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吕碧城,作为《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闻名20世纪初京津地区。她的诗词创作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才华,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石评梅终年不满二十七岁,创作生涯仅仅六年,但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体裁,她都曾驾驭过;关于张爱玲,1961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夏志清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高度评价这位中国现代女作家,认为《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出色的中篇小说”。
吕碧城
吕碧城(1883年-1943年) ,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吕碧城和她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当有人告诉他这其实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惊讶得不能相信。
在吕碧城的许多文章中,她都谈到怎样建立一个强国的想法。她认为在这竞争的世界,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视二万万女子的力量。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世人,济世救民。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吕碧城被聘为总统府秘书,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是黑暗的官场让她觉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野心昭昭时,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1995年9月8日夜(中秋节)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公寓内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生前指定林式同为遗嘱执行人。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惠泽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张错、高全之、张绍迁、许媛翔等人携带出海,撒于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