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日本战国时代”与“中国三国时期”有何相似之处?

      当代日本对于中国的三国历史的兴趣可谓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日本国内光是“三国俱乐部”就有几百个之多,与三国相关的动漫、游戏等等已经超过百部之多,如《三国英杰传》、《真三国无双》等,设有专门的三国课堂和三国知识考试等,还经常把他们的战国时期和中国的三国时期相提并论。

      中国的三国时期,广义上讲是从190年董卓进京,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结束;

      日本的战国时期,广义上是指从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开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彻底消灭丰臣氏结束。

      那么,年代相差千年、发生地点完全不同的两个历史时期为何会被放在一块做比较呢?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两个历史时期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加上日本从唐代以来也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自然容易将二者联想在一起。

      虽然日本战国时期经常被我们国内的网友讥讽为“村与村、县与县之间的械斗”,但客观来说,除了战争规模较小以外,日本的战国时期的历史确实算得上精彩纷呈,并且与中国的三国时代有很多相似之处。

      上图_ 日本战国时期地图

      上图_ 中国的三国版图

      一、时代背景相似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全国大旱颗粒不收,由此爆发了黄巾起义。但是,腐败无能的东汉朝廷无力镇压起义,便允许地方自主招兵买马平定叛乱,由此地方州郡就开始脱离中央掌控,董卓进京之后更是形成了皇帝失去权力、沦为傀儡的军阀混战局面,再后来曹操更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针下迅速崛起,成为东汉末年势力最大的诸侯,赤壁之战以后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日本战国时代的开始也是源于一次内乱——应仁之乱,不过应仁之乱并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当时日本的实际掌权者室町幕府统治下的各个守护大名(大名是古代对日本封建领主的称呼,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的诸侯。而所谓守护大名,则是指被幕府将军封为守护职的封建领主,相当于幕府将军的直属大名。)之间的内斗。应仁之乱直接导致幕府将军和守护大名的没落,地方上的真正有实力的大名开始崛起,进而产生了各大名之间相互兼并斗争的战国时代。

      因此,三国时期和日本战国时代都是在内乱的背景下,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各个诸侯之间相互兼并,最高统治者沦为傀儡,中国的皇帝被“挟天子以令诸侯”,日本的幕府将军则被“上洛”(日语中的上洛,主要意思是前往京都,而京都的别称就是洛阳。“上洛”在古代日本主要是用于形容实力最强的大名集结大军开往京都表明地位的过程)。

      上图_ 赤壁之战

      上图_ 赤壁之战

      二、人物经历相似

      三国时期和日本战国时代都涌现出无数杰出的政治军事家,而且两个时代的很多人物经历相似。最为典型的当属曹操和织田信长了,两人的经历有众多的相似之处。

      两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性格放浪,不被世人看好。

      据《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年少时任性贪玩、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爱学习,世人普遍认为他没什么才干(唯独南阳的许劭评价他“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而据日本近代文史学家山冈庄八的著作《织田信长》的记载,织田信长年少时也是不循规蹈矩,不讲礼仪、游手好闲,四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还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出生于尾张国,尾张国在今天日本的名古屋)。

      两人都极具政治、军事才干,实施了先进的政治制度,取得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曹操将西汉时期军队戍边屯田的制度发扬光大,大力推行屯田制,并借助兵农合一解决了当时战争中急需的军粮问题,还实行“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发掘提拔了一大批人才,使得自己身边“战将如云,谋士如雨”;

      织田信长则将火器大规模用于战争,并利用自己的根据地尾张、美侬两国人多物丰的特点,推行兵农分离、建立职业化军队,并实行“检地制度”,即缩小诸势力的领地,透过固定对诸势力援助的方式,降低其在地方的主体地位,有效防止了地方势力拥兵过重的现象。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通过奇袭乌巢,以2万兵力击败袁绍十几万大军(官渡之战交战双方的军队数量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曹操军队数量远远少于袁绍军队,二是《三国演义》中袁绍七十多万大军,曹操七万多军队的数量根本不可能,纯属胡说八道。),从而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合战中通过下大雨的天气奇袭,打了今川义元一个措手不及,以4000多兵力击败今川义元2万多军队,进而瓦解了当时日本东海道的霸主今川氏,实力大增,为日后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上图_ 织田信长(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幼名吉法师,“日本战国三杰”之一

      两人都玩得一手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均被自己所控制的傀儡反抗过。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开始借助皇帝的名义征讨四方,占据了政治优势;汉献帝刘协不甘心曹操的控制,策划了著名的“衣带诏事件”,意图联合董承、伏完、刘备、种辑等人谋杀曹操,夺回权力,可惜的是还未执行便因事情泄露而失败。

