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北宋第一场胜仗的战争利器是什么?

      一、御驾亲征

      公元1004年的秋天,秋风肃杀。

      边关告急文书一夕五至,宋庭内外通宵达旦,焦灼不安。

      宋人打不过辽,仿佛像一道深可见骨的伤痕,牢牢印刻在宋朝君臣的心底。

      没有男儿不热血,没有壮士甘为奴。

      承天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威胁北宋的都城东京。

      参知政事王钦若,携朝笏出班,奏请宋真宗迁都升州(今南京)。

      签署枢密院事陈尧叟,携朝笏出班,奏请宋真宗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

      新帝登基,朝局未稳,兵马粮草准备不足,辽人就为打一个措手不及。

      事实上,辽人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太久。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辽景宗皇帝崩逝,年仅12岁的儿皇帝耶律降绪继位,太后萧绰临朝听政。雄心勃勃的宋太宗赵光义发兵二十万分三路伐辽,想一举收复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

      初期战事极为顺利,宋廷收复了不少失地。

      但随着西北路军米信部新城会战失利,东路军曹彬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被辽名将耶律休哥击败,宋太宗急令宋军三路大军撤退,并命潘美、杨业统率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

      监军王侁和主帅潘美指挥失误,怯阵先退,致使断后的杨业陷入重围,壮烈牺牲。

      此战的失利,导致宋人元气大伤,对辽的关系由进攻转为防御。

      而今,历史又重演了。不过战争的双方发生了对调。辽人倾举国之力,来势汹汹,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宋朝。

      在实力相差过于悬殊的情况下,正面对战辽国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不如暂避锋芒修生养息,以图东山再起。

      宋真宗赵恒的眉头深锁,威严的目光扫过群臣。他知道群臣说的有理,可是他心有不甘。

      他一旦下令迁都,宋人将永远被笼罩在畏惧辽人的阴影之下,抬不起头。这将是太祖陈桥兵变以来,整个大宋的至暗时刻。

      如果贸然下令出兵,万一仓皇兵败,无异于面临灭国之险。

      萧太后打得一手好算盘,辽国内部对她和韩德让的苟且之事议论纷纷,朝局多有动荡,她借战争来转移辽国贵族的视线。

      赢了,没人敢置喙她的权威,和局,她能就此安定边境。

      输,可能性几乎为零。

      此刻的朝堂,静的能听到针落下来的声音。群臣屏息凝神,都在等着真宗做最后的决定。

      几个提议迁都的大臣,甚至把目光迎向真宗,热切期盼着真宗同意他们的提议。

      满朝文武,只有一个人,看出了真宗眼底的愤怒,心中的热血。

      他就是任职副相才一个月的寇准!

      “提议迁都之人动摇国本,都应斩首!只要依臣之计,大宋尚有胜算。”

      此言一出,激起千层浪。

      一时之间,惊异的目光、怀疑的目光、嘲讽的目光、鄙夷的目光,尽数投射在寇准身上。

      寇准悠然出班,气定神闲分析起战局:

      “辽兵孤军深入,粮草不继,将士疲敝,此乃兵家大忌。我城高墙坚,粮草充足,可迎持久之战。太后萧绰举全国之力攻宋,全靠动员各大世家出兵出银,各大世家为了弥补自身消耗,争夺萧太后所许诺的利益,必然人心不齐。而我大宋为了保家卫国,必然拼死一战,古云哀兵必胜。昔日辽国战胜,最有利的不是将帅勇猛,不是高明,而是辽军铁骑,所向披靡。而我方,跟辽军演战数十年,现已造出令辽国人真正惧怕的克星。”

      寇准所言,有理有据,掷地有声,惊醒了朝堂里的一些人。

      “宋人抗辽也有胜算”的念头第一次在大臣们的心中闪过。

      “卿所言,辽人的克星是何物?”

      “臣请官家答应一件事,臣方可说。”

      “你且说来,只要能打赢辽人,便是答应你十件、百件也没什么不可。”

      “臣请陛下御驾亲征。”

      朝堂上的气氛又凝了一瞬,朝臣们像炸裂一般,马上站出来反对。

      “官家万金之躯,岂可涉险?”

      “战事危急,官家应坐镇后方,决胜千里之外,岂能学士卒冲锋陷阵?”

      “国体为重,请官家三思……”

      听到寇准说请他御驾亲征时,赵恒心中不是没有动容。

      他不是寻常的王族贵胄,只知锦衣玉食,结党营私。

      少时,他在诸王中最受太祖偏爱,因他与兄弟游戏时,尤喜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屡屡得胜。

      随着年纪增长,他自知有太子、二哥在前,皇位根本轮不上他,再表现锋芒,无异于自招祸患。谁知,大哥二哥相继出了事,皇位真的落在了他身上。

      太祖看中他,不仅是因为他的勇气,更是欣赏他的果敢谋略。

      江山危亡肩负于他一人,他赵恒要担得起,也要守得住。

      “朕方才已经答应寇相,金口玉言,但无更改!朕决定御驾亲征,守江山,朕相信寇相,也相信诸卿,各自去准备吧。”

      二、战争利器

      1.战略自卫

      决定战事,只需要一瞬间。

      但要想击退辽军,敌我双方差距过于悬殊,宋人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从兵力上,辽人兵分三路。包括贵族麾下兵强马壮的私甲部队,平时充当领主的侍卫,战时则和领主一起冲锋陷阵;其次还有东北能征善战的奚人、渤海人以及西部边区的党项等部族,弓马娴熟;以及作战经验丰富的契丹驻军和幽云汉人部队,来势凶猛。

