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胡林翼劝说曾国藩当皇帝为何会失败

      反还是不反,这是个问题

      咸丰皇帝的突然驾崩,让驻扎在安庆英王府的曾国藩惊恐不已。他清楚地知道,一场更大的战争厮杀,已经扑面而来。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已经不可能避免。

      不管朝廷局势如何变化,该尽的臣子礼仪还是要尽到的。所以曾国藩下令,湘军暂时延缓进攻,所有大军披麻戴孝,并在主营内设置大行皇帝的牌位,所有文武百官对其三跪九拜,并且放声大哭。

      正当文武百官天天哭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胡林翼从湖北姗姗而来。他自然也要对着咸丰皇帝的牌位大哭一场。放声痛哭后,曾国藩为其置办酒宴,为这位好友接风洗尘。在酒足饭饱后,这两人就开始了秉烛长谈,就当前的局势交换了各自的意见。

      他们两人的这段对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诡异的对话。因为这段对话的内容,相当“劲爆”,一旦传出去,曾国藩肯定必死无疑。但是这些对话的内容,却被记录在了《曾国藩家书》中。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在这次对话中,曾、胡除了对咸丰皇帝壮年驾崩惋惜外,他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当朝权力的重新分配。曾、胡认为,咸丰皇帝在临终前,宁可指派八个顾命大臣管理朝政,也要把自己的亲弟弟恭亲王排除在外,如此冷落这位德才兼备的亲弟,肯定会给大清留下一个深深的隐患。

      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和胡林翼一致认为,由于新皇年幼,今后的大清政权,一定会出现太后、恭亲王、八大辅政大臣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国家的事情就难办了,湘军的事情就更难办了。

      如今的湘军因为攻陷了安庆,已经威震天下,但是曾国藩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虽然湘军名噪一时,但是如果不找到一条归路,湘军一定难逃“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从这三股势力中找到一个安稳的靠山,这甚至比和太平军战斗都要重要。

      话虽如此,但是没有人知道朝廷的三足中谁能最终获胜,更没有人能知道谁将掌握这最高的权力,因此曾国藩心里根本就没底,他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谈话的屋子已经变成了黑漆漆的一片。这种没有丝毫光明的黑暗,正好呼应了曾国藩此时此刻的心情,他为大清的前途担忧不已,更为湘军的何去何从困惑不已。

      到了最后,烦恼无边的曾国藩站了起来,他在屋里来回地踱步。内忧外患、国君年少、宗庙不和、女人执政,这种种坏事充满了曾国藩的脑袋。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大清即将迎来一场惊天巨变,而在这场大战前,自己必须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曾国藩思索是投靠太后,还是投靠恭亲王,还是与八大辅政大臣交好的时候,胡林翼给曾国藩指了另外一条“明路”,一条让曾国藩完全不知所措、震惊不已的“大路”。

      “来安庆前,左宗棠让我捎来一封信。”说完,胡林翼就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个信匣。

      听见这句话后,曾国藩立刻把灯点燃。他接过信匣,抽出信纸,然后仔细地端详起来。只见信上面写了一副对联: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这四句话,让曾国藩触目惊心,震惊不已呀。特别是最后两个字,那就是要谋朝篡位,教唆我造反呀。因为“鼎”,就是问鼎中原、问鼎天下的意思。左宗棠和胡林翼的意思很明白:怎么样,老大?天下大势已明,眼见太平军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夺取天下!

      面对这个部下的意见,手捧着这封“逼反”的信件,曾国藩的心里一阵发冷。他的手掌已经布满了汗水,而他更是一句话也不敢说。

      而曾国藩对面的胡林翼,也是呆呆地看着曾国藩,也一句话不敢说。

      几乎同一时间,这两个人都沉默了,空气也凝重了起来,周围更是像死一般的寂静。

      沉默呀,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此时此刻,曾国藩只要一句话,他麾下的10万湘军就会改变中国的历史,曾国藩也会将那个腐朽无比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全部踩在脚下!但是这句话,曾国藩始终没有说出来。

      对曾国藩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他没有突破这个束缚的能力,更没有突破这个束缚的决心。有四个因素一直左右着他的行动,让曾国藩一直苦苦支撑着那片天,报答那所谓的“天朝皇恩”。

      第一个因素:曾国藩不会造反。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虽然左宗棠、胡林翼他们支持自己造反,但是李鸿章、彭玉麟这些人会支持吗?他们凭什么要上这条贼船?只要朝廷略施小计,赋予这些人更大的官职,给予他们更大的权力,那么这些人肯定会为大清卖命,而曾国藩的湘军也会在瞬间被瓦解。一支完全被分化瓦解,各自为战的湘军,拿什么去造反?

