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三晋、三秦、三湘、八桂是怎么来的?

      三晋是指战国时期,魏国、韩国和赵国的合称。春秋末期,晋国内部发生变动,原本掌管晋国大权的智氏被魏韩赵击败,而晋国也就此分裂,史称“三家分晋”。到了现代,三晋还有另一个意思,是指山西省。三秦、三湘、八桂等说法,在现代意思中也代表了不同的省份,那这些称呼背后都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呢?下面就为大家揭秘其中的答案,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重台海福吉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不但濡养了广袤的土地,而且孕育了深厚的地域文化。中华大地上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名称,除了那些古已有之、流传至今且众所周知的名称外,还有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别称。可以说,几乎每个省份都有与众不同的别称,比如齐鲁、燕赵、龙江……而其中一类别称非常有意思,都是由数字做前缀构成的,比如三晋、三湘、八闽、八桂……,那么,你知道这些别称是怎么来的吗?

      三晋,是山西省的别称。山西简称“晋”,是因为这片土地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疆域内。晋国自桐叶封弟到灭亡大约有700年,在春秋时期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尤其是晋文公在位时期,晋国霸业达到顶峰。但晋襄公后晋国陷入了君主与卿族争斗的怪圈,卿族势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到公元前 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也就是说,韩、赵、魏都是之前晋国的一部分,所以,最初三晋指的就是韩、赵、魏三家。后来三晋演变成为山西省的别称。

      三秦,陕西省的别称。陕西简称为“秦”,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陕西是秦国的治地。关中一带是秦国发源地,公元前207年,在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斗争的压力下,秦王子婴退出关中,项羽让秦将章邯、董翳、司马欣接管秦地,封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秦朝三个降将,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这就是“三秦”的由来。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三湘,湖南省的别称。“湘”是湖南省的简称。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全省都在楚国疆域内。秦国灭楚时,湖南境域基本为楚之三郡,即洞庭郡、黔中郡、苍梧郡。后世以湖南境域基本为楚之三郡而称为三湘。但文人笔下更常见的是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但“三湘”说法各有不同。一说是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二说是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三说是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四说是将潇湘、资湘、沅湘谓之“三湘”五说湖南在民国时期全省曾分为三道,故称三湘。

      八桂,广西的别称。“桂”是广西省的简称。“八桂”的由来有种种说法,其中一个是说仙女携桂飞过广西,看到广西美丽的山水而流连忘返,洒下八颗桂树落在广西……广西桂树多,早在古代奇书《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山海经 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贲隅西。”古代“八桂”代指桂林郡,桂林郡即是由桂树多而得名。美称广西为桂,可溯至先秦,秦始皇设桂林郡,就是以桂林盛产桂树桂花而命名,广西历代首府设在桂林而拓展为广西别称。“八桂”之“八”,其意为大且多,茂盛丛生。桂树大片成林、桂花满地故称桂林,桂树桂花之多特美称“八桂”,“八”泛指大而多,并非确切的数字。

      八闽,福建省的别称。“闽”是福建省的简称。结合,《辞海》《辞源》的解释看,八闽之称是来源于古代行政区划。《辞海》的解释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辞源》的说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建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汀州、邵武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这八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清几个朝代,基本上无变化,所以八闽之称一直沿用下来。另外还流传着一种说法:晋时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南渡,始入闽者,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今闽北地区及晋安(今福州)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故称八闽。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