      永禄11年(1568年)9月,织田信长拥护室町幕府将军第十二代将军足利义晴的次子足利义昭为第十五代将军(第十三代、十四代将军分别是足利义辉、足利义荣),成功上洛,并得到了美侬斋藤氏、北近江浅井氏、南近江六角氏等大名的支持,加快了其“天下布武”的战略目标。足利义昭忍受不了织田信长的专权跋扈,便纠集了上杉谦信、毛利辉元、本愿寺显如、武田信玄等大名起兵征讨织田信长,这便是著名的两次“信长包围网”,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都被织田信长给突破了,足利义昭被逐出京都、地盘也被织田信长吞并。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曹操挟持的“天子”是中国古代拥有实权的皇帝,是名副其实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日本的“天子”——天皇却早在1185年镰仓幕府建立之时就已经沦为了傀儡,直到应仁之乱爆发的前夕,日本都处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之下,“挟天子之人”是幕府将军。因此,织田信长挟持足利义昭为傀儡,就神奇地变成了“双重挟”,即“挟‘挟天子之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能说此时日本的天子太过于苦逼了。

      上图_ 织田信长 的霸业和群雄割据 1549-1582

      两人都在盛荣之时遭遇突变,而且都在生前壮志未酬。

      曹操统一北方、降服刘琮、占据荆州之后,气势正盛,却在赤壁之战遭遇惨败,虽然实力尚存,且又先后攻灭了马腾、韩遂、张鲁等多个诸侯,统一了大部分的天下,但直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之时也没能剿灭孙权、刘备,未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织田信长则在1582年6月,自己统一大半部分日本,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遭遇了本能寺之变,被自己的心腹家臣明智光秀反叛而被迫切腹自尽(织田信长在本能寺的具体死因,以及明智光秀反叛的原因众说纷纭,但织田信长在这场变故中死了是毫无疑问的),织田信长一死,其家族势力很快瓦解,自己“天下布武”的战略也就此终结。不过,其主要部将羽柴秀吉(丰臣秀吉)继承了其大部分遗产,在此基础上统一了日本。

      将曹操与织田信长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的话,会发现袁绍与今川义元两人也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袁绍充分将祖上“四世三公”的威望发挥到极致,攻灭公孙瓒之后成为汉末最大的诸侯,却在极盛时期轻敌被曹操所败,进而病死,河北也被曹操占据;今川义元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今川氏的势力拓展到了远江、骏河、三河及尾张南部,成为当时日本东海道的霸主,却也在极盛时期因轻敌被织田信长所败,身死国灭。

      上图_ 袁绍(?-202年),字本初

      第三,结局相似。

      三国时期的最终结局是争斗数十年的魏蜀吴三方均未能成功统一,而实力最强的曹魏政权在传至第四代曹芳时,被隐忍数十年的权臣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之后夺取了权力。司马懿及其子孙在曹魏强盛的国力基础之上,成功灭亡了东吴和蜀汉,一统天下,建立西晋王朝。

      日本战国时代的结局是,织田信长的心腹家臣、出身寒微、外号“猴子”的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的基础之上成功统一日本,但却因一系列昏招(姑息德川家康、发动入侵朝鲜战争等)未能成功延续下去,仅仅统治了日本8年之后就去世了。隐忍了数十年的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死后迅速发难,于1603年开创江户幕府,1615年彻底消灭丰臣氏,结束了战国时代。

      可以说,三国时期和日本战国时代的最终赢家都是凭借着隐忍和长寿而最终成功的,而德川家康更是得到了“乌龟”的绰号。

      上图_ 德川幕府 统治下的日本

      上图_ 西晋版图

      然而,如果将时间继续往后推的话,三国时期的最终结局与日本战国时代的结局应当是完全相反的:司马家族建立的西晋仅仅在统一天下37年之后便因内乱而迅速灭亡,开启了长达200多年战乱分裂局面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结束战国时代之后,开启了日本长达200多年和平统一局面的江户时代。

      三国时期的历史精彩纷呈,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更是成为近现代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相对而言,日本的战国时代就逊色太多了,不过日本战国时代也流传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话题,例如“生的太早毛利元就”、“上杉谦信是男是女”、“德川家康在马上吓出屎”、“灭佛的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等等等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一下,对于研究日本历史乃至日本这个国家都很有帮助。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4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0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1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2“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3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4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5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6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17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8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9安澜园是什么地方?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