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光绪十五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考中了举人,与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订婚,1891年(光绪十七年)梁启超十九岁时入京与同长他四岁的李蕙仙成婚,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位丫环,一个叫阿好,一个叫王来喜,王来喜即王桂荃,阿好脾性不好,又不听使唤,不久便被梁家赶出了家门。而王桂荃则聪明勤快,深得梁氏夫妇的喜欢,家中事务甚至财政都由她掌管。1901年,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诞生,苦盼六年的梁启超后继有人,自然非常高兴,但望着孩子单薄的身体,他和李蕙仙都有些担心,于是为了香火旺盛,梁启超在李蕙仙的准许下,娶王桂荃为妾,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王桂荃后来一连给梁启超生下了子女6人,即梁思永(子)、梁思忠(子)、梁思懿(女)、梁思达(子)、梁思宁(女)、梁思礼(子)。在李蕙仙生前,梁启超很少公开提到王桂荃,因为这姻缘违背了自己定下的“一夫一妻制”,他要求孩子们叫王桂荃为“王姑娘”或者是“王姨”,但是几 乎所有的孩子对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在民族忧患和家庭颠沛之际,王桂荃协助李夫人主持家务,与梁氏共度危难;在家庭中,她毕生不辞辛劳,体恤他人,牺牲自我,默默奉献;挚爱儿女且教之有方,无论梁氏生前身后,均为抚育子女成长付出心血,孩子们称呼李蕙仙为“妈”,称呼王桂荃为“娘”。1968年,85岁的王桂荃,在"文化大革命"中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在一间阴暗的小屋中与世长辞。她是中国寻常女性的缩影,但她又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女人。“文革”后,梁家的子女们,在梁启超与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种下了一棵母亲树,立碑纪念这位培育了数名栋梁之材的平凡母亲。
梁思成对他的生母感情不深,对娘却是十分尊重并关心她。他常常说:“娘是个很不寻常的 女人。”他后来回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时说:有一次他考试成绩不好,李蕙仙气急了,用绑了铁丝的鸡毛掸子抽他。王桂荃吓坏了,她一把把梁思成搂到怀里,用身子护着他。当时李蕙仙还在气头上,收不住手,鸡毛掸子一下下地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事情过后,王桂荃拉住梁思成,用很温和、很朴素的话教育他,让他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