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唐朝的“官品服色制”是什么?

      唐朝的“官品服色制”是什么?古代王朝的颜色观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不同于今日时装的五颜六色,古人衣服的颜色并不多,这与古代纺织和印染技术不发达有很大关系。

      有一个寓言故事叫“齐桓公好服紫”,说得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爱好穿着紫色的衣服。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齐国上下于是都爱穿紫色衣服。

      在当时,因为紫色染料价格不菲,所以紫色布料也非常昂贵。于是,齐桓公便以紫色染料难闻为由,狠狠刹住了齐国的奢侈风。

      这个故事说明,在古代,从一个人的衣服颜色是可以甄别出他的社会地位的。这一点,在后来的唐朝发展成一项制度,人们可以直接通过颜色区别官员的品阶。

      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琵琶行》,其中最后一句是:“客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这个品阶的官,只能穿青色的官服。

      而对颜色做出规定的,正是唐代的“官品服色制”。

      一、“官品服色制”的渊源

      1、儒家的“穿衣经”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最为深远。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十分看重“礼”,强调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要合乎“礼”的规范。

      而什么是“礼”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要人们的行为适应社会等级制度。

      所以,除了遮羞蔽体的基本功能外,儒家思想更加强调穿衣的“社会功能”,即“昭名分,辨等威”,也就是“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用衣服的样式、材质、颜色等作为区分人们等级、贵贱的标签。

      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讲,穿什么样衣服,就是其社会地位、人格气象、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的最直观体现。

      2、古代王朝的颜色观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邹衍的阴阳家,第一次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历代王朝的更迭联系起来,提出了“五德终始说”。

      他认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之间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跟古代王朝兴衰更替是有联系的。

      后来,他的这套理论,成为了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同时也是终结了周朝的统治,他按照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理论,认为自己的王朝属于水德。

      而五行与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青赤黄白黑)又存在着一定联系:“东青龙,色青,属木;西白虎,色白,属金;南朱雀,色赤,属火;北玄武,色元黑、皂、玄,属水;中无极,色黄,属土。”

      因此,秦朝崇尚黑色,上至皇帝、下至官吏,皆穿黑色,这也成为官服有固定颜色的开始。但在隋唐以前,单从服色是无法判断官员品阶高低的。

      只有到了隋唐,儒家的“穿衣经”加上王朝的颜色观,就生成了极富特色的“官品服色制”,但因为隋朝国祚太短,这种制度在唐朝才真正走向了成熟。

      二、“官品服色制”的成熟

      “五德终始说”至秦汉开始,虽然中间经过了南北朝的混乱时期,但还是延续到了唐代。

      唐以“土德”自居,尚黄色(确切的说是赤黄色,即黄中带红的颜色),因此,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唐朝皇帝画像里,全部是身穿黄色的龙袍。而唐代皇帝以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后人自居,也像道家一样崇尚紫色。

      唐朝初建时,为了恢复在隋末大乱中开始走向混乱的品服制度,唐高祖李渊命令对服饰制度进行重新调整,在君臣服饰的颜色、材质、配饰等方面都做出明确且严格的规定。

      但是,此时的皇帝和大臣都可以穿紫色和黄色,君臣之间的区别还不是那么明显。直到后来,唐朝才禁止皇帝以外的人着赤黄色,“天子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旧唐书》)

      到了唐太宗时期,朝廷开始认识到,如果不在服装颜色上加以区分,就无法有效彰显贵贱之别,于是对当时官员的常服颜色进行了如下规定:

      “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上绿,八品、九品以上青”(《通典》)

      至此,唐代的服色制度大体确定下来,后来即便有调整,也是在“紫”、“绯”、“绿”、“青”这4种颜色基础上做出微调。

      比如说,以上4种颜色只是对官员品阶进行了一个粗略的划分,如何进一步区分“四品和五品”、“六品和七品”以及“八品和九品”呢?