      按照宋军几十年来对辽的战斗经验,胜率不足10%。

      宋军选择以攻为守,同时紧急征调威虏、保州和河东等地驻军去进攻燕云,期望分散辽军的兵力。

      可辽国方面早就有了防备,轻松击退燕云守军,率骑兵快速推进到瀛洲城下,开始打造攻城器械。

      不过,辽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攻城器械——抛石机有缺陷。

      辽军的主力是骑兵,骑兵以灵活性和冲击力著称,为了行军速度快和出奇制胜,势必要舍弃大型辎重和器械。

      因此,辽国制造的抛石机体型小、手臂短、弹性差,根本不能撼动宋军牢固把守的城池。

      于是辽军主帅,决定用冷兵器时代伤亡最大的人海战术攻城。

      谁当死亡先锋?当然是少数民族的奚人部队。

      前排奚人部队举着盾牌,忍着箭雨,扛着云梯前进。

      他们身后则是全身披挂甲的重装弓箭手和辽军工兵,也不时发射石弹来打击城头的宋军。

      城楼上的宋军也用了投石机。

      不过,从楼上抛石和从楼下抛石可不一样,高墙上的宋军占据了地理优势,射程更远,打得更准。

      几轮交锋之后,辽国攻城的先锋一排一排倒下,没占到半点便宜,统帅只好下令退兵。

      当天夜里,辽军摸索出城墙的射击死角,顺势在城下砌起土丘。

      辽将军亲自擂鼓助威,士气大振。

      在辽方投石机的掩护下,奚人的步兵把镶铁盾牌顶在身前和头顶,疯狂的冲上土丘,拼命从城墙上的射击死角攀爬。

      宋军只能以石块和滚木往下狠砸,并将提前煮沸的热油也全部倾倒下去。奚人的部队因为密集部署在各处土堆附近,被滚木直接扫倒一片。很多人被沸油淋遍全身,接着受到守军火攻。不得不仓皇结束了第二轮攻击。

      辽军此后围攻瀛洲十多天,陷入苦战停滞不前。后方粮草吃紧,前方人员损失过大,辽圣宗只能选择绕过瀛洲,继续朝南方进军。

      2.战略相持

      11月25日,辽国部队赶到了德清(今清奉西北)驻军附近。

      这一战,辽军发挥了战阵的优势。

      长矛手分列第一排,第二排是弓弩部队,数万骑兵从三面包抄宋军。

      宋军的战阵一旦被辽军的骑兵冲散,就陷入了无数弓箭手和长矛手的攻击范围,伤亡过半,士气消耗严重。

      包抄在左右两翼的辽兵等到了期待已久的战机,催动战斗力最强的皮室军和领主的私甲兵冲锋,很快就将宋军的步兵截成两半,只有少量部队突围成功,其余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不久,辽军又歼灭了驻扎在澶渊附近的通利军,彻底扫除了来自侧翼的危险。通往澶渊的道路被打通了。

      连战连捷的辽国人士气高涨,契丹贵族开始考虑占据整个黄河以北,作为他们参加此次远征的报酬。

      3.战略反攻

      而之前的所有战况早在寇准的意料之中,他的秘密武器床弩就在澶州,总算能够派上用场。

      床弩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骑兵的噩梦,称得上战场的死神。

      北宋初年,宋太祖“尝令试床子弩于近郊外,矢及七百步,又令别造千步弩试之,矢及三里”。此时的床弩射程已经达到了1075米。

      开宝年间,魏丕将三张巨弓结合在一个四脚木架,以硬木为杆,铁片为翎,用百人绞轴张弦,由专人进行瞄准,最后由大力士用巨斧击发床弩。

      经过太祖至真宗朝几十年的改进,“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三弓八牛弩由此诞生。

      新一代的床弩射程达到了1536米,这已经是现代狙击枪才能达到的距离了,这也是冷兵器时代所能达到的极限。

      三弓八牛弩发射的箭矢,有一种叫斗子箭。

      “系铁斗于弦上,斗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斗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

      这一天,辽军主帅萧挞凛率数十骑,在澶州城下查看虚实。

      宋将张环,瞅准机会,瞄准射击,用三弓八牛弩命中萧挞头部,直接击穿头盔,辽军主帅当场毙命。

      也是在这一天,宋真宗刚好赶到了前线,宋军士气大胜,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彻底打破。

      战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和输家,具备了信心、勇气、实力的一方才会赢得胜利的奖赏。

      得胜的那一晚,这个宋国,彻夜难眠……

      三、檀渊之盟

      辽国萧太后不想陷于苦战,多次派遣使者请求和谈,大宋赢得胜利,占有和谈的主动权。

      宋真宗派遣曹利作为使者,许钱百万。寇准知道后,却指着曹利用说:“超过三十万,提头来见。”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宋辽两国签订了如下条约:

      1.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2.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隍城。

      3.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即岁币)。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四、檀渊之盟影响

      历史上,对檀渊之盟多有褒贬。

      很多人认为,宋国向辽国“纳贡”,互称兄弟,有失国格。

      檀渊之盟后,宋辽之间长达25年,再无战争。从经济上来讲,宋国向辽国缴纳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较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在互市贸易中,北宋所赚的钱远远多于岁币,每年宋朝收益为所供岁币的2.5倍左右,且低价购买许多马匹用于军队装备,在经济上拖垮了辽朝,以致其之后的几十年未能发兵北侵。

      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客观上促进了宋辽两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从结果上来说,檀渊之盟达成了宋辽两国的双赢,也开创了后世多元外交手段的先河。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