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南牌坊位于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云书院的雅草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系为表彰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又功而立。明嘉靖三十三年(1954),年仅十八岁的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五千土兵奔赴江浙一代抗击倭寇。土兵善使钩刀,队列灵活,骁勇善战,王江径一役歼敌一千九百余人,明史称“自有倭寇以来,东南用兵未有逾此者,此其第一功云”,立“子孙永享”牌坊以昭纪。
土司德政碑立于司城衙署遗址左侧,由青石雕凿而成。碑高2.74米,宽1.2米,腹背刻字,上有石帽盖顶,旁扶石柱。此碑是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2月永顺土官为永顺等处宣慰使彭泓海歌功颂德而建。碑头篆书“甘棠遗爱”四字。正碑两侧有一对联:“一片石铭恩德厚,千秋歌颂山河新”。正中刻有“钦命世镇湖广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都督府致仕恩爵主爷中涵德政碑”。碑文记述了所辖58旗、380洞军民怀念彭泓海之德政以及“尝闻恩可结民心,不能使民心之不忘记,功可显当时,不能使后世之取法”的土司统治信条。
土司古墓群多集中于司城紫金山、雅草坪、帕桶湖三个地方,其中以紫金山最多。据勘察,紫金山一处共有土司王及其贵族坟墓109座。彭福石冲以后的土司、土官及其眷属,都分别埋葬在这里。古墓的规模大小,视其官爵而定。从已挖开的30多座古墓来看,基本形式是用土砖拱成半圆形,墓前有石人石马,四周筑有围墙,进出必经铁门。墓室四壁上刻有精美的花草图案和龙凤图案。棺材系楠木、梓木做成,用土漆漆成乌黑色,并用铁钩悬挂在石室之内。随葬器物也极为丰富,有金花、金譬、发插、耳环、莲蓬等金银饰物,还有各种玉器等。明代一些名土司彭显英、彭冀南等人的坟墓至今尚保存完好。古墓群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