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招安是《水浒传》的一大败笔吗?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讲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好汉聚义水泊梁山,后接受朝廷招安,最终死伤无数惨淡收场的故事。对于这一故事,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评价,特别是对故事中“招安”一事,更是众说纷纭,评价不一。

    很多人都认为招安一节是《水浒传》的一大败笔,当然也不乏不同的声音。那么招安一节在整个故事体系当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作者施耐庵在设置这一情节的时候到底有何深刻用意呢?这些问题或许永远都不会有定论,但是作为读者,每个人都有对作品进行评价的资格和权利,笔者认为,抛开个人喜好回归文本,或许会听到一个发自内心的声音。

    可以说招安在整个故事体系当中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存在的,前半部分轰轰烈烈,大快人心,而招安之后却是凄惨不堪,让人气愤填膺。那么作者施耐庵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来设置这一情节的呢?笔者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宋江这一人物形象。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是随意设置的,其中一个至关紧要的因素就是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说故事情节是由人物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写作者的巨大作用。

    插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著名作家金庸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有一次要外出,就委托好友倪匡代笔,然而在小说里倪匡把阿紫的眼睛给“写”瞎了,等金庸回来之后就告诉他:我把你的阿紫的眼睛给弄瞎了。金庸一挥手,说:没事儿,我再让她复明。……但是我们还得注意,不管是失明还是复明,两位作家都是严格按照各色人物的性格特点来设置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情节的。同样,几百年前的施耐庵也是如此。

    招安是由宋江的性格特点决定的。宋江原是山东郓城县的一个押司,他自己也说“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虽无功名,但也算半个知识分子了,在他的思想中带有传统知识分子最典型的观念——忠君爱国。可是丰满的理想在残酷现实的压榨下变得越来越渺茫,被刺配江州的宋江酒后壮胆,没管住自己的那双手,题了几句不合当时政治言论的诗词,闯下了弥天大祸,被判斩立决。但好在宋江人缘极好,可以说是黑白两道通吃,侥幸捡回了一条命,落草水泊梁山,再一次开始了他追逐理想的努力。

    不得不说宋江是非常执着的,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放弃心中那份执念——忠君,报国,这也是很多传统知识分子身上的特点。所以在落草水泊梁山之后他似乎又找到了一条实现理想的捷径——招安。在这里还想再说说另一个人物——林冲,这两个形象之间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首先,两人都是朝廷旧吏;

    其次,都曾被刺面发配,用书里的话说叫“贼配军”;

    再者,同在水泊梁山落草。

    但是这二人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追求不同,林冲追求的是稳定的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依附当时朝廷的体制,安安稳稳地做自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我不惹你,你也别来惹我,即使蒙受不白之冤,到了沧州牢城营他还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自己好好改造,有朝一日定能夫妻团聚,再享幸福,最后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之下才无奈落草,直到这时林冲才彻底死心,不再痴心妄想了,他的心里装的不再是那个不切实际的梦,而是仇恨,对高俅的仇恨,可以说已经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而宋江就不同了,他的追求要比林冲大得多,宋江是有政治抱负抑或说政治野心的;

    再者,同样是无奈落草,宋江的内心要比林冲强大得多,执着得多,不管朝廷如何对待自己,依然无法动摇他的初衷,朝廷虐他千百遍,他待朝廷如初恋,甚至可以说恰恰是落草水泊梁山成全了宋公明。

    有宋江忠君报国的性格特点作为前提,而且此人又如此执着坚定,那么此后招安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这完全符合宋江的性格特点,甚至可以说只要宋江坐上了梁山的头把交椅,接受朝廷招安就已经成了一个必然。此外,这其中也有宋江对梁山泊前途的考虑,也是对众家兄弟生前身后名誉的一片良苦用心,从这一角度说,宋江不仅仅是个山大王,更是一个有眼光的领导者,他在接受招安的时候未必就想不到日后的下场将是悲惨的,可是在两者之间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忠,这也再次印证了宋江的身上有着太多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子。

    分析完了文本再来看看作者施耐庵。施耐庵是江苏人,生于元末,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而且是与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同榜,由此可见施耐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统知识分子,但是元朝的知识分子是非常不受待见的,俗话说“十儒九丐”嘛。他曾在浙江钱塘为官三年,后来因不满官场黑暗而弃官回乡,而且还参加过张士诚的抗元起义。

    《水浒传》中的故事虽然很多都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已久,但是施耐庵在整理的基础上也做了大量的再创作,而参加抗元起义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经验。照此说来,那施耐庵理应站在起义者的立场上来歌颂造反的伟大,反抗的可敬,那么招安一说就应当是对宋江等人的一种强烈谴责和批判,身为起义者怎能甘心当投降派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施耐庵到底还是一个知识分子,传统的忠义礼智信等观念早已融入血肉,至于他对宋江的态度究竟是歌颂还是批判,笔者认为在《水浒传》的最后一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中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因此,宋江的身上也或多或少地承载了施耐庵本人的某些愿望,即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心境,可是无奈时代背景的因素,结局无法突破客观历史,最终只能是个悲剧。

    说了这么多,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招安一节并不能视作是《水浒传》的一大败笔,相反,正是招安这一转折使得宋江这一形象变得更加鲜明突出,有血有肉,而人物形象又是任何一部小说的灵魂所在,所以笔者认为招安一节恰恰是《水浒传》这部作品本身最大的成功之处。

  • 热点推荐
    01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2商朝皇帝姓什么?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5“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