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1878.06.27-1972.09.01),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同盟女一
尽管后来同盟会筹备大会签字的档案材料丢失,早期公开见于记载的回忆与会人员名单里没有唐群英(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中国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但唐群英晚年却向后人回忆了这段历史,只是到后来才见记载。而另一同盟会早期女会员何香凝回忆自己是在8月7日加入同盟会,被多位史家认为是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学者提出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应该是唐群英,衡阳学者盛明明提出,唐群英非但是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还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因为她参与了同盟会创办的全过程。
屡任要职
何香凝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二、三届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天足结缘
何香凝的父亲是香港经营茶叶出口和房地产的著名商人何炳桓,何香凝从小性格刚毅有主见,特别爱听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那时候上流社会的女孩都要缠足。母亲给她缠上,她等母亲转背就剪开。不惧打骂,坚决反抗。父母对她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放任她长成一双天足。何香凝不同一般富家千金,整日热衷打牌穿戴,她爱读书。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氛围里,她不能进私塾读书。于是天天软磨硬求父亲,终于
进“女馆”读了几个月书。后来,她又找来哥哥们的读本自学。就这样,她认识了不少字,并接触到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的妇女解放等新知识。她聪慧伶俐,做事精细,因而深得父亲器重。
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是客家后代,侨居旧金山多年。亲身经历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深知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所以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娶个大脚妇女作媳妇。可是,在19世纪末年,中国的妇女几乎都裹着小脚,社会上见不到多少大脚妇女,尤其是上层社会里,不缠足的大家闺秀更难找到。
正为女儿脚大难找婆家而忧心忡忡的何家,碰上廖仲恺要遵照父亲的遗嘱选择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通过媒妁之言订婚,然后迎娶,1897年他们在广州结婚。
新婚之初,何香凝有些惴惴不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她发现廖仲恺是一个心地善良、诚挚忠厚,有着耿直性格和强烈的进取心的青年。廖仲恺设法搜罗各种新书刊给她阅读,为她指点疑难;何香凝爱好美术,廖仲恺就耐心教她绘画。
所以,何香凝很快就对自己的婚姻庆幸起来。夫妇二人都羡慕太平天国的革命人物,又都喜爱画画和学习诗词,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当时,清贫的廖仲恺在经济上窘迫,成亲后只能修整兄嫂家屋顶晒台上的破屋作为“新房”。这间房子矮小简陋,是一间名副其实的斗室,但它高处独居,完全不受楼下侄儿侄女们嬉笑打闹的干扰。何香凝和廖仲恺白天在这里研读诗文、谈论时事,夜晚一起观赏清净明澈的月色。中秋佳节,皎洁月色给他们斗室洒下一片清辉。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他俩自得其乐,为了纪念这种既可读书又便赏月的幽静惬意的读书环境,把这间小屋命名为“双清楼”。
虎口救夫
为丈夫抢回3年的命
辛亥革命后,廖仲恺一家始终追随孙中山。1921年,孙中山到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廖仲恺为财政部次长。次年6月14日,廖仲恺应广东军阀陈炯明电邀前往惠州,结果遭到扣押,被送往广州石井兵工厂加以囚禁。6月16日凌晨,陈炯明率军包围了孙中山总统府,避往永丰舰的孙中山下令向广州城内开炮。危急时刻,一向刚强的何香凝发挥出她的超常潜能。她先是设法从陈炯明部将手中弄到一张通行证,到永丰舰会
见孙中山。10天后,她终于在石井兵工厂见到了囚禁中的廖仲恺。平时有洁癖的廖仲恺,被3道铁链锁在铁床上,手上一道,脚上一道,腰部还有一道,衣服脏得粘在身上无法脱下。第二次探望时,何香凝带上剪刀,把廖仲恺的脏衣服从背后剪下来,再换上干净衣服。
由于过度操劳,何香凝患上痢疾,不得不住进医院。住院期间,她听说陈炯明的族弟陈达生在香港被人暗杀,刺客扬言是因为陈炯明囚押廖仲恺。陈炯明因此要枪毙廖仲恺为陈达生报仇。于是,她顾不得治病,像婴儿一样每天带着尿布四处奔走。等她第三次见到廖仲恺时,廖仲恺已经给她和儿女分别写好了诀别诗。他在写给何香凝的诀别诗中表白说:“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
1921年8月9日,孙中山得到陈炯明要袭击永丰舰的情报,率蒋介石等人离开。陈炯明随之放弃了枪毙廖仲恺的计划。何香凝央求老朋友龙荣轩带她会见陈炯明,途中遭遇暴雨,何香凝滚了一身泥水闯进陈炯明的会议室,当面痛斥道:“仲恺有什么地方对你不起,你要把他关起来?仲恺为孙先生筹款,你就要把他锁起来,可是民国9年(1920年)仲恺也为你们筹过款啊。帮你就对,帮孙先生就不对吗?”
经过当面争取,陈炯明答应释放廖仲恺。已经被囚禁62天的廖仲恺立刻在何香凝的陪同下逃往香港。3年后,廖仲恺遇刺身亡,何香凝曾感慨说:“我只给他抢回了3年的命。”
严母慈父
不是一个家庭型的女子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国民党最高权力的角逐,在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等人之间展开。汪精卫出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第一号人物;此前一直代行孙中山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屈居第二;廖仲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兼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黄埔军校党代表,位列第三;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位列第四。
1925年8月20日上午9时左右,廖仲恺与何香凝以及监察院委员陈秋霖同车来到中央党部门口。廖仲恺下车后刚刚迈上台阶,就遭到埋伏于旁边的4名凶手的狙击,中枪后在送往医院途中离开人世。
关于父母,廖梦醒曾回忆说,“母亲和父亲感情甚好,唯一的一次龃龉发生在我们住在东京的时候。”当时廖仲恺一家人,与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一道去江之岛游玩,廖仲恺玩得高兴,不愿意随何香凝回家。等到他第二天回家时,夫妻二人大闹一场。“原来母亲怀疑父亲不跟她回家是与江之岛旅馆的侍女有关。父亲一向有惧内之名,从未听说过他有寻花问柳之事。这次母亲不知听到什么风声,疑及父亲了。”
在廖梦醒的印象里,她的家庭从来都是“严母慈父”,母亲何香凝“不是一个家庭型的女子,她一生忙忙碌碌,从来没有时间细心照顾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