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文人树为何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被湮灭?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文人树的发展历史,忽必烈差点毁灭它,随中国的发展再次强大

      文人树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种盆栽,高深的意境造就了它曲高和寡的属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盆栽市场斗转星移经历了 一次又一次的转变,前两天比较火的多肉植物也在时间的浪潮里被湮灭。

      而文人树,这个好像从来没有火过的盆栽品种,经历了两千年,虽然没有大火但也没有消逝,一直保持着非常平稳的姿态负重前行。不管盆栽市场如何转变,文人树依旧跟其中的树苗一样巍然不动。这个在盆栽里生命力最为长久的品种,在时间长河里虽然没有雄起过,但依旧是生生不息。

      文人树有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以及看山还是山三个阶段。

      所谓看山是山这个阶段,就是普通人第一次接触文人树的时候,觉得这棵树就是一颗简单的盆栽,不会想到更深层的意义,虽然人们第一眼会被文人树精致的树叶以及让人称奇的拿弯技巧叹为观止,但很难琢磨出文人树的深层含义。

      这就是文人树的第一步,看山不是山的阶段。

      而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就能理解文人树所要表达的概念了。

      文人树是根据文人来界定的,古人喜欢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不管是书法,文人画,诗词还是舞曲,往往都在朴素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作者的志向。

      下到黎明百姓,上到尊贵天子,大部分人都在心中有着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情绪或者志向,而艺术往往可以作为很好的载体来承担人们的这些情绪跟志向。

      其中,文人树就是一个非常适合表达志向的艺术载体。

      第三个阶段是笔者也很难达到的一个阶段,这个层次的人对文人树有非常高深的理解。

      文人树的发展经过了非常长的时间周期,在秦朝开始,儒家文化盛行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基因就深深刻在了文人树的骨子里里面。

      尤其是汉朝以后,摆出百家独尊儒术,让儒术成为统治阶层唯一认可的学术理念,之上而下推广到大江南北。至此,中国人的骨子里就刻入了儒家的基因。而寄托文人志向的文人树,也在这波浪潮里面有了儒学的身影。

      儒学倡导孝敬,尊敬父母,洁身自好,清心寡欲,其中,仁是最为核心的理念,教导人为人忠厚,要拥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

      这就是为什么文人树总是一副消瘦的样子。

      即使是在后世的今天,大部分文人树都是消瘦的,消瘦往往跟清贫挂钩,而清贫也跟洁身自好,清心寡欲,出淤泥而不染等良好的品质挂钩。

      儒家文化中对古人塑造出一种优雅清秀,至简,柔和等气质,在未来的两千年以来对之中国文化进行雕刻,这雕刻直接体现在了文人树上面。

      上面这个作品,可以看到树干破土而出以后一直往天上生长,

      整体来说看上去非常简单清贫,树顶上的几片叶子如同瀑布一般倾泻而出,叶子虽然稀疏却活泼可爱非常有活力。整体造型给人传达了一种活泼灵巧的气质,用极简主义的笔法塑造了一个优秀的作品。

      .

      由于儒学非常崇拜松柏文化,论语里有这么一句话,岁寒,然后只松柏之后调也。

      这句话的啥意思是说,每年冬天最寒冷的时候,其他职务都凋零了,然而松柏依旧挺拔,凭借坚韧的毅力可以挺到最后。儒家对松柏植物的赞赏,实际上是为了通过赞赏松柏的品质,希望后人可以拥有松柏一般的品质。孔子甚至用岁不寒无以知松柏来称赞松柏的品质,将松柏的品质寄托给了君子。

      也因此,文人树身上体现的不仅仅是文人的气质,更是文人身上君子的气质。

      只不过,秦汉时期,文人树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常年战乱,百姓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核弹时间是文人树发展的空白。

      松柏类是文人树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松柏顶部的树冠部分,由于文人树比较小,而作品往往要呈现出跟真实的树一般的比例。

      作者往往可以通过雕刻树根来让文人树有真是比例的树木的韵味,但是树叶部分是不可以雕刻的,树叶多大就是多大,如果使用阔叶类的盆栽作为文人树,那么在观赏的时候很容易由于树叶比例的不一样,会破坏文人树的美感。

