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春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春节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了,追溯历史,能够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正因为历史过于悠久,所以春节的名称也一直在变化。

      春节这个词是袁世凯最先拍板定的

      我们现在称过年为“春节”,历史其实很短暂。

      辛亥革命后,要求改用阳历,一月一日定为新年。虽然当时还以除旧习为名禁止在阴历年搞活动,但是老百姓可不管这个,该怎么过年就怎么过年。

      因为民间的传统习俗根深蒂固,于是1914年,内务部门又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最后是袁世凯批准了“春节”。于是,春节正式成为阴历(农历)新年岁首的特定词。算算日子,也不过一百多年。

      但是春节虽然定为节日,可是当时的政府强行要求大家伙过阳历年,所有过年的仪式,诸如祭祖、贺年甚至贴春联都必须在阳历年的一月一日进行。

      而且为了移风易俗,强迫春节时商店开门,老百姓正常工作,甚至还收缴商店的春节用品和祭祖用品,给老百姓过春节添堵。

      但传统不是一时三刻改得了的,所以在1934年的时候,就废除了强制行为,老百姓继续过起了传统的春节。

      新中国成立后,新年和春节都成为了法定节假日。

      当然,春节这个词语出现的很早了,只不过与过年没什么关系。

      《后汉书·杨震传 》中,“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这里的“春节”是指春天的季节。文天祥的诗中,“春节前三日,江南正小年。”这句这被认为是立春日,而非指过年。

      先秦诸朝代为显示自己的不同 过年的月份都不一样

      春节,我们俗称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吓跑年兽的传说应该家喻户晓的,而年的名称则起于周朝,到西汉是时候才正式固定下来。

      古时先民把昼夜交替的周期定为一“日",而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一“月",而年,《说文》:“年,熟谷也。”就是按照谷物的成熟周期来定的

      因为讲究“岁之元 ,月之元,时之元” 的 “三元合一”,所以最早据说在夏朝时就把阴历正月初一定为新年岁首。不过在那个时代,改朝换代讲究一个“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 ”,所以商、周、秦时期,定的新年岁首是不一样的。

      商朝是十二月初一,而周朝则变为十一月初一,秦朝又提前了一个月定在了十月初一。

      据《史记》载,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

      到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因为儒家强调要“行夏之时”就是恢复夏朝历法 ,于是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于是将正月初一定为夏历新年,随着儒家地位的稳固发展,于是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灭亡。

      春节的起源可能是先秦时期的“腊祭”

      现在常说年味淡了,其实是缺乏了一种仪式感,而人们之所以过年是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

      这种敬神祭祀仪式称为“腊祭”,腊祭始于周代,所有人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

      “腊者,岁终大祭。”

      “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

      古文资料中提到腊祭需要准备很多,比如酿酒、生活、驱赶老鼠、打扫家院,然后腊祭当天要呼朋唤友、欢聚一堂。

      而在古时,腊祭之后还有帝王主导的岁首祭,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就将这两种习俗称为“正腊”。所以有人认为过年的传统是源于古时的腊祭与岁首祭的结合。不过,腊祭的日子并不是元月一日,一开始只是定在十二月,并未具体日子,到南北朝时期才定在了“腊八”日。

      而敬神与祭祖确实也是古人过春节时所必有的仪式。帝王敬神就是敬天,春节时要祭天。到了百姓这里,灶王爷、财神爷都要祭。

      春节时期帝王也要在太庙祭祖,大族人家则会在祠堂祭祖,小户人家也是一样要祭祖宗牌位。

      春节的仪式感还包括拜年时尊卑有序的礼以及走亲访友的友悌等伦理观在内,正是有着种种仪式定式下的社会功能,所以过年的习俗才能一直流传下来。

      清朝的元旦被阳历新年抢走了

      关于过年的热闹,历代诗歌里有很多,最早的大概是晋朝时人写的,“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诗的标题为《元正》,所以春节在那个时候很可能叫元正。当然几千年下来,各朝代管过年叫什么自是有不少不同。

      按照古文记载,先秦时期,“上日”“元日”“改岁”“献岁”都是指称春节第一天的正月初一的。

      比如《尚书·舜典》说舜帝接受尧帝的禅让就在正月初一。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这里就有了上日和元日。

      汉朝的时候因为儒家的缘故大概更喜欢与“三元合一”有关,所以称春节为“三朝”或者“三始”。而因为是正月,所以也有称为“正旦”“正日”的。

      正月一日,是谓正日。——《四民月令》

      正旦朝贺,百僚毕会。——《东观汉记·戴凭传》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最熟悉的元旦一次出现了。

      梁朝的萧子云在《介雅》一诗歌中写道,“四气新元旦,万寿出今朝。”

      同时出现的还有我们同样熟悉的“新年”: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北周庾信《春赋》

      唐朝人所著《晋书》中则解释了元旦。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不过“元旦”虽然早早就出现了,却一直没有成为大年初一的专有名词,唐宋乃至元明时期,人们常用的是“元日”。

      直到清朝时期,元旦才作为春节的正是名称出现,在清朝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中,已经把“元旦”作为类目名。而且有研究者称,在《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有90%以上的地方志中使用了“元旦”一词。

      元日与元旦的不同是,元日只是代表大年初一,而元旦的时间则是与今日的春节假期差不多长。

      大清灭亡后,元旦就被从阴历节日剥离,成为了一月一日的称谓。而后,我们就元旦与春节并行了。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4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0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1“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6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7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8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