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南宋的明教是个怎么样的教派?

      宗教信仰在宋代有较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活动空间。佛、道是被官方认可并受扶持的宗教,故自视为正统宗教除此之外,在北方南国、城市乡村甚或偏远的山区还活跃着许多一向被官方禁止或被佛道所鄙弃的宗教教派,史书中称其为“魔教”或“邪教”,这就是民间秘密宗教。

      宋代的民间秘密宗教是被官方严加禁止或明令取缔的,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的制约,民间秘密宗教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宋代民间秘密宗教不仅教派繁多,流传广泛,染者甚众,而且多数秘密宗教成为下层贫民用来反抗官府压迫和剥削的有力思想武器。

      宋代秘密宗教教派特别多而且非常庞杂,各地称呼也大不一样。北宋仁宗时,在京畿、河北一带有“经社”、“香会活动;北宋末,在浙东地区有“白云宗”和“明教”;南宋初江南有“白莲宗”和“白衣礼佛会”;南宋宁宗时,江浙一带更有“白衣道”的宗教组织陆游在其笔记中对南宋江南一带的秘密宗教组织有较详细的记载:“淮南谓之二会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这是有名号的,至于那些“夜聚晓散,传习妖教”的就更多了。

      尽管秘密宗教组织名称不一,但有一点基本上是相同的,即其教义多崇尚佛道,有的信佛,有的崇道,也有的是佛道融合而成的新教派。如有的宗教组织“凡魔拜必北向,以张角实起于北方,观其拜,足以知其所宗”。很显然这支教派与五斗米道有关系,系五斗米道的流传;有的教派“云其原出于五斗米,而诵《金刚经》。其说皆与今佛者之言异,故或谓之金刚禅。然犹以角字为讳而不敢道也”。

      此教派既非道,亦非佛,是佛道糅合而成的新教派。这种情况在宋代较为普遍,因为佛道是正统宗教,受到官方的礼遇,秘密宗教要想得以生存和发展,不被官方取缔,只有依托佛老,尽量减少麻烦,这是合乎情理的。宋代秘密宗教组织很多,但有较大影响的有摩尼教(或明教)、白云宗、白莲宗、白衣道等。

      摩尼教(明教):摩尼教系波斯人摩尼创立于公元3世纪,公元694年由回纥传入中国。唐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摩尼教受到株连,亦被官方禁止,从此转入民间,成为秘密宗教。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年),陈州母乙、董乙聚众起义,参加者多为摩尼教徒。《旧五代史》有记载:“陈州里俗之人,喜习左道,依浮屠氏之教,自立一宗,号曰上乘;不食荤茹,诱化庸民,糅杂淫秽,宵聚昼散。州县因循,遂致滋蔓。”

      摩尼教自转入民间后,糅进了佛道的内容,原始的摩尼教已蜕变成佛、道、摩尼三教的结合体,形成了一种新的秘密宗教组织,但仍与摩尼教有相承关系,这就是明教。摩尼教之被称为明教,始于五代,宋代有些地方称摩尼教,有些地方称明教。宋代明教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方,尤以福建、两浙为最。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载:“闽中有习左道者,谓之明教,亦有明教经,甚多刻版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名衔赘其后。烧必乳香,食必红蕈,故二物皆翔贵,至有士人宗子辈,众中自言:‘今日赴明教斋’。予尝诘之:‘此魔也,奈何与之游?则对曰:‘不然,男女无别者为魔,男女不亲授者为明教’。”

      明教不是原始的摩尼教,但继承了摩尼教的基本教义并糅合了佛道的一些内容,洪迈在《夷坚志》中有详细记载:“吃菜事魔,三山尤炽。为首者紫帽宽衫,妇人黑冠白服,称为明教会。所事佛衣白,引经中所谓‘白佛言,世尊’,取《金刚经》一佛二佛三四佛以为第五佛。”“又名末摩尼,采《化胡经》‘乘自然光明道气,飞入西那玉界苏邻国中,降诞王宫为太子,出家称末摩尼’,此自表证”。“其经名二宗三际。二宗者,明与暗也。三际者,过去、未来、现在也”。由此可见,明教虽糅进了佛教的内容,但保留了摩尼教的基本教义,这就是二宗三际说。二宗是光明和黑暗,三际是初际、中际和后际,也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明教何至于攀附佛教,而失去原始的宗教色彩?这主要是受困于佛教的排斥。佛教自被奉为正宗后,对其他宗教多采取排挤之势,一是出于门户之见,二是出于某种政治特权。明教要得以生存,只能攀附佛教。尽管如此,明教仍未得到佛教的同情,反而被扣以“魔教”而大加排斥。尽管明教被视为“魔教”,并为佛教所耻,为官方所禁止,但民间信教者却很多,入宋后此风犹盛。

      “中国之摩尼教信者,乃渐自行组织教会,衍厥宗风,至南宋复盛”。“两浙州县,有吃菜事魔之俗”。方腊起义前,明教已在“各于所居乡村,建立屋宇,号为斋堂”。起义失败后,那些事魔者“每乡或村,有一二桀黠,谓之魔头,尽录其乡村之人姓氏名字,相与谊盟,为事魔之党。凡事魔者不食肉,而一家有事,同党之人,皆出力以相赈恤,盖不食肉则费省,故易足”。

      在南宋,明教势力很大,吸收了各个阶层的人参加,不专指下层贫民,也有一些士人参加。从文献上看,明教在宋代并未形成全国规模的宗教组织,也没有鲜明的宗旨和统一的领导机构。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