      第二个因素:曾国藩不能造反。

      咱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曾国藩真的造反了,那么曾国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与哪些人为友,与哪些人为敌,还有自己旗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让曾国藩困惑不已,甚至无计可施。

      与什么人为友,是之前被自己揍得半死的太平军吗?还是之前的主子清朝呢?还是那些只会看戏的洋人呢?与哪些人为敌,是继续攻击的太平军吗?还是清军?还是那些外国侵略者?

      连敌、友的关系都搞不明白,用什么旗号去造反?一支没有旗号的部队,如何招揽四方英杰,进而收买人心?

      综上所述,如果曾国藩真的造反了,那么他只会把局面变成一个“夹心饼干”,而他的湘军则是“夹心”的那部分,最后只能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之,完全覆灭。

      第三个因素:曾国藩不愿造反。

      咱们都知道,曾国藩非常精通相面之术,他还为此写过一本叫《冰鉴》的相面书。据说这本书现在还卖得很火。

      在这本书中,曾国藩看透了自己的面相,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帝王之相。虽然曾国藩常常说自己是“蟒龙转世”,但是蟒龙终究不是龙,它就是一条蟒蛇。如果蟒蛇想变成真龙,那根本就是一个痴人说梦的故事,更是一个荒诞可笑的传说。

      第四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曾国藩不想造反。

      从出生到现在,曾国藩一直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虽然他靠战功获得了无上的荣耀,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流淌着读书人的血。

      曾国藩从六岁开始读书,一直到现在建功立业为止,曾国藩一直接受着儒家学说的思想教育。因为他一直学习忠君爱国的儒学思想,所以曾国藩一直恪守儒家的仁、义、智、礼、信,并且一直恪守如一,多年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如果现在曾国藩选择了造反,那么在儒学里,这就叫“不忠”,如果造反失败,曾国藩一定会猪狗不如,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即使侥幸成功了,曾国藩也要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他一生的抱负和名节都将不复存在,而且他的下半辈子,一定会活在道德沦陷的煎熬中,更不会诞生那位“一代完人”。

      综上所述,因为不能、不愿、不会、不想这四个因素,曾国藩誓死不背叛大清,他誓要与这个无药可救、腐败到底的王朝共存亡。

      曾国藩的最终选择

      既然有了自己的答案,当曾国藩第二次面对这封咄咄逼人、杀气腾腾的造反信时,他反而释怀了很多。曾国藩心平气和、语气深长地对胡林翼说道:“润之(胡林翼的字),这副对联甚是工整,但也不够完美,如果改换一个字,那么这副对联就堪称完美了。”

      “哪个字?”胡林翼兴奋地问道。

      “这个‘似’字,要改成‘未’字,那就更完美了。”这是曾国藩自信的回答。

      经过曾国藩这么一改,这副对联变成了: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改后的这副对联,它的意思完全来了一个乾坤倒转,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面对这种结果,胡林翼也没有再说什么。他清楚地知道,如果再劝说下去,无疑就是自取其辱。既然你选择了这一与大清共存亡的路,那么兄弟我也不说什么了,只能祝你一路平安、事事如意了。

      两天之后,胡林翼选择了离开。这次安庆之行,胡林翼可算是白跑一趟。本来他梦想着能够说服曾国藩,让他为了天下苍生,选择一条截然相反的路,但是胡林翼的这个美丽的梦想,被曾国藩无情地打碎了。

      好吧,既然你要离开,那么我也不挽留了。胡林翼走的时候,曾国藩亲自为老友送别,他目送着胡林翼慢慢地走远,直到看不见为止。此时此刻的曾国藩,绝对不会想到,这次他与胡林翼的分手,居然成为了他们的永别。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二十六日,胡林翼积劳成疾,多次吐血不止,最终病死在武昌,享年50岁。按照现在的定义,胡林翼应该算是因公殉职吧。

      胡林翼的突然逝世,让曾国藩悲愤不已,从此以后,大清少了一个中兴能臣,而自己更是少了一个好帮手、好战友。

      最后,曾国藩悲痛地写道:“赤心以忧国家,小心以事友朋,苦心以护诸将,天下宁复有似斯人者哉。”

      曾国藩评价胡林翼的后面三句话,是胡林翼一生真实的写照。但是第一句话,对国家有一颗赤胆忠心,通过上面的故事,我却不敢苟同。或者说,上面那个胡林翼蓄意谋反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杜撰,是为了映衬曾国藩高大形象的一个传说。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胡林翼死得真不是时候。因为当下正是大清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湘军的前途也扑朔迷离。如今曾国藩失去了这个好帮手,他就只能一个人带领这支部队,一个人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了。

      虽然在历史上,有没有胡林翼怂恿曾造反这件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反与不反的问题上,曾国藩无疑选择了后者。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跟别人没有丝毫的关系。

      也许在未来,当曾国藩经历了那场惊天事变,导致自己被千夫所指,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他会后悔今天的选择。

      但是不管怎样,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就应该由你自己负责。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5“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