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蜀道到底有多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李白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将进入蜀地形容比登天还难。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今天我们可以乘坐汽车、火车、高铁、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去四川。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极大程度的缩减了在两地之间跨越的时间。但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面对这些山川河流,并没有陷入绝望,而是开辟出众多出入蜀地的道路。这些道路形成了众多的蜀道,成为蜀地对外交往的纽带。

      一、秦岭四道

      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是古代的两大天府之国,古人往返于长安与成都之间,需要跨越两座大山:秦岭和大巴山。其中第一步便是跨越秦岭抵达汉中,跨越秦岭只能走四条山间小道: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故道,其大部分线路是顺嘉陵江河谷而行,秦时在此设立有故道县,因此得名故道。又因故道北边入山口在陈仓县境内,所以又名陈仓道。故道从陈仓(今宝鸡)出发先向西南出大散关抵达凤县,后在凤县沿河谷向西南至略阳,最后抵达汉中。故道路程最长,但也较为平坦,成为出入蜀地的主要道路之一。刘邦从汉中回到关中便是走的故道。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7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入蜀地汉中。后刘邦采取韩信的计策从陈仓道回到关中,并夺取关中与项羽争霸,这就是“暗度陈仓”的故事。后来唐玄宗入蜀也是走的故道。安史之乱爆发后,天宝十五年(756年),唐玄宗入蜀避难。《旧唐书》记载:“辛丑,发扶风郡,是夕,次陈仓。壬寅,次散关……丙午,次河池郡。”从陈仓出发,到达大散关,到河池郡,而河池郡就是凤县。

      (唐)李思训《明皇幸蜀图》

      褒斜道,又名斜谷道,是一条沿渭水支流斜水与汉水支流褒水的两条河谷的通行道路。因其北入口在眉县境内的斜谷口,其南出口在汉中境内的褒谷,所以称为褒斜道。褒斜道多险谷陡崖,地势也较为险要,但路程较短。《华阳国志》记载:“秦宓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史记》:周贞王之十八年,秦厉公城南郑。此谷道之通久矣”,可见褒斜道的开辟时间很早。周幽王时期的褒姒出自褒国,褒国就在褒水河谷之中。

      褒斜道栈道

      褒斜道修有沿山的栈道,但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烧毁,多次重建。汉武帝时期从长安到蜀地,一般走故道,但故道路程太远,极不方便。于是张汤向汉武帝建议重修褒斜栈道,汉武帝采纳张汤的建议,“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

      傥骆道,因其南入口位于汉中洋县境内的傥水河口,其北入口位于周至县境内的骆峪而得名。傥骆道山路距离最少,但也最险峻。傥骆道靠近秦岭主峰,途中需要翻越多座分水岭。傥骆道在三国时期全面疏通,成为重要的军事通道。三国时期,曹爽伐蜀(224年)和姜维伐魏(257年)两次大型战役,都是走的这条道路。

      傥骆道栈道

      唐朝傥骆道成为官道,是官员升迁调转、述职的主要道路。杜甫带领全家逃难去成都,就是走的傥骆道。杜甫在《三绝句》中写道:“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记述的就是行路的艰辛。

      子午道,从长安南门出发,由南部的子午谷入山,翻越秦岭,经宁陕、洋县抵达汉中。古人将正北称为子,正南称为午,子午道从长安出发的一段为南北走向,所以称为子午道。子午道可以直通长安,所以常常被作为前往长安的快速通道。刘邦入汉中就是走的子午道,并烧毁子午栈道,迷惑项羽。后来子午道重新疏通,是到了西汉时期。西汉平帝元始五年(5年)王莽重新疏通子午道。《汉书》记载:“其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

      子午道栈道

      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子午道,以险峻难行著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想带奇兵一万走子午道直达长安,拿下关中地区,最后没被诸葛亮采用而作罢。同时期还有魏国曹真伐蜀,走子午道,后因大雨连绵,栈道断绝而撤军。可见子午道确实不好走。

      二、金牛道

      翻过秦岭,抵达汉中,下一步便是突破大巴山,到达成都。有一条路可直达成都,那便是金牛道。

      金牛道,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是直达成都的快速通道。金牛道又名石牛道,因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得名。故事是说秦惠文王时,命人刻五头石牛,把金子放在其尾巴下面,向蜀王说石牛能够产出金子,并想送给蜀王。蜀王于是派遣五位壮士开辟道路(故事出自《水经注》引来敏《本蜀论》)。据《华阳国志》记载,秦国张仪、司马错灭蜀的时候,走的便是这条金牛道。

      明月峡栈道

      金牛道上有一处险地,名为明月峡。古人想要连通金牛道,就必须想办法通过明月峡。据说明月峡因古人月夜过峡,可以看到江月辉映的景象而得名。又因唐玄宗曾来此避难,当地官员在此朝见,故又称朝天峡。明月峡是嘉陵江在秦巴山地之间切出的一条峡谷,十分险峻。但后来古蜀先民循水而行,随行就势,开山凿洞,插木成栈,沿嘉陵江筑成千里蜀道,使四川盆地能有对外交往的道路。明月峡被称为蜀道的咽喉,是连接南北,出川入川的唯一通道。

      剑门关

      在金牛道上,最险要的地方便是剑门关,剑门关也是由汉中入蜀的必经之路。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阁道,以通蜀汉,于此立于剑门关。”剑门关两侧大小剑山绵延数百里,陡峭的巨大山石,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在一道狭窄的裂缝中,剑门关就矗立在其中。李白诗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门关也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在历史上从未被来犯者正面攻破。

      三、其他蜀道

      除了前面这五条道路之外,联通蜀地的道路还有几条小路。比如阴平道,这条路起于阴平郡,经甘肃陇南,翻越青川摩天岭,经阴平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三国末年邓艾灭蜀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小道。

      阴平道

      米仓道,起于汉中南郑,翻越大、小巴山,经过米仓山进入蜀地南江县境,最后到达巴中。因其过米仓山而得名。

      荔枝道,又称洋巴道、间道。其因唐玄宗专为杨贵妃送荔枝开辟而得名。荔枝道自四川涪州可直通长安,途中经过西乡子午镇到子午道。杜牧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蹚古道,为茶马古道中的陕康藏茶马古道,又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是古代贩茶陕西茶商到西南边疆进行茶马互市的重要道路。在蜀地的一段又叫川藏茶马古道,其从茶产地雅安出发,经康定,向西到西藏拉萨,最后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等国,成为一条国际性的商路。

      张骞像

      张骞通西域,回国后向汉武帝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汉武帝问原因,张骞用大夏国人的话回答:“大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同时张骞认为,大夏在大汉的西南处一万二千里,身毒国又在大夏的东南边几千里,身毒国有蜀地的物品,是因为其离蜀地不远。身毒国就是古代的印度地区。与西南地区接壤,其中可见西南丝绸之路在国际商贸中的作用。

      李白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看起来蜀道的确是很难,在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横亘着秦岭、大巴山两座大山。陡峭的山崖,狭窄的山道,蜿蜒崎岖的山路,还有那时不时毁坏的栈道,都使进出蜀地的道路变的艰难,甚至是危险。但事实上蜀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蜀地先民在崇山峻岭之间开辟出了一条又一条的蜀道。或许因为地理因素,交通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在先民们智慧与不懈的努力下,这些地理因素限制不了经济的往来,更限制不了文化的交流。蜀道难,但从来没难住人心。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