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太极拳的来历和太极拳文化 太极拳的由来介绍

      经历史考证,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祖、著名拳师陈王廷所创,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可追朔到陈氏始祖陈卜。陈卜原籍在山西泽州郡 (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明洪武5年 (公元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 (今沁阳)。

      当时,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受近邻乡民敬重,所以当地人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 (解放后,陈卜庄划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

      后来,因陈卜庄地势比较低洼,经常遭受洪涝,所以陈卜一家又迁居到距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有一段深沟仍保留至今),所以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家族不断壮大,常杨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卜定居陈家沟以后,开始垦荒种田,兴家立业。随着家族不断壮大,到第七世开始分家。为了家园安全,地方安宁,于是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武艺。这期间,陈氏家史文字记载很少,大多为口传。直到1711年,陈氏第十世祖陈庚为陈卜立碑,才开始简要记述陈卜史实。

      但间隔已有300余年,其间的人物、事迹及有关拳术多有疏漏。所以关于拳艺、人物、事迹的文字记载,仅从陈氏第九世祖陈王庭记起。 陈王庭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声望。

      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道家导引、吐纳之养生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内功拳,称为太极拳。

      因创始人姓陈,故人们称之为陈氏太极拳。陈王庭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

      陈王庭的著作因年代久远,许多已经失散,现尚存有《拳经总歌》、《长短句》词一首。词上半首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

      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村民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男女老幼皆练习,世代沿袭,经久不衰,当地至今仍流传着“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 、“会不会,金刚大捣碓。” 的谚语。

      传至十四世陈长兴(字云亭),太极拳又有了一个大的改革与发展。他在祖传老架五个套路的基础上,精炼归纳将太极拳套路创造性地发展成为当今流行的两个套路:一路(大架)和二路(炮捶)。第一路动作大方,以柔为主,以刚为辅。

      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劲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以刚为主,以柔为辅,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棚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

      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后人称这两路拳为太极拳老架。陈长兴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享有盛名,当时人称 “牌位大王”, 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并教有名弟子陈花梅、陈耕耘、杨露禅等。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后人称为新架 (小架)。

      第十五世陈花梅,字鹤齐(1796年-1869年),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为人豪爽,乐善好施,武德高尚、功夫甚纯。自幼师从陈长兴,聪颖善悟、勤学苦练,对太极拳、械无不精通。家住陈家沟西,创建西北拳社,传授太极拳。

      陈花梅一生弟子众多,为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十六世陈五常(1817-1866),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出身武术世家,从小随父陈花梅习练太极拳,功底深厚。

      陈五常为人豪爽,性格刚正,在村里曾多次帮助村民,惩治恶霸而受到当地人们的尊敬。他在村中掌管西北拳社,常置器械于街而不收,以方便村中老幼习练。

      陈德禄、陈田科、陈坤来、陈春山、陈怀清、陈春来、陈绳武等拳师皆出其门下。唐豪赴陈家沟考察太极拳源流时,曾与其子陈德禄、陈田科切磋技艺。

      1866年冬,在一砖窑突然崩塌,他因救护同乡无法脱身而被压死。他这种舍己救人的高尚武德,至今仍被乡里传为佳话。

      十六世陈五典(1821-1889),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出身于武术世家。从小随父陈花梅习练太极拳械。其聪敏颖悟过人,号称“一点通”。在其兄五常帮带下,常与大姐大燕切磋演练。其技艺与其兄齐名。

      1866年其兄去世后,乡亲们推荐其接任其兄掌管村中西北拳社。平日,除习武授徒外,又于沁阳西万、温县北张羌等地设场授拳,为陈氏太极拳的推广普及作出了贡献。

      十六世陈鑫,字品三,他感到陈氏拳术历代均以口传为主,文字著作很少,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遂发愤著书立说,用12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读书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是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一篇。

      此外,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著作。

      十七世陈发科,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有杰出的贡献。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术。以其刚柔相济,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技术极好,与人较手时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高超击法将人跌出,因其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

      为普及陈氏太极拳做出很大贡献。 十八世陈照丕,字绩甫。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

      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巨大贡献,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崇拜,为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目前陈家沟所练的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 (炮捶),新架一、二路 (炮捶),小架一、二路,太极推手、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

      这些套路,从风格上,技击应用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传统风格。 陈氏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流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杨式、孙式、吴式、武式四大派系,有着各自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