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古代这些被称为“奇技淫巧”的技术有多厉害?

      明朝天顺年间,一位从民间回到京城的老太监,正撞见皇宫里的小太监们,正用崭新的官纸糊墙。瞧瞧一张张精美官纸陆续“糊”上,老太监顿时潸然泪下——太糟蹋钱了。

      拿纸糊墙,怎么就成了“糟蹋钱”?因为当时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此时生产率有限,纸的价格十分昂贵。连国子监学生写过作业的纸张,都要按月回收。每年春节的宫廷烟花爆竹,也都是用旧纸制作。拿好纸做名片,在当时都是“奢亦极矣”。糊墙?可不就是烧钱!

      但到了距离老太监抹眼泪没几年的成化年间,明代年节时的烟花爆竹,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渐渐都改用了新纸。再到了一个多世纪后,精美纸张制成的名片贺卡,已成为明朝人社交必备。当年“奢亦极矣”的奢侈事,早已是寻常事。难道明朝人全民糟蹋钱?万历年间五十张“大呈文纸”价格,只相当于一斤香油。五十张“毛边纸”价格不过六瓶烧酒。纸,这个早年的奢侈品,终于成了日用品。

      如此改变,正来自于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明朝突飞猛进的造纸技术。到了明朝中后期,明代的造纸产业,已经形成了“槌洗”“漂洗”“漂白”“抄纸”“培干”等一整套流程。不但产量暴增,纸张的种类也大大增加。单是江西一地,生产纸张的种类就有28种。江苏江苏福建各省,都成了造纸重镇。纸的用途,也渗透到明朝生活方方面面。

      在明朝同时代,欧洲虽然也有造纸术,但只能制造粗硬的纸。制造大幅宣纸技术,就是当时欧洲人迈不过去的门槛。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法国财政大臣杜尔果给传教士们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学到了中国的造纸术。欧洲人才如愿造出了巨幅纸,成为18世纪欧洲文化的重要助推。

      中国古代的新奇技术,常被称为“奇技淫巧”,意思是华而不实的技术。许多握着“笔杆子”的士大夫们,更对“奇技淫巧”十分漠视,以至于后人每当写到中国古代产业技术,总要翻遍各类史料,才能在很多典籍的“角落”里,艰难找到“实锤”。

      可是我们漠视,不代表外人也这样。如果要问中国古代,有哪些“叹为观止”的“奇技淫巧”?那么有着重要国际意义的造纸术,就是其中之一。

      而与造纸术有着类似意义的,还有中国的桥梁建筑技术。西班牙学者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里,就详细记录了明代泉州形形色色的桥梁,那精美的桥梁造型甚至桥上巨大的长石板,无不让来访的欧洲人深感震撼,甚至认为这些石板“靠人力很难架在桥上”。

      当时的泉州古桥众多,比如宋代时就建成的跨海大桥“洛阳桥”和拥有2000条长石板的“安平桥”(比洛阳桥晚建成80年),无不拥有着领先西方上百年的技术,惊到远方来的朋友?丝毫不奇怪。

      而到了明清年间,中国的传统桥梁技术,比起两宋又前进了一大截,打桩技术和砖石连接技术更加成熟,拱桥的“纵联”“并联”形式更加合理。“围堰抽水干修法”等新技术大量应用。这强大的“核心技术”,明代时还辐射到了周边——日本长崎名胜“眼镜桥”,就是中国明代高僧如定设计建造。

      清代康熙年间时,沙俄彼得大帝更向清朝提出要求,聘请中国石匠来沙俄造桥。自此以后,中国式的拱桥设计甚至中国的桥梁技术,也源源不断影响欧洲。18世纪欧洲的交通运输以及建筑行业,都从中深受影响。

      而在同时代,另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奇技淫巧”,当属一件历史悠久的灌溉神器:龙骨车。

      龙骨车,又名翻车,最早出现于中国东汉年间,这种用龙骨页板做链条连接,通过人力或畜力操作的提水器械,从此风靡华夏大地。东汉以后,这款神器也经历了一代代改良,唐代时更吸取了东罗马的装置技术。应用范围也越发广泛,不止用它来提水,更可用它来运载沙土,劳动生产率十分高。

      而到了明代时,“龙骨车”更衍生出了多种版本。在西北兰州等缺水地区,有了直径三十米的巨型水车。而在山地丘陵纵横的江南地区,却有单人操作的袖珍“拨车”。动力十足的水车,令明代农业产量刷刷提升。西班牙人拉达出使福建,就看到了当地山地上的水车,能够轻松翻过高地,把山下的水灌溉到高处。所以“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灌溉庄稼”。

      这“轻而易举”的景象,也叫同时代的欧洲人,从此开始跟风:16世纪时,中国龙骨车就被仿制到欧洲。17世纪末,龙骨车不但在英国应用于生产,还成了英国战舰上的取水排污装置。18世纪又风靡美国。独特的中国龙骨车装置,还被西方很多学者,看作“带式传运器”技术的先驱,科技贡献十分重大。

      这叹为观止的“奇技淫巧”背后,除了中国人的强大智慧,更见证一个不变的真理:积极的开放与学习,永远,都是文明强大的真谛。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