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古代的兵制有哪些?

      说到战场上的士兵真的挺惨的,有的时候为了吃口饭没得选,好在还能领军饷,那么小编就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了,在战场上打仗的士兵那么他们领取的军饷应该很多啊,一般都放在什么地方保管呢?放身上肯定不方便的,所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哦,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当兵吃粮、领饷银”自古有之,天经地义。

      但说到普通士卒能领到沉甸甸银子的机会很少,为数不多的犒赏或者饷银下发时,存放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点:

      1、寄回家中养育亲人。

      2、存放在信得过的官员那里。(一般是掌后勤、记功或发饷银的官员)

      3、随身携带,以便花销。大多数情况下,普通士卒除了寄回家中的钱财外,剩不下多少,尤其是战争期间,谁也不知道能活多久,发了饷银下来,基本上都挥霍一空。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士兵是不可能领到饷银的,也就没了处置的烦恼。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早期的兵制。

      一、古代的兵制

      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按照是否发放饷银,大致分为两种:

      1、征兵制

      春秋时代以前,国家采用“兵农合一”,所谓寓兵于农政策,平时务农,战时国家授于铠甲和兵器。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战国后期,秦楚决战皆带甲百万,而其他五国参战军队人数也在30-50万之间。

      以上就是征兵制,士兵没有饷银,有许多时候,士兵自己要准备战争物资,包括:铠甲、武器、战马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

      例如:秦朝“黑夫家书”中,参战的良家子黑夫兄弟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兄长索要钱财,以便能维持生计,这就是最典型的明证。

      为什么没有饷银,还要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征战沙场呢?只为了军功,为了立功封爵后,获得的土地以及特权。

      秦朝、西汉时期的主要兵制就是征兵制,在这种制度下,平常士兵是不能领到俸禄的,也没了存放在何处想法。当然为了军心和士气的需要,在古代是允许士兵在战争胜利后,劫掠钱财按比例上交后,留有剩余的。

      2、募兵制

      募兵制的雏形起于东汉光武帝时期,建武年间,相继罢郡国都尉、轻车骑士、材官、楼船。自此各郡国兵备空虚,一些地方豪强不得不私自组建个人武装保卫家乡。

      到了宋朝募兵制完全替代征兵制,国家和士兵成为雇佣关系,这时士兵的待遇得到改善,国家招募士兵,要给与安家银,在军队中的吃穿都由国家供给,每月还有饷银可拿。

      宋朝的兵种编制分为禁军(中央军)和厢军(地方军)。

      禁军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

      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的杂役兵。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

      在宋之后,各朝各代士兵一般都有饷银发放(元朝除外)。我们来看看,最典型的宋朝士兵的饷银有多少呢?

      二、宋朝士兵的饷银

      再来看看一个普通宋朝士兵每月饷银有多少呢?

      先来说说北宋中央禁军,军中也分等级,大致分为上、中、下三等。他们各自之间的俸禄也差距明显,上等禁军一个月俸禄足足有一贯(千文),中等禁军一个月俸禄只有500文,而下等禁军最惨,只有300文。地方军的情况还要差,他们之中最低等级的士兵,经过层层盘剥,一个月只能拿点咸菜和粗粮,连钱都没得发。

      在网上经常看到一种观点,说宋朝士兵俸禄优厚,一年能拿30到50贯铜钱,纯属断章取义、不求甚解。

      每年50贯左右的数字,是朝廷在一个士兵身上一年的花费,包括:吃食、穿着、维护和保养兵器,最后才是拿到手的饷银,一年大概也就10贯左右,每月也就不到一千文铜钱,换算成银子1两,多重呢?

      古代16两为1斤,折合1两=1/16*500=31.25(g),每月发到手里就这点,别说,还怕一不下心就丢了,那么士兵们领到银钱后,是怎么放置的呢?

      三、饷银的处置

      上文书说道,士兵处置饷银的方式大致三种:

      1、寄回家中

      古代当兵,都是青壮之人,家里的顶梁柱,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的时期,一家老幼的生活都要考家中成年男子的劳作获得。

      在当兵成为一种职业时,士兵每月的饷银也就成了家中老幼妇孺生存的希望,因此大多数士兵发到饷银后,会托人寄回家中以供养亲人。

      2、官员保管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能及时的把这份俸禄寄回家中,在军营之中,放在自己身边怕丢失和被窃,士兵们普遍的做法是找一个信得过的军官保存自己的饷银。

      哪怕是在之后的战斗中不幸丧生,这个品德高尚之人,也不会贪墨了自己这份血汗钱,在这之后会找机会转交给他的家人。

      3、随身花销

      古代大军行动,历来会有许多的买卖之人跟随,携带大量货物以便军中将士采买。当然,大量的银钱都会交到女人手里,这里所说的女人就是随营的“女妓”,靠军队生活,白天洗衣做饭,晚上有偿解决士兵的生理需要,当然这是在相对和平的时期。

      战争是残酷的,士兵在经历了战场上血雨腥风的磨难,有命活着回来的,邀三五袍泽大吃大喝一场之后,为了解决精神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会把大量的军饷花到这些女人身上,这一连串的活动下来,这为数不多的钱财也就花光了,根本就不用考虑怎么存放了。

      这些可怜女人的来源是犯了重罪官宦的妻女充军、剿灭土匪、强盗的妻女以及俘虏敌对势力的女人,当然也有靠自己活不下去的孤苦女子,不想沦落风尘的选择了自杀,大多数人选择了苟且活下去,这也成了士兵饷银最终流向之一。

      综上所述,古代士兵饷银多不多、有没有这要看是在哪个朝代,至于具体怎么放置的问题,纯属现代人没事瞎操心,总之为了生存和享受,不会无缘无故的丢弃就是了。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