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朝,其实还是很富有历史意义的。至少来说,当年蒙古人从草原来到了内地,一改过去游牧迁徙的生活本质。这对于蒙古人应该是很大的一次历史转变吧,所以这种现实对于蒙古人是带着很大骄傲的,以至于后来他们总是在想方设法改变“历史”,不去重视真实事件的发生。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蒙古人史料中与我国史料认知不同的地方以及有关元朝认知的不同原因。
蒙古人的史料记载,与我国史料到底有哪些不同?对比之下才见差距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说明一件事,我们不可能对整个蒙人历史与我国历史相对比,还是以元朝这个王朝为轴心,来看其不同之处吧。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河套地区的正确属位,所谓河套,它是指黄河沿着贺兰山一路朝北至阴山转向东方,再绕吕梁山向南环绕,如此几乎就如同一个汉字“几”字的形状,所以被称为河套。
河套包括了宁夏、内蒙古、陕西的部分地区。当然,河套又有东、西、前、后套之说,比如前套为敕勒川与呼和浩特平原,而后套则指巴彦淖尔平原。如此前、后套又被总称为东套,多指蒙古部分,银川平原一带是被称为西套的。
如此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个河套的地盘实际上一直就隶属于中原王朝。只不过后来有一部分被蒙古占领,至秦国时期,才重新收复此地区。
但打开蒙古人的史料却不一样,他们一度认为河套应该是蒙古的,是秦朝人将这个地方掠夺,然后修起了长城,进而发生了引导世人错误认知的。这显然不尊重历史,也不注重事实。
其次,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真实存在,并出处详细的王朝。本着有一说一的事实,虽然有点屈辱的意味,但历史还是记录了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政府的事实。
可是,这一点在蒙古教科书中却被颠覆,他们从不觉得元朝是中原土地上的王朝,而是属于整个蒙古帝国的。后来因为汉人朱元璋造反,加之蒙古内部政局不稳,中原这一地区才在蒙古版图中消失。
这个方法是不是够天真?反正不认清历史的人不在少数,我们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文化竟然只是蒙古人的产物,真不忍直视。
当然,这还不是结束,因为就清朝王朝的存在也发生了重大的认知错误。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认知,而是人为。
其原因就是,蒙古认为清朝的时候,蒙古人一度被清朝所把控,是自己后来历经艰辛地奋斗,才终于重新拥有了现在这么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
这种认为显然是将历史全部抹煞,然后鼓吹整个亚欧大陆都应该是其大蒙古帝国的天下,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最终失去了这硕大的帝国。
看看,这就是所谓的颠倒黑白了吧?你蒙古国的诞生不过是公元1206年的事,当时不过是铁木真的名字成为了蒙古人的旗帜,如此才有了蒙古帝国之说。
实事求是的讲,蒙古确实一度中兴,铁木真的后代不断四处打拼,东至日本海,西到地中海,北边跨越了西伯利亚,南面到了波斯湾。这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格局,总面积约三千余万平方公里。
但这必须要先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原王朝的一直存在,其次才是蒙古不断侵略与夺取的现实。说其夺取是地盘,相信人们都了解,蒙古兵当年更爱的是真金白银,所以他们的战争多为财物的掠夺,然后才是所谓的建设国家。
可惜的是,当时他们蒙古帝国本身就因汗国之间联盟而存在,却又因内部不团结带来动荡。特别是带领他们的领袖蒙哥一死,整个所谓的蒙古帝国也就功亏一篑了。
有关元朝的不同认知,为何会有差距产生?儒家学派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其实,蒙古人与我国有差距的地方,不只是国度、出处之类的分歧。就拿元朝这个王朝来说,蒙古人史料中的记载与我国史料也不尽相同。
本身同为一部历史,就是一个元朝而已,为何换了个地方就会产生差距呢?其实,除了蒙古人自以为的“事实”之外,还有一部分就是当时儒家文化与蒙古文化产生的差异。所谓高度不同,认知也不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不得不提的儒家知识分子就被推到了前台,他们作为一个历史记录者的工作人员,因为自身认知狭窄的现实,从而让很多虚妄的认知被显现出来。
比如,当年的元朝皇帝早年生活在大漠,而这大漠本身就是一个蒙古帝古的联盟国。前面已经说过了,所谓的蒙古帝国原本就是几个汗国联合而来的,但基于人家南征北战的范围大,相比中原内地的人眼界更宽是一个事实。
在这样的基础上,元朝主管中原后就在原本的封建制度中加入了更多的自治制度。应该说这才是文化的碰撞,昔日儒家眼中所看到的独裁、一呼百应在这里都变成了“大主意我拿,小问题你自己看着办”的自由发挥。
如此一来国内就出现了各种多元化,比如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包括语言文字。这时儒家眼里的认知明显不能承受该多元化的现实,他若非要将元朝按着自古以来的封建王朝制度来记载,显然就对不上蒙古那多元、复合型的朝代历史了。
另外,元朝并不是传统的中原王朝制度的衍体,它更多的是保持了蒙古帝国治理天下的率性。在过去的王朝,国家将生意人看成社会发展的低端行为,相反农业才是首恒不变的重中之重。
但元朝保持的率性让他们以经济为主,农业为辅,于是,儒家在此时的身份地位大大降低,他们再对于元朝的认知就更加不屑与有色视之。
其实,人家元朝重视经济也不过是因为比中原内地接触商业文明更早一些。就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兴,事实上也是发生在元朝的。走出去,赚大钱,做大生意,这才是元朝时期认为重要的东西,而非整日在家“之呼者也”。
这对于儒家的学问之说造成一定的冲击,虽然元朝在某种程度上是提升了中原国民认知与思想的,可于儒者眼里来看,这却是一种礼崩乐坏的行为。如此蒙古人眼中的元朝怎么可能与我国史料中的元朝相提并论呢?
当然,不得不承认,元朝入主中原也是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国度。因为当他们来到中原之后,也马上使用了很多中原王朝贯用的治理手法,比如说封候、食邑、世袭等制度的运用。
但这不能说是完全照搬中原管理机制,因为在蒙古帝国的体制里,这些手法早就被运用了。那些汗王们不仅享受食邑这一现实,其食邑之内的经济、行政、财政,包括兵权,都是被视为合法享受的。
这是不是就与中原内地世袭制度相当了?祖辈为官世代有官做,父亲是候,是王,下一代也拥有这样的高起点。这是多么相似的地方,可为什么儒家认为元朝只是学习中原制度,而不是本制上的封建制度呢?如此没有差异也就不可能了。
当然,有关元朝的事,蒙古人与我国史料记载中不同的地方肯定还很多,而且也包括元朝之外的众多方面。但本着文化不同,看法与认知不同的原理,也就必须要承认这些差距,各人尊重自己国内的历史,这样恐怕更能让心理层面平衡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