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古代百姓分四良三贱,士农工商为四良何为三贱?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这森严的等级,并不仅仅体现在君与臣、官与民之间,就是寻常百姓黔首,也有不可逾越的等级鸿沟,良民和良民之间有差别,良民和贱民之间更是严禁通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世宗雍正皇帝继位,才发生了改变,有一种人才有机会从社会底层一跃升为上等人——当然,一跃而升是后来的事情,在雍正朝,这些人还是嚣张不起来的。

      读者诸君都知道,古代良民分为四种,也就是士农工商,这排名不是按笔画,而是有先后的:知识分子位列第一,以农为本,所以农民位居次席,百工匠人也不可或缺,位居第三,商人口碑不佳但也不能没有,所以叨陪末座。

      四良士农工商,除了他们,社会上还有三贱,这些人官方的称号叫做“贱籍”,比如宋江、李逵都属于贱籍,他们不可以入学读书,不许与良民通婚,更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说,如果不先造反再招安,宋江李逵一辈子都不能当官。

      宋江这个“郓城县押司”,看着风光无限,但是他跟李逵一样,都属于“隶卒”一类,也就是三贱之第三。

      排在宋江李逵之前的,是阎婆惜那类人,李师师也是,她们的统称叫做“倡优”。请注意,倡字是人字旁而不是女字旁,跟大家所理解的不一样,只卖艺也算。

      倡优为三贱之第二,那么排在首位的是什么人呢?卢俊义家的管家李固和李应家的鬼脸儿杜兴就是——奴仆。

      与士农工商相对,奴仆、倡优、隶卒被称为三贱。在清朝雍正继位之前,贱籍有着严格的划分,替官府办事的人,也分良贱:比如看守库银的“库丁”、看粮库的“斗级”、临时客串差役的“民壮”,都是良民,而皂隶(只能穿黑色制服,故名)、马快、门子、弓兵、仵作、巡捕营番役,统统属于贱籍。

      如果浪子燕青生在清朝,而他的身份又是卢俊义的“长随”,那么很不幸,他也属于贱籍。即使卢俊义(本主)解除了他的奴仆身份,其后代也要到第三辈才可以读书、考试、做官。即使做了官,上面也有一个无法穿破的顶棚,《大清会典》规定:京官不得至京堂,外官不得至三品。

      所谓京堂,就是六部堂官——尚书侍郎都有公开处理政务的大堂,故而被称作堂官。而外官三品,也就是说他们在朝最大能做到六部郎中、给事中,尚书侍郎左右副都御史是当不成的;外放做官,臬台(按察使)是此生休想,他们最大只能做到道台,永远也带不上红顶子。

      这种情况在雍正元年发生了改变,起因就是年羹尧之子年熙的一道奏折。

      这个年熙,就是被雍正下旨“过继”给隆科多的那个,当然,过继的时间不是年羹尧西北建功之后,因为年熙是雍正二年十一月过继的,而且马上就死了,卒年二十岁,所以他也没有被隆科多年羹尧牵连(他弟弟年富被雍正杀了)。

      在过继给隆科多之前,也就是雍正元年,时任监察御史的年熙给雍正皇帝上书:山西、陕西的乐户(世代为倡优)原本都是建文帝忠臣之后,在“靖难之役”中对抗朱棣,本人身死,妻女都被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世代相传,永为贱民。

      年熙在盛赞雍正仁德的同时,也替那些忠臣之后鸣冤:忠义之后如此沉沦,没有机会重新做人,希望圣上开豁她们的贱籍,准许她们改业从良。

      雍正皇帝看后表示赞同——有传言说雍正在潜邸的时候,也从钟情于贱籍女子。

      读者诸君都知道,雍正皇帝做事一向不喜欢拖泥带水,他由乐户想到其他贱籍,觉得应该一视同仁统统豁免。

      在清朝乃至清朝以前,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贱籍,比如山西陕西有乐户,江南有丐户,浙江有惰民,这些人都是不许读书做官的贱民。

      雍正皇帝大笔一挥:统统豁免贱籍,往后跟士农工商一样待遇。

      但是雍正皇帝的谕旨在太子太保、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后加官军机大臣,成了真宰相)的户部尚书张廷玉那里受到了阻力,于是君臣二人妥协之后折中:贱籍全部开豁,但是他们的子孙要到三代以后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前提是三代之内没有人继续当倡优。

      雍正对倡优的贱籍进行开豁,但并不允许他们乱说乱动。清朝礼亲王昭梿在他的《啸亭杂录》里,就记载了“世宗(雍正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杖杀优伶”:

      世宗万几之暇,罕御声色。偶观杂剧,有演《绣襦》院本《郑儋打子》之剧,曲伎俱佳,上喜赐食。其伶偶问今常州守为谁者(戏中郑儋乃常州刺史),上勃然大怒曰:“汝优伶贱辈,何可擅问官守?其风实不可长。”因将其立毙杖下,其严明也若此。

      很多人据此说雍正刻薄寡恩,但是细细想来,雍正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大错,上学的时候咱们都学过《五代史伶官传序》,那里面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教训是惨痛的:“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倡优被雍正开豁贱籍,有了平民身份,但并不能干预朝政,这种情况到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又发生了根本改变,促成这个改变的,就是那个慈禧太后,他丈夫咸丰皇帝也不怎么样:与大臣(陆懋宗)为了一个优伶(男的)争风吃醋。

      从慈禧掌权开始,倡优伶人才算一跃而成人上之人,不但普通贵妇闺秀颠倒痴迷,就是王公大臣也学着粉墨登场,不会唱几句岔曲,想当知府道台乃至将军都统都很难。

      在清朝,优伶很能赚钱是真的,但他们像在后唐李存勖手下那样手握兵权的,还真没有。后唐庄宗李存勖手下最有名的三个优伶:郭门高(原名郭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为从马直指挥使;景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史彦琼为武德使,魏博六州之政皆决彦琼,自留守王正言而下,皆俯首承事之……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