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二十四部史书分别是什么?

      二十四部史书分别是什么?《唐书》为何分两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编撰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这二十四部史书的时间起止为:黄帝(约公元前2550年)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十四史的说法起源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官方的史学资料了。

      这二十四部史书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上图_ 《史记》

      除了《史记》之外,全部为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仔细研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很多朝代或时期的历史在不同的史书上有交叉,例如《北史》是汇合并删减《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而成的,《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均记载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

      但是唯独只有记载唐朝历史的史书有两部(《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记载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五代十国并不是一个朝代),即《旧唐书》和《新唐书》,也就是说二十四史中有两部“唐书”。

      《旧唐书》虽然署名为后晋刘昫等人编撰,但实际上是后晋赵莹主持,在开运二年(945年)编修完成。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由宋祁、欧阳修、曾公亮、吕夏卿等人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合撰完成。

      上图_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那么,究竟为何会有两部“唐书”呢?

      一、《旧唐书》受制于编撰年代,存在许多瑕疵。

      《旧唐书》编撰于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后晋仅仅经历两帝,前后只有十二年。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旧唐书》的编撰工作较为仓促,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开始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完成,仅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

      而且《旧唐书》的史料来源主要是《唐实录》和唐朝国史。其体例、剪裁、文采不够完善,《新唐书》编修者之一的曾公亮就曾在《进新唐书表》中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例如,由于大量转抄《唐实录》和唐朝国史的原文,导致《旧唐书》中存在着许多诸如“大唐”、“本朝”、“今上”等在后人看有些不伦不类的字样。

      上图_ 唐末藩镇图

      此外,由于唐朝中后期陷入长期的藩镇割据、宦官乱政、农民起义的局面之中,导致《武宗实录》大部分丢失,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宗五代皇帝更是直接没有留下实录,故不得不参考《唐年补录》、《唐末三朝闻见录》等书才勉强修成,而这几部作品实际上是通过见闻和小说写出来。可想而知,《旧唐书》中关于唐武宗以后的晚唐历史记载可谓是相当粗糙。

      出于纠正《旧唐书》缺点的考虑,宋仁宗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下诏重修。

      上图_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

      二、北宋朝廷借助“易代修史”证明其正统性、标榜自己的盛世。

      中国古代一直有“易代修史,盛世修书”的传统。所谓“易代修史”,即新兴王朝为已灭亡的前朝纂修史书;“盛世修书”则是指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况下,能够组织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修书(修史也算是修书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传统最早应该是从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太史公司马迁编修《史记》开始,秦朝迅速灭亡的谜团激发了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思潮,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便在这种思潮下应运而生。虽然《史记》以及之后的《汉书》的编纂只是个人行为,但却给后世留下了“易代修史”的传统。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

      “易代修史”之所以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除了总结前代经验教训、寻找治乱兴衰的方法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借修史来说明新王朝继承的合法性,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史馆修史制度正式确立。从此之后,易代修史便成为了封建王朝官方的一项固定制度。

      北宋在时间上其实是承接五代十国而来,而五代十国中由于改朝换代、战乱分裂太过频繁,故究竟谁是正统一直得不到定论,北宋统治者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自然不愿意认定自己是继承五代,而是宣称自己是继承唐朝而来。如果将《旧唐书》视为官方史书,那就相当于默认了后晋是唐朝以后的正统继承者,这很明显是北宋统治者不愿看到的,因此《旧唐书》必须加以否定,再加上,当时的北宋正处于极盛的庆历年间,为了标榜自己的盛世,也需要重修前朝史书。

      上图_ 《新唐书》

      三、《新唐书》和《旧唐书》各有优缺点,二者结合才能保证唐朝历史完整。

      《新唐书》颁布以后,《旧唐书》便遭到厄运,被史学界抛弃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南宋初年刻印一版之后便无人问津。直到四百多年后的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人闻人诠在苏州征借藏书的时候请人重新对《旧唐书》的书稿进行校对,并开版印刷,《旧唐书》才重见天日。

      《新唐书》和《旧唐书》能共同被列入“二十四史”,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两部著作均有优缺点,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唐朝历史记载的完整性。

      上图_ 欧阳修(1007年-1072年)

      《新唐书》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开始至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历经十七年的时间,远超《旧唐书》的四年修撰时间。参与编纂的人均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主编欧阳修更是被后世文学界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此外,北宋承平日久且文治兴盛,很多战乱时期难以收集保存的史料都能够得到改善,《新唐书》史料来源比《旧唐书》要广泛的多。这些都促使《新唐书》相比较于《旧唐书》,有很多优点。

      一是,文采、纪次、剪裁比较完善;

      二是,在体例上作出重大创新,增加了之前正史中没有的《兵志》、《选举志》,从而详细完备的论述了唐朝的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一创新也被后世所沿用;

      三是,补充增加了《旧唐书》中缺少的资料,例如,《食货志》增加为5卷,有条理地保存了大量唐朝社会经济史资料;列传增加数十篇,晚唐历史得到有效补充。

      不过,凡事矫枉过正。《新唐书》站在北宋人的主观角度,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

      其一,为改正《旧唐书》中文采繁琐的问题,过于苛求文字精炼,不惜删去许多重要情节,例如,本纪几乎被减去60%至70%(《旧唐书》中本纪有30多万字,《新唐书》仅仅只有9万多字)。

      其二,严重鄙视农民起义,例如,隋末在河北颇得民心,政绩卓著的农民起义首领窦建德被用了极“猬毛而奋”、“磨牙摇毒”、“孽气腥焰”等恶毒词汇。

      上图_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唐朝疆域图

      至于《旧唐书》,虽然存在着许多缺陷,但还远远达不到应该弃之不用的地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旧唐书》的闪光点反而不少。

      其一,为唐朝一手史料的保存作出了重大贡献。《旧唐书》编撰的后晋距离唐朝灭亡仅仅三十多年,《旧唐书》的很多资料其实就是来自于唐人。虽然《旧唐书》大量照抄《唐实录》、唐朝国史的行为导致宋人读起来文采不伦不类,但由于后世唐朝的一手资料大量遗失,《旧唐书》的照抄行为则很幸运的将其保存了下来;

      其二,《旧唐书》里面记述唐朝少数民族以及外国的内容十分详细,很好的反映保存了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关系。

      总而言之,若要完整的研究唐朝历史,《新唐书》和《旧唐书》是缺一不可的,二者正好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