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清朝有8位大臣获得“文正”谥号,其中包括曾国藩,谁最名不副实

    “文正”谥号尊贵无比,清朝共有八位大臣获此谥号,或是清朝的国之重臣,或是皇帝的老师,地位尊崇,于清朝的社稷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曾国藩,也是大家熟知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李鸿藻和孙家鼐。

    文人梦寐以求的谥号

    在宋朝之后,“文正”这个谥号就成为在朝为官的文人的终极精神追求。因为司马光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将“文正”这个谥号推向了顶峰,成为千万人仰望的高山之巅。

    历史上获得这个谥号的人,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等,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以“文正”作为谥号的人历史上不超过三十人,清朝的统治长达三百年,仅有八人得获此殊荣,而这八人中还有一些人是配不上这个谥号的。

    德不配位的曹振镛

    获谥“文正”是一份天大的殊荣,既要有才干还要有德行,更重要的是于社稷于百姓有功,可谓是古代的“六边形战士”。

    若要给这八位大臣按照贡献排个名次,第一名是谁难以抉择,但最后一名却毫无争议。

    这个人就是曹振镛。此人德不配位,无甚功绩,他的一生并未留下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清史稿·曹振镛传》也不过七百字。

    正应了他名字中的“庸”,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为了不犯错所以不办事,在其位不谋其政。

    可以说他就是清朝版“孙连城”,孙连城还有观星的爱好,而曹振镛的爱好是磕头。

    曹振镛是三朝元老,担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多年来身居高位还能在政治斗争中屹立不倒。

    有人向曹振镛请教其中的秘诀,他回答:“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简而言之就是 “少说话多磕头”。

    尽管被世人戏称为“磕头宰相”,但曹振镛毫不在意,反而对道光皇帝处处迎合。

    道光皇帝为了整治官场奢靡之风,决心推行勤俭节约政策,曹振镛立马响应,他在朝服下面的裤子上打了补丁,在跪拜间故意将补丁露出来,道光帝龙颜大悦,直夸他“恭俭惟德”。

    曹振镛还想出一些办法减轻道光皇帝的政务负担,道光皇帝每天都要批很多奏折,认真看时间不够,不认真看怕遗漏什么。

    于是曹振镛建议皇帝在奏章里挑错字,以此来谴责臣子,那么大臣们都会觉得皇帝明察秋毫,不敢懈怠,这一办法很合道光皇帝的心思。

    曹振镛把当时官场弄得乌烟瘴气,朝野上下纷纷效仿他“少说话多磕头”的为官之道,每天不思索如何为百姓做实事,只想着如何讨好道光皇帝,曹振镛去世之后,这种风气都未能转换过来。

    曹振镛一生最主要的功绩就是讨得了道光皇帝的欢心,道光皇帝盛赞他“人品端方、最可倚重”,足可以担得起“文”这个字,最终在曹振镛死后给了他“文正公”的称号。

    而为清朝收复了新疆的左宗棠仅得到“文襄”这一谥号,两厢对比,甚是讽刺。

    尽管曹振镛获得了“文正”这一谥号,但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时间会给出最公正的评价,德不配位的人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文正公曾国藩

    如果说曹振镛是德不配位,那么曾国藩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文正公”,后世提起曾国藩时多称他为“曾文正”或者“曾文正公”,他的一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大理想均实现了。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一生以“为政以耐烦”为行为准则,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他组建了精锐部队“湘军”,并且带领湘军攻破了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南京,最终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

    曾国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看到了西方思潮正在缓慢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于是他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在他的提议下,中国的第一艘轮船得以建造,第一批西方书籍得以引进,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得以出国学习,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人物。

    咸丰皇帝临终留下了“克复金陵者,可封郡王”的遗命,仅仅给功勋卓著的曾国藩封郡王实在是委屈了曾国藩,在曾国藩去世后,被追谥“文正”,这才对他一生功绩的盖棺定论。

    其他获此谥号的大臣

    汤斌

    汤斌曾担任过康熙朝的“江宁巡抚”、“工部尚书”这样的肥差,然而在他去世后只留下了八两银子的遗产,两袖清风,高风亮节,堪为文人表率。

    但他时运不济,受到奸党的攻击,深受冤屈,直到乾隆朝时期才给了他应有的待遇,也就是给了他“文正”这一谥号。

    刘统勋

    大家对“刘统勋”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他是《宰相刘罗锅》里面“刘罗锅”刘墉的父亲,历史上的刘墉远没有他的父亲出名,很长一段时间内刘墉一直被称为“刘相之子”。

    历史上的刘统勋是治水名臣,在军事、吏治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为官清廉正直,他去世后乾隆皇帝哭着对大臣们说:

    “朕失一股肱!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朱珪

    朱珪是嘉庆皇帝的老师,在朝为官五十多年。他一生忠君爱国,关心黎民百姓,为百姓呕心沥血,没有半分私心,为官清廉,“服官五十余年,依然寒素”。

    嘉庆皇帝对老师的评价极高,说他是“端人正士”,“持躬正直,砥节清廉,经术淹通,器宇醇厚”。

    “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写尽了朱珪的一生。

    杜受田

    杜受田是咸丰皇帝的老师,出身显赫,其所在的家族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美称。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杜受田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为人纯孝,人品端方。他为了亲自照顾父母,多年以来一直不参加会试,等到四十岁的时候参加会试进入官场。

    杜受田担任过多个职位,在每个职位上都兢兢业业,把心扑在公事上。后面他被选为当时还是四阿哥的咸丰皇帝的老师,给四阿哥登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咸丰帝对他十分依仗,有什么大事都要征询他的意见。

    李鸿藻和孙家鼐

    之前的朱珪和杜受田均为皇帝的老师,随着时间的发展,清朝给皇帝的老师谥号“文正”逐渐成为定式,李鸿藻和孙家鼐被赐“文正”谥号就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两人在才干贡献方面其实并没有达标,只是因为他们是皇帝的老师,且没有犯什么大错。

    当然,这也与清王朝走向衰落有关系,清王朝是封建王朝的余晖,在新旧思潮的交替下,传统地主阶级逐渐没落,没有如先前一般的德才兼备的文人表率出现也不奇怪。

    “文正”谥号是对一个文人的至高无上的评价,清朝这八位获“文正”的大臣,有的实至名归,有的因为身份获得的大臣,还有曹振镛这般德不配位的大臣,如果要为他们排个名,曹振镛必定是垫底的那个。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4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0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1“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6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7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8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