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的郑和宝船)
5.明清海禁,落日余晖
郑和死后的明朝,嫌下西洋费钱,把船队裁撤了。叱咤全球的郑和宝船,拆的拆,毁的毁。16世纪早期的明朝海军,已远远落后西方。与荷兰战舰交过手的晚明名臣南居益,认为明朝水师比荷兰战舰“万难接济战”。明朝与荷兰人争夺澎湖列岛的“澎湖水战”虽然惨胜,但十二艘荷兰战船,击毁明朝战船七十多艘。最后在明朝数万水师重围下安然离去。明王朝之所以对荷兰霸占台湾无奈,归根结底还因海军实力。
然而却有一支舰队横空出世,再次捍卫了中国战船的尊严———郑家水师。它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郑成功,而它的缔造者,却是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海盗出身的郑芝龙积极学习荷兰人的造船技术。明朝官员说他的战船“皆制自外番(荷兰人),艨艟高大坚致”。他接受明王朝“招安”成为福建副总兵后,在料罗湾海战和湄洲岛海战中两次重创荷兰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当时北至日本北海道,南至印度尼西亚的海洋航线,各国船只都必须购买郑家的“令旗”才可平安通行。晚明的最后十五年,按照西方人的说法,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涌入中国,中国商品远销世界。强大的郑家舰队,捍卫着中国古代海洋最后的繁荣。
明王朝的灭亡,却令郑家舰队的声威到达历史顶点。郑成功于1661年收复台湾,以南明“延平郡王”的身份在当地建立“明郑政权”。这时代郑家舰队已经出现了“熕船”,即长100多米,配备大小火炮上百门的顶级炮船。这种战船以中国传统福船为基础,吸收西方同时期在火力配置技术上的优点,其名字中的“熕”,正是一种改装自西方加农炮的巨炮,重达3000斤。在每艘熕船上,千斤重量以上的火炮多达20门。堪称当时世界海洋的巨无霸战舰。
凭这样强大的舰队,“明郑政权”不但继承了郑芝龙时代的海洋霸权,更通航世界。他们与印度的英国人建立贸易往来。这是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海军再次进入印度洋流域。除了与清王朝的战争外,明郑舰队还曾两次与荷兰舰队的碰撞。一次是公元1668年,明郑舰队以熕船为先锋,驱逐了窜犯台湾基隆的荷兰舰队,次年春天,一支20艘战船规模的荷兰舰队前来复仇,结果在澎湖外海看到明郑舰队的风姿后,吓得一炮不放就逃了。
清王朝收复台湾后,明郑舰队或被裁撤,或被转为陆军,比如明郑舰队的名将林兴珠,后来还以陆军的身份参加了对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再后来的清王朝更是闭关锁国,裁撤海军。清朝鸦片战争前中国海军的船只,最大的长度不过27米,乾隆时代,英国马嘎尼使团访华,回去后狂妄地说:一艘英国战舰就可以征服整个中国海。不到半个世纪,他们就说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