      上图这个作品就是这样的,由于采用了阔叶,因此毫无文人树的美感,臃肿的身材很难让作者给予自己的抱负。

      如果说秦汉时期,文人树因为儒家给予了灵魂,那么真正从形体上出现文人树雏形的,就是在唐朝了。

      唐朝时期,很多人喜欢在自家庭院里面种植一些体型比较小的松树,这种小松并不是幼小的树苗也不是树枝的截取,而是完整的成年松树。虽然看上去形态很小巧,实际上却是正值壮年。

      唐朝时期的人们为了文人树的美感,开始在这些小松上面进行一些裁剪,塑形,拿弯技术正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雏形。

      考古学家出土的宫廷女人的绘画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植物,基本可以看到文人树的雏形。那时候的小松体型还比较大,没有现在作品那么精致,但是瘦弱的质感以及顶部的树冠展露出来的稀疏的树叶,多多少少有些后世文人树的韵味。

      而到了宋朝,可以说宋朝的文人树看起来是更加有现在的感觉。这幅宋朝宫廷婴的作品中,一旁的松树就可以展现宋朝人对盆栽文人树的审美曲线。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越看越有内味,尤其是盘根错节的树根,蜿蜒曲折颇有韵味的树枝,都可以看得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松渐渐成为宋朝宫廷专属的文化活动,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文官赋予更多的内涵。宋朝的强大,让文化发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拿弯技术正是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宋朝专门给文人树定了一个名字,叫做盘松。

      由于那时候造型的需要因此会对松树的树干部分进行造型的改变,由于铁器工艺的进化让他们可以生产出来优秀的器具来对树干进行造型上的改变。而由于可以吧树干弄成盘根错节蜿蜒升起的状态,呈现盘龙一般的形态,因此被称之为盘松。

      虽然我们现在很少有宋朝文人树的照片,但是通过诗词依旧能感受文人树的形态。

      当时有古人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天赐瑞木,得自嵚岑。

      枝蟠数万,干不倍寻。

      怒腾云势,静奏琴音

      意思是说,这颗盘松虽然从高山处取得,但如同天上赐予一般。虽然树干仅仅不到六十厘米,但是松枝展开徐徐渐进,似有千万针叶跟树枝一般。虽然树干腾起的部分铿锵有力忧郁巨龙一般盘旋升起,但细看之下有稳如恬静安详的女人。

      为此,笔者专门找了一个现代的,拥有同样气质的作品。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南宋时期是文人树发展的顶峰,文人树艺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各种各样的文人树在这个时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是前所未有的情况。

      南宋时期,文人树正式被冠名,其实文人树在南宋时期达到顶峰是有桑呢历史原因的。

      首先,唐朝的小松,以及北宋的盘松,为南宋的文人树提供了坚实的经验基础。第二,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安定,为文人树这种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三,是因为金兵南下攻打南方,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惶恐的情绪里面。

      那时候,送高祖想要通过对女贞族的妥协来换取王业偏安于一偶,但全国上下都希望权贵们能够英勇反击,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反侵略为主题的声音往往会遭到权贵们的打压。

      而这时候,一腔热血的文人志士却通过艺术来表达这种诉求。

      而文人树,在此时是最适合的载体。文人树,这种承载着君子跟人文品质的艺术形式,在这时候到达顶峰。

      然而,1279年,忽必烈依旧南下灭掉南宋,统一全国。

      只不过,以北方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各种文化是无法认同的,统治者的奢侈以及对汉族人残暴的通知,让百姓的生活处于非常悲惨的境地。

      那时候,汉族知识分子们的社会地位,排名第九,而这,即使臭老九这个名字的来源。

      如果文人都处于这么悲惨的境地,那么不用说文人树这种东西,根本不可能存活下来。

      文人树的发展在那时候收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汉族虽然遭到毁灭性打击,但坚强的汉族人,如同那颗微小但苍穹有力的文人树一样,在历史残破的土壤中深深扎下了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今,文人树伴随着中国的复兴,跟国人一起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