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三国魏晋时期的将军职位有哪些?

      看三国魏晋的史书也好,小说也罢,我们总是被各式各样的官职名称绕晕,文官还好,多看几遍也就明白了,像丞相、尚书、州牧、刺史、太守等,大多能搞清楚,可轮到武职,彻底抓瞎了。

      不少人知道武职中的级别高低,例如最高级别的大将军,次一级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再次一些的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征、平也是加方位)、四征、四平,以及最后的杂号将军。

      这些将军名号大多是了解的,可对于护军、领军以及三国两晋时期的“都督”就有点懵了,护军、领军、都督同我们上述的将军,哪个权位更重呢?

      两汉时期,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并不常设,朝廷有战事,便会任命一位大将为车骑将军或车骑大将军,带不带“大”字,须得看这位大将的威望、资历的高低。

      东汉外戚邓骘、窦宪,领兵讨伐匈奴、西羌等,皆是以“车骑将军”的名义出征。两汉时期,一旦出现骠骑、车骑名号,便是时局不稳有了战乱。

      东汉末年的曹操,虽然大多沿用汉朝制度,却也有所变化,比如骠骑、车骑的名号,就不能随便用,毕竟曹操没有当皇帝,刘备登基前不过是左将军,骠骑、车骑地位太高,谁又有资格做呢?

      三国时期不同于两汉,它时局混乱,因此兵制在不断完善变革中,车骑、骠骑、大将军仅仅代表官位,具体实权,其实在护军、领军、都督手里。我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魏晋(以魏国、西晋)的兵制。

      魏晋时期,朝廷的军队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央军,由中枢朝廷直接掌控,另一种是地方兵,由刺史(管州兵)、太守(管郡兵)、县令(管县兵)等掌管。

      汉末诸侯,董卓、袁绍、袁术等人,都是靠地方兵割据一方。因此司马炎灭吴后,决定“罢州兵”,不允许州郡建立地方兵,这是有历史根据的。

      地方兵一般仅仅负责本地防务,防备敌方、维护治安等,有的时候还得接受中央军指挥,开赴战场。中央军是曹魏作战主力,分为中军、外军。

      三国早期(曹操时期),各方势力都在扩张发展中,制度都不完善,没有所谓的中军、外军之说。直到曹丕黄初三年,命大将军曹真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才有了中外军的说法。

      曹魏的中军的根基是虎豹骑,虎豹骑最早是曹操亲军,从这也能看出中军的大致作用——保卫君主安全。一般来说,中军是拱卫都城、皇宫的军队,也会参与对外作战,这并不是死规定。

      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都是中军将军,而四镇、四征等确是外军将军,两者不仅有地位上的差别,还有职权上的区别。

      曹魏的中军由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五营组成,其中武卫营为精锐主力,许褚便是武卫将军,负责保卫曹操、曹丕安全。

      中军的统帅便是中领军、中护军,中领军为正,负责皇宫、城内防务,中护军为副负责京城外部防务。司马师借助中护军的职务之便,才能私养3000死士,最后有了发动高平陵之变的资本。

      外军更好理解——中央军驻守地方的军队,外军的指挥权在“都督”手中。司马懿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诸葛诞,都属于四镇将军,也挂有“都督”衔。四镇头衔,只是表面毌丘俭、诸葛诞二人级别高,都督保证了二人手中权力大小。

      毌丘俭是镇东将军,扬州都督,诸葛诞也曾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正是二人能执掌一扬州的外军(都督衔),才有反抗司马氏的资本,不过司马氏实力更为强大。

      司马氏篡魏过程中,为了收拢大权,不断将中军规模扩大,到了后期,司马氏手中握有20万中军,以绝对实力碾压曹魏,自不存在被曹魏翻盘的可能。

      两晋时期,兵制发展逐步完善,能让我们一窥究竟。同曹魏一样,西晋也分中央军、地方军,虽然司马炎下旨罢州兵,但是不少州郡仍握有兵权,这是世家的“特权”。

      东汉时期,大将军为军事首领(其实皇帝才是,只不过被外戚架空),西晋却是“都督中、外诸军事”才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所以司马炎一朝,仅有司马孚担任过,便一直空着,防备权臣篡权。

      中央军同样分为中、外二军,中军也是西晋的精锐以及主力。西晋中军分为宿卫军、牙门军二部,宿卫军拱卫皇宫、京城,牙门军驻守于城外,起着机动部队和预备役的作用。

      宿卫军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而非官方名,它整体建制有六军、四军、六校、二营。六军指领军、护军、左卫军、右卫军、骁骑军、游击军。六军是中军主力,负责守卫皇宫内部宫殿,地位较高于其他宿卫军。

      四军指左右前后四军,每军有1000人,负责皇宫宫门警戒,前后左右表示方位,说白了就是东城门守卫军、西城门守卫军等。

      六校营指原五校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加上新设立的细军校尉。每个校营大约1000人。二营指积弩和积射二营,每营2500人,由积弩、积射将军分别统领。

      太子东宫同样有宿卫力量,也可划归为宿卫军,早期仅有左右卫率,后来又增加前、后卫率和中卫率,一共五军总兵力1万多。

      外军同曹魏一样,中央军派驻地方的军队,一般由带有“都督某州诸军事”头衔的人(大多是西晋宗室)率领,都督制能促进西晋政局安稳,却也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两晋时期,车骑将军没有两汉那么显赫了,当然这里指的是权柄,而非地位,车骑将军还是最高级别的那一波,不过权柄已经归于“都督”手里,东晋皇帝和地方士族平分权力,诸如王敦、桓温都带着“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头衔,而都督也成了权臣标配。

      西晋的中军、外军在内乱中消耗殆尽,使得匈奴、鲜卑、羌、氐等趁虚而入,使得神州陆沉,偏安江左数百年。这算是制度的错,还是人的错?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