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人物

    杨廷鉴

    (1603—1665)字冰如,号静山,生于明万历癸卯(即1603年)10月27日辰时,卒于清康熙乙巳(即1665年)正月28日,享年62岁。是关西夫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杨震33世孙杨士英于南宋绍定年间自江西临川移居前黄,世代耕读传家,他“自幼习勤苦,不好鲜衣纨绮”,1630年参加乡试,这时杨廷鉴已以才品为常州公认第一,声名日噪。他跟随著名政治家、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副都御史张清惠学习经史,刻苦钻研,尤以树立品节敦励廉耻为第一义,1642年杨廷鉴公车北上参加会试,正值张清惠特召入京,于是师生乘船并进,张对杨说“科名君自有之,吾辈相期更有远大于此者”。1643年是明朝的最后一次会试,相传杨赴京时绕道河南拜谒父亲的好友、理学名家孙奇峰,遇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于是被迫留在军中为农民军写“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均田免粮”等标语。后来杨廷鉴寻机脱身。8月参加廷试,杨廷鉴在太和殿回答皇帝提问时有“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崇祯帝深加叹赏,亲擢第一,授翰林院修撰。1644年3月,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相传李自成不信任明朝降官,欲用1643年会试中式的年轻进士,杨廷鉴作为状元当然为李自成所重视。明亡后,杨廷鉴葡匐三千里,艰险备尝,九死一生,屏息乡居,有说他曾在清初为官,这些都未见载入史书和地方志书,家谱也未记载。1646年,清廷特召杨廷鉴入京为官,杨引疾不赴。1650年,洪承畴推荐杨廷鉴为官,杨以母忧未满推辞。1652年顺治皇帝每见内院及待从大臣或杨廷鉴的常州籍同乡、同年反复询问杨廷鉴的病情,欲请杨出山为官。这时杨廷鉴的儿子大鲲在翰林院供职,顺治帝向杨大鲲了解其父的病情,再次请杨廷鉴出任清朝官职,杨廷鉴以病推托,拒绝出山,这时杨已厌薄功名。杨廷鉴在常州闲居养病期间为常州做了许多兴利除弊的好事,现仅举2例。明末清初鼎革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常州府学、县学停办,学舍颓废,杨廷鉴发起募捐,将常州府学、县学修缮一新,使学生能正常入学。1661年常州大旱,饥民饿莩盈路,杨廷鉴提议知府设立粥厂多处,城市设在寺院空地,乡村设于里社公所,他还亲自指授救灾民的方法,以防拥挤脱漏,以1662年春至夏共150天,“自城迄乡凡70里,救活灾民不可胜计”,杨廷鉴轻财好施,乐善不倦,他在常州民间有很好的口碑,在京的常州籍官员赞诵他,以为活佛度世,称他为山中宰相,杨廷鉴为此已“殚精耗神,筋疲力竭,不可复支”。1665年正月28日,杨廷鉴不幸病逝,享年62岁。据家谱记载,杨廷鉴捐馆(去世)之日,常州城“里巷息舂,一郡罢市,儿童妇女野哭巷祭,即舟帆过我武进莫不太息坠泪”。

  • 热点推荐
    01蒋纬国02敬新磨03冯宝04没藏皇后05秦琼06苏星河07周娥皇08张丽华09李嗣源10赵旉11胡三省12李存孝13完颜雍14沈贵妃15耶律阿保机16野利仁荣17宋子文18朱聪19刘龑20胡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