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意思?

      可能有很多人对“湖广填四川”这个词并不了解,这个词说的是清朝时期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表面上看就是将湖广地区的人们迁移到四川,为的自然是将四川开发出来,但是清朝时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次这样大规模的迁移呢?湖广填四川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件事情在当时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1.湖广填四川是什么

      “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明清时期的从湖广到四川的大规模移民潮。其中,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 大规模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 为止的移民运动堪称规模最大,历时105年之久。

      “湖广”,是指今湖北、湖南两地。元朝设置湖广行中书省,包括今湖南省全境及湖北、广东、广西的部分地方。明清两朝虽已分省,但因相沿成习,所以仍称湖北、湖南两省为“ 湖广” 。

      现代的四川人中有很多祖籍在湖广。民国时期的《巴县志》中记载,自从晚明张献忠“屠蜀”以后,四川当地人为之一空,外来移民中十个里有九个是湖广人。《资州志·杂编》记载:“本境分五省人:一本省,二楚省,三粤省,四闽省,五赣省。”

      看来,除了四川本地人,外地人以湖广居多,其他还有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移民。而湖广人在四川各县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是相当可观。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湖广人广泛分布于四川各地。早在康熙末年,从川东夔巫一带大山区到肥沃的川西平原;从成都、重庆到一些偏僻的乡村市镇;从川南的苗族地区到川西和川西北的藏族、羌族地区,无处不有湖广人的足迹。在一些州县地区,甚至整乡整村的人都是湖广原籍。陶澍在《蜀輶日记》中说:“ 今则楚人半,而吴粤之人亦居其半”,正说明了这种情况。

      2.元末明初的湖广人入蜀

      湖广人移民四川的活动,历史上一直存在。但在元末明初,曾发生过一场规模不小的移民活动,主要分三种情况:

      一是躲避战乱。元至正十一年( 公元1351年),中国爆发反元农民起义。红巾军刘福通起于颖州( 今安徽阜阳) ,张士诚起于高邮,在湖广的徐寿辉和明玉珍也相继发动了起义。元朝统治者为镇压起义,进行了血腥屠杀。居于湖广地区,特别是湖广东北部随、麻、蕲、黄一带的百姓相继逃入四川,这就是元末所谓的“避地入蜀” “避乱入蜀” “避兵入蜀” 。

      二是跟随明玉珍部队入川的湖广人。1357年,徐寿辉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1360年,徐寿辉被陈友谅所杀,陈友谅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明玉珍不服陈友谅的领导,便在四川建立了“大夏国”。“大夏” 国虽为时不长,但他带来了大量以农民军身份入川的湖广人,而且多是湖广东北部之随州、麻城一带人。明玉珍失败后,这些人仍留在四川定居。

      三是明初入川“实蜀” 的湖广人。朱元璋在打败明玉珍、攻占四川后,为了补充四川人口不足,迅速恢复生产,曾下令迁移一部分湖广人到四川开垦。嘉庆修《宜宾县志》就说:“大抵来自元明者多吴楚”人。

      当然,元末明初的这场湖广人入蜀的活动,与发生在明末清初的那场移民潮相比,好似一场宏大交响的引子。

      3.张献忠入蜀移民

      自张献忠率农民军造反开始,到康熙时期的政策性移民,再到乾嘉时期流民自发迁移并最终形成大规模浪潮,这段漫长的“湖广填四川”堪称一部移民史诗。

      ▷ 从祟祯六年( 1633) 起到崇祯十七年( 1644),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一直转战于湖广各地。由于常年战争,张献忠部队伤亡很大。为了补充新战士,张献忠在湖广一带招募了许多士兵。

      ▷ 崇祯十一年( 1638) ,张献忠曾在湖广西北部的谷城假降于明总理熊文灿,并在驻军谷城期间,农民起义军由起初的两万人发展到十万人。

      ▷ 祟祯十六年(1643) 四月、五月、八月和十二月,张献忠曾在湖广的麻城、武昌、长沙和荆州等地区数次扩大部队。

      ▷ 张献忠攻克蕲州之后,很多“宦仆”参加农民军,被张献忠编为“新营” ,相传这支部队作战能力很强,在攻克武昌时还立了大功。之后,从武昌到长沙,再到荆州,张献忠的队伍不断扩大,甚至还在湖广地区扩大了水师,建立了“孩儿军” “食婆子营” 等。

