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朝对于琉球的“忠心耿耿”也是颇为感动,明武宗朱厚照就下旨:琉球久守节义,特许一年一贡。到了清朝时期,琉球王国在归属日本萨摩藩的同时也坚持保证和清朝的宗藩关系,这时候的目的除了继续贸易关系外,更是为了通过清朝的册封而限制萨摩藩对琉球的侵略。
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1875年,日本明治政府强逼琉球断绝和清朝的关系。而琉球国王尚泰在写给明治天皇的反对信中更加是如此描述清朝跟琉球的关系:自归清国版图,以其保护声援,乃可无忧外患,自建为国。有古来风俗之礼乐政刑、自由不羁之权利,上下雍睦,安居乐业,若离清国必失自由权利而招掣肘之累,国家岂可永葆?
常蒙受两国仁惠抚恤,皇国与中国之厚恩,两国实为父母之国,若不得向父国派遣使节,必然弃绝父子之道,若父子之道既绝,累世之恩既忘,何以为人,何以为国。
可见,宗藩关系对汉文化圈内人的思想影响之深厚。
不过呢,随着19世纪欧洲列强对亚洲的侵略,清朝的附属国不是被吞并就是沦为殖民地,清朝的宗藩体系崩塌后,也开始逐渐建立近代化的外交,比如和大韩帝国,日本帝国都建立了平等外交。(来自学史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