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古代人出远门有多麻烦?

      古代人出远门有多麻烦?出趟远门需要多少钱?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对于现代人来说,出远门已经算得上是一件非常寻常的事情了,但其实在古代,这还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毕竟古代的交通与现代相比还是很落后的,可你知道,如果古代一个平民想要出一趟远门的话,需要花费多少钱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们要花掉自己一年的积蓄,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古人出行的成本那么高呢?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道路曲折,城市之间的人口往来一般只限于近处的来往,而对于南辕北辙的道路几乎很少有平民南下,因为它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那么到底有多巨大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且以唐朝的北京到沈阳这段距离来算,全程以七百公里计。唐朝最贵的出行方式莫过于马车,乘马车虽然颠簸,但是,速度却得到了保证。按照马车在官道上的标准速度,每天马车大约能行进三十五公里。若乘客没有特别多的行李,那么,车夫收取的价格是每五十公里一百文。

      当然,如果乘客有很重的行李,每五十公斤行李还要加收一百文。假设马车匀速行走,七百公里路要走二十天,再加上在旅途中的休息时间,起码要二十五天。车夫收取的路费大概要一千四百文,若要加上这二十五天的食宿,大概要准备二两银子,这才够用。

      按照唐朝的购买力来换算,二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四千块钱。在唐朝,一个“北漂”的游子,若想要回到七百公里之外的故乡与亲人团聚,从幽州前往沈州,若想尽快到达,选择速度最快的马车作为出行方式,那么,就得准备相当于如今四千元人民币的路费。

      换做是现代,沈阳到北京的高铁才三百人民币,飞机也才六百多人民币。而且也才四五个小时。所以说古代人们不是不想出行,而是有苦说不出的。

      古时候的人出行是非常不方便的,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非常的广阔,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却没有什么高效的交通工具可以使用。平时人家虽然不怎么跑到比较远的地方去,但是如果有人要逃难或者过年走亲戚的话,就会变得比较困难。以前的一些官员们,由于职位的变动,经常会到不同的地方去工作,漫长的旅途有时候就会耗费他们几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的时间。

      有很多身体不好的官员就是在漫长的旅途中饱受颠簸,最后病死在半路上。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交通工具就非常的有必要了。根据一个寓言说,很多贫穷的人出门只能步行,并没有马车或者骏马可以用来代步,而富有的人出行会坐着四匹马拉动的马车,看来贫富差距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明显了呀。大家应该都背过庄子的逍遥游吧,在那里庄子说,平民如果处行去到不远的地方,就只需要带一天的干粮。

      去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需要带一个月的干粮,如果要是去1000里以外的地方,最少也要带三个月的干粮,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古代平民出远门,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它基本坚持不下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一个成年人,每一段所需要吃的粮食是二两的话,那么一天下来就是六两,三个月需要带的粮食都足有五十四斤呢。现在有的人进行负重练习,也只不过带一些十斤或者二十斤的沙袋来锻炼自己。

      如果背着斤的干粮,未免也太沉了。何况他们还要赶路,那个时候可没有马路,而是一些土路,一些经常走的路,也只不过进行简单的修缮,走起来还是很困难的。而且那个时候的鞋子也没有现在的质量好,大多数都是农家自制的,最早的时候是草鞋,再到后来有了布鞋。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战国时期的苏秦,他经常游历中国的山水,但是早期时候的他非常的贫困,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买不起。

      书里还专门记载过他出行的样子,战国策中用了一句话无罢车驽马,桑轮蓬箧来形容他。这句话大概就是说,他出门的时候连用桑木和干草编制的马车都坐不起,只能背着一个用竹草编织的书包,自己靠步行前进。这个形象大概和西游记中的唐僧最初的样子,或者是宁采臣的书生模样是差不多的。除了干粮和一些必备品之外,他还有一个必须所携带的东西,就是羸縢。

      羸滕是古代的拼命出远门时,除了概念和所需要的钱财之外,必须要携带的东西。虽然它是一条不起眼的破布,但是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经常走路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快速的行走的话,对腿部的伤害非常大,时间久了就会感到小腿酸痛,脚底也会磨出许多血泡来。而且古代的时候,因为封建制度的剥削压迫非常严重,很多平民百姓都没有许多闲钱,如果他们多耽误一日,就需要多花一天的住店钱和吃饭钱,所以他们会一直不停的赶路。

      想要最快的到达目的地。如果拿一块布把小腿骨住的话,在走路的时候就可以防止腿部过于酸痛,还可以有效的防止路边野虫的叮咬。不小心碰到了路边的荆棘和野草,也不会因此受伤耽误行程。所以他也就成了古时候的人们,看来我是最需要的东西,如果没有了它,基本是没有人可以坚持长期的长途跋涉的。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