      ▷ 到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放眼全国,中原地区屡经战乱,除了四川和江南,几乎没有完好区域。为了日后能与李自成平分天下,张献忠率领大西军主力西进四川。

      ▷ 临走时,除了大批金银财宝外,数十万被强征入伍的湖广百姓也被张献忠带走了。这几十万以农民军身份入川的湖广人,除一部分在作战中牺牲外,大多数人都在四川居住下来。

      ▷ 清军入关后,顺治二年,清政府在湖北设立“湖广四川总督”一职。顺治三年,清军由汉中入川,在西川射杀张献忠,之后进军到成都、重庆。

      从这时开始,因战争而进行的移民告一段落。紧接着迎来的,是清政府的政策性移民。

      4.清初政策性移民

      常年战乱令整个四川残破不堪,清军只能退守保宁,招抚流民垦荒。为了利用四川“千里沃野” 的自然条件,恢复和发展经济,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招民垦荒、鼓励湖广人入川开垦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但是初期并没有什么成效,许多百姓仍然持观望态度。

      ▷ 康熙三年(1664),四川巡抚张德地恳请朝廷下令让各省的督抚敦促流离在其它各省的四川绅民回川,仍然收效甚微。

      ▷ 康熙六年(1667),朝廷开始下达更加严厉的行政令,敦促川民回川。康熙也从整治区域划分上减少移民四川的障碍。历史上但凡四川动荡,川民就会沿河而下隐匿到湖广地区,因此康熙在行政上先是撤掉湖广总督,再设川湖总督,并且在经济、政治上给予移民便利,此外还有“招民授职”都在设法吸引移民。四川人的移入人口终于逐渐增多,并且稳健发展。

      ▷ 康熙十年(1671) ,清政府并明令规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 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政府又作了关于“以四川民少而荒地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为永业” 的规定。同年,还作了凡他省人民“在川省垦荒居住者,即准其子弟入籍考试分的规定。

      著名作家艾芜在1947年追述自己的家族历史时说,清初四川“好些地方,都没有人烟了。湖广人大量地迁进去,才把空下的地方,填满了人家村落。我自己的祖先,前七八代人,就是由湖北麻城县迁去的。而且,不只我一家,几乎附近好些县的人,都是来自湖北麻城县。这都是有族谱可考,并非由于传闻”。

      艾芜原姓汤,据《汤氏族谱》所载,艾芜的汤氏家族入川(1698年)之前,世居湖南宝庆府武冈州(今武冈县),而非麻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艾芜的祖先就是在康熙中叶“湖广填四川”的背景下,来到西蜀的。

      朱德同志的祖先同样也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从广东韶关移民到四川的。朱德曾写过一篇回忆性散文《母亲的回忆》,开篇就有:“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在清初,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湖广等人民入川的安置工作是十分鼓励的。

      随着四川人口的充实以及生产的恢复,约从康熙五十年起,朝廷就不再鼓励移民入川。然而统治者没有想到,这场大规模的移民仍然没有停止,甚至到了乾隆时期还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康熙时期移入大约155万人,雍正时期限制流入,到了乾隆时期,由于一味放任,连带着嘉庆时期,一共流入400多万人口,造成了严重的人口过剩。

      不断增加的移民中,无业流民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为当地的社会生活带来影响。为了遏制移民人口,清政府又开始出台整顿流民政策、实行保甲制度等,甚至查封了由湖广人修建的湖广会馆。这些措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入川移民数量,但也使得由流民组成的民间组织变得更为隐蔽。

      他们散居于四川各地,发展自己的力量,行踪遍及整个川东北和川西北地区。他们甚至会自制武器,攻入县城,捣毁官役衙门,组织抗捐、抗税、闹赈、抢米、抗官、抗击清兵等活动。乾隆末年,他们还与白莲教汇合,形成强大的反清力量。曾经为恢复生产而一手主导的移民活动,就这样成为了清代的一大社会症结,这是清统治者没有预料到的。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