      唐高宗时期对官服颜色做了这样的规定:“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旧唐书》)

      唐高宗通过对官服颜色的深浅以及所佩戴的腰带质地,让所有官员之间品阶的高低,都能得到了最为直观的表现。

      唐代官员最尊贵者穿紫色官服,最卑微者穿浅青色官服。所以,在我们文章开头所举的白居易的例子中,这个“青衫”实际上代表了诗人十分尴尬的官场地位(从九品)。当时白居易无辜被贬,沦落江州,所以才会对那个身世凄惨的琵琶女报以同情,二人实则是同病相怜。

      三、“官品服色制”的衰落

      1、禁止僭越

      “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唐朝之所以要费力劳神的研究如此多的官服颜色,目的就是明贵贱、彰显地位差别。

      然而,与今天一些“山寨”名牌包包、手表层出不穷类似,在唐代,因为人们对于达官显贵的向往,也出现了类似的“山寨”仿冒行为。

      比较通常的做法是:一些平民百姓和下级官吏,专门制作紫色或者绯色的短衫、袄子,穿在外衣的下面。然而他们要是在家穿穿也就罢了,还要公然穿出去时不时炫耀一番,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是非常严重的结果:“贵贱莫辩”。

      于是,在唐高宗时期,曾经专门下达了一条敕令:

      “自今以后,衣服上下,各依品秩。上得通下,下不得僭上。仍令有司,严加禁断。”(《唐会要》)

      也就是说,人们只能穿着与身份地位相同的颜色,起码不可以穿着超越自己身份地位的颜色,否则就是僭越之罪,要严加处置。

      而具体要如何惩处呢?《唐律疏议》中记载:“违式文而著服色者,笞四十。”翻译过来就是鞭打或杖击40下,依照行刑人的心情,轻者伤,重者可致残或致死。

      然而,尽管有如此严格的规定,依然没能抵挡人们对“尊贵”颜色的追捧,特别是在朝廷自己坏了自己的规矩以后,唐朝的“官品服色制”开始走向了衰落。

      2、服色泛滥

      “官品服色制”走向衰落,跟唐朝“散官”的泛滥有莫大的关系。

      什么叫“散官”呢?“散官”起源于隋朝,成熟于唐朝,是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通俗的理解:“散官”有一定的级别,但无实际职务。

      比如说,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宰相都是朝廷里的一品大员,但狄仁杰后期官至宰相,却只是一个三品官。但他这个三品,“含金量”非常高,因为这是“职事官”,而像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辅国大将军( 正二品)这种,听着威武霸气,级别也不低,但实际上类似于荣誉称号,享受一定待遇,但实际权力根本无法跟狄仁杰这个三品相比。

      唐太宗、唐高宗确立“官品服色制”时,对于三品以上的高级“散官”的人数数量控制还算严格,但随着时过境迁,后世的皇帝们往往会在重大节庆之日,给文武大臣提升一定的品阶,这被称为“泛阶”。

      而这样就造成了大量官员的品阶提升速度过快,特别是“三品”和“五品”这两道坎,被很快迈过。一些该穿绿色官服的,很快就能换上绯色官服;一些该穿绯色官服的,也能快速混上紫色官服。

      特别是到了唐朝中后期,由于政局不稳,皇帝为了拉拢亲近大臣,更是大量晋升“散官”。安史之乱后,由于财力匮乏,朝廷为了嘉奖有功将士,也大开以官爵赏功之门,这也就造成了身穿绯袍、紫袍者越来越多。

      “唐自肃、代以后,赏人以官爵,久至浸滥,下至州郡胥吏军班校伍,一命便带银青光禄大夫阶,殆与无官者”。(《容斋续笔》)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唐肃宗、唐代宗以后,就连州郡里面的低级官吏,都能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的散官,获得穿紫袍的机会。

      “官品服色制”走到这一步,也基本上算是失灵且名存实亡了。

      结语:唐朝初年,官员的品阶高低从官服颜色上就一望而知,而到了唐朝中后期,由于高阶散官的泛滥,从颜色上已经无法达到“明贵贱”的目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看到满街尽是“LV”、“CHANEL”,已经分不清到底谁才是土豪了。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