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长平之战之后秦国错过灭赵时期,一年后竟打不赢了!

      长平之战中赵国元气大伤,基本上已经无力独自反抗秦国的进攻,那么为何仅仅一年的时间不到,当秦国再次进攻赵国时,却无法打败这个遭受毁灭性打击后的赵国呢?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形势不同了,而不同的形势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白起的说法

      长平之战以后,遭受重创的赵国就像一栋就要倒塌的房子,只要继续用力推,很快就会倒塌。当时白起作为主将,他的意思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消灭赵国,但是赵国派遣使者苏代贿赂范雎,最终终止了白起的行动,从而错失了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

      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资治通鉴》

      后来由于赵国违约不愿割让土地给秦国,秦昭襄王于是发兵攻打赵国,这个时候白起劝阻秦昭襄王说:

      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资治通鉴》

      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原因:

      邯郸作为赵国都城,易守难攻;

      诸侯不愿看到赵国灭亡,秦国强大,所以肯定会出兵救援赵国。那为什么“长平之战”时他们不愿救援赵国呢?因为那场战场是因为争夺上党导致的战争,不是为了灭亡赵国,所以诸侯们坐山观虎斗。

      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也损失不小,国内空虚,士兵大量损失。赵国有诸侯的援助,必然能够击败秦军;

      以上三点是白起这个军事家对秦国攻打邯郸的预言,事实证明他全部都说对了。

      赵国的应对办法

      ①寻求诸侯援助

      当秦昭襄王一意孤行发兵攻打邯郸以后,赵国方面的反应首先肯定是去找帮手,毕竟靠它自己的力量确实很难说可以挡住秦国的进攻。所以,诸侯成为了决定这场战争的最大因素。赵王派遣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毛遂自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天下士矣!遂以毛遂为上客。于是楚王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王亦使将军晋鄙将兵十万救赵——《资治通鉴》

      由于毛遂出色的表现,楚国答应出兵1救助赵国。光有楚国的力量赵国担心不够,又求援于魏国,魏国也答应出兵救助赵国。当时秦王虽然威胁赵王,等打败赵国以后就回头来收拾他,早期确实把魏王吓住了,但信陵君通过上演“窃符救赵”的戏码,成功夺得魏国兵权救援赵国。

      椎杀晋鄙,公子遂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得选兵八万人,将之而进——《资治通鉴》

      可以说楚国和魏国的及时救援成为挽救赵国的“起死回生”药,加上赵国的本部军队,在三国联军的攻击下,秦军大败。当然,这其中必然涉及秦军方面自身在军队布防、调度问题上的失误,这属于将领本身的能力问题。

      武安君白起看到了攻打邯郸胜利渺茫,因此不愿亲自出马,即便秦昭襄王数次强行命令他上阵挂帅,但他死活就是不愿意。白起一生未尝败绩,大概也不愿给自己的生涯增添一笔不怎么光彩的战绩,再加上在他看来攻打邯郸就是一场必败之战,故始终不愿出兵。

      这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无疑就是诸侯们的援助,另一方面白起在长平之战中杀死40万赵国俘虏,恐怕也不愿意在这场必败之战中再背负大量秦军死亡的恶名。

      凡此种种都说明,攻打邯郸选择的时机不对,客观条件决定了形势不利于秦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固然是一种值得称颂的勇气,但是“逆天而为”难免就是一种愚蠢了。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以为自己能够继续延续长平之战的辉煌。

      所以即便在早期秦军失利的情况下,他依然不断增兵邯郸,试图扭转战局。

      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资治通鉴》

      更因为白起违抗自己的意志,赐死了这位优秀的将领。

      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王与应侯群臣谋曰:“白起之迁,意尚怏怏有馀言。”王乃使使者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资治通鉴》

      而白起也用他的死来证明和捍卫了自己的预言,从另一角度说明秦军确实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这是当时秦国在形势上面临的困境。

      赵国的团结

      秦军围攻邯郸是一场灭国之战,邯郸一旦被攻破,也就意味着赵国就灭亡了。那么多的宗室贵族,官僚大夫都集中在邯郸城里,拿下都城邯郸也就等于宣告了秦国的胜利。所以当时赵国上下同仇敌忾,其中身为“战国四公子”的平原君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他散尽家私,召集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暂时击退了秦军,为楚魏援军的到来争取了时间,最终保存了邯郸没有被秦军击破。

      於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卻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史记·平原君列传》

      综上所述,种种原因决定了秦国的失败,有些是必然的,有些是偶然的。虽然不能说秦军攻打赵国就是一场必败之战,但是从总体形势上、时机上都不利于秦国,而秦国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士卒疲倦,将领的能力并不像白起那么突出,能力上又逊于一筹,自然就铸成了邯郸之败。

      只能说它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3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