻装出行,脚力好的人徒步前行,也得4个月的时间,更何况重枷在身的流人,至少得花上半年。如果是举家遭徙,携妻带子,其困难程度更是无比艰辛。

      吴兆骞在前往宁古塔的路上,就曾这样描述路途的艰辛:“山野相错,或继或续,无日不行山水间,亦无日不行风雨间。”他于当年闰三月从京城出发,至七月才抵达宁古塔,足可见路途之远。

      正是由于路程遥远,很多人在半道上就病死饿死了,有的人被野兽吃掉,还有的人被饿极了的其他人分而食之,无数人在这漫漫长路上成为了孤魂野鬼。

      即便是侥幸活着到达了宁古塔,等待他们的仍然是“魔鬼地狱”。

      二、宁古塔气候寒冷,环境恶劣。

      当时宁古塔的气候,类似于西伯利亚。《吉林通志》中记载:“是时宁古塔,号荒徼,人迹罕到,出塞渡湍江,越穹岭,万木排立,仰不见天。乱石断冰,与老树根相蟠互,不受马蹄。朔风狂吹,雪花如掌,异鸟怪兽,丛哭林嗥,行者起踣期间,或僵马上。”

      清人徐釚在他的《南州草堂集》中,也对宁古塔有生动的描述:“宁古塔垂二十余年,白草黄沙,冰天雪窖,脚之李凌、苏武,犹觉颠连困厄也。”

      (宁古塔的披甲人)

      三、宁古塔犯人从事繁重的苦力劳动。

      流人达到宁古塔后,等待他们的,除了恶劣的环境外,还有繁重的苦差和奴役生活。这些人都会被安插在各旗之中,要么在官府里做苦役,要么给披甲人为奴。

      当差的流人,常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面黄肌瘦,一年到头都在劳作。要么种田,要么打闱、烧碳,没有半刻空闲日子。每到种田之日,五更而起,黄昏而散。每个犯人名下要粮十二石、草三百束、猪一百斤、炭一百斤、芦一百束等。

      而为奴的流人,则更为凄惨。既没有人生自由,也没有半点尊严,主人可以任意剥夺他们的生命而不受惩罚。即便是犯人的后代,也没法摆脱为奴的厄运,世代都将是披甲人的奴隶。

      因此,那些不堪忍受折磨的流人,往往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逃跑。据《清史稿》记载,“黑龙江、宁古塔等处发遣人犯,逃者甚众”。在清初,逃离宁古塔的犯人达一半左右,很多人宁愿逃入深山饿死冻死,也不愿在此为奴。

      当然,也有极少部分流人的处境稍微好过些,特别是那些才高八斗的文人,或者是一些官宦和绅士犯人,或者是有名气、有才华、学识出众或社会地位特殊的流人,往往会受到当地官吏和百姓的敬重。吴兆骞就被宁古塔将军巴海聘为家庭教师,专门教授他的两个儿子读书。

      当然,这些人毕竟是极少数幸运儿,大多数流人的处境还是极为悲